有元帅资历的周总理在军中都担任过哪些军职

喜爱历史的小迷弟 2024-08-23 20:58:46

1955年大授衔时,朱德、彭德怀等十人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即开国十大元帅。然而我们知道当时在元帅名单中的不止这10位,周总理,刘少奇和邓小平当时都在元帅名单中。可是当时已经离开军队的不参与授衔,所以周总理、刘少奇和邓小平拒绝了元帅的军衔。

周总理

虽然总理拒绝了元帅的军衔,但是他在军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当时将官授衔时就是总理给将军们授的衔,粟裕大将第一个从总理手中接过军衔任命状和荣誉勋章。军队中的将帅们对总理也很服气,那么总理在不同时期都担任过哪些军职呢,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梳理一下。

1、大革命时期(1924年到1927年南昌起义前)

周总理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共旅欧支部的领导人,1924年秋天回到中国,当时国共两党处于合作的蜜月期,所以总理担任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一职。这一职位在当时来说也算是非常高的一个职位,日后国共两党的黄埔将领见到总理都要称一声老师。

黄埔时期的周总理

1925年第二次东征时,总理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副党代表等职,日后很多国民党的军界大佬在当时都是军中的中下级军官,就连有“小委员长”之称的陈诚当时也只是一个炮兵连长。

除了在国民党军中的任职,总理在共产党内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常务委员兼军事部长,广东区委军事部也是共产党最早成立的军事部门。

2、1927年南昌起义至1937年抗战前夕

南昌起义时,总理担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与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一起领导了南昌起义。在此之前的5月份成立了中共中央军事部,由总理担任军事部部长并同时担任军事委员会书记。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他都是中共中央的实际负责人。

1930年新成立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由总理、关向应、曾中生等九人组成,总理担任中央军委书记。1931年12月从上海到中央苏区后,总理先后担任中央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红军时期的周总理

1934年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由博古、李德和周总理组成“三人组”,成为中央军事的领导核心,但是这时候有决定权的是博古和李德,总理说了不算。遵义会议后由毛主席、周总理和王稼祥组成新的“三人小组”来负责全军的军事工作,也就是说这一时期总理是红军的最高指挥者。也是从这里开始,总理与毛主席开始了长达40年的紧密合作。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成立新的中革军委,由毛主席担任主席,总理和张国焘担任副主席。

3、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到1945年)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再一次进入合作时期。当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西洛川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立了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作为中共中央领导各抗日根据地武装斗争和军事建设的军事领导机构,成员有11人,毛主席任主席,总理和朱老总任副主席。

抗日战争时期的周总理

除了在党内有自己的职务外,总理在国民党军中还有任职,当时他老人家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中将副部长,政治部部长是陈诚,这一时期总理长期在国民政府所在地武汉、重庆进行党的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

4、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决定成立新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成员由毛主席、总理、朱老总等12人组成,仍然是由毛主席担任主席一职,总理和朱老总、少奇同志、彭老总担任副主席,同时这一时期总理也是中央五大书记之一。1947年之后,总理又兼任中央军委代总参谋长,与毛主席和朱老总一起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的周总理

5、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建立后,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理依然是副主席,尽管当时他已经是政务院总理、外交部部长,但是他任然有军职在身,而且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由他具体负责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1952年7月,彭老总从朝鲜战场上回国后代替总理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此后总理再也没有担任与军队有直接联系的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的周总理

小结:

从1924年总理回国一直到1955年大授衔,这30年的时间里总理在军中的职务几乎都是最高的,即使后来不再在军中担任职务,但是他老人家在军队中的影响以及对新中国国防建设的关心和投入也是很大的。

以他老人家的资历在1955年授衔时绝对是可以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如果真的要授,小编我私以为最低是元帅第二位,甚至很有可能是元帅第一位,因为他在军中的地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比朱老总要高的。

除了军事方面外,总理在其他方面也都是独当一面的人物,国家的治理,经济建设,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是一等一的,也正是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才有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有这样的总理是我们的荣幸,更是我们的骄傲。

1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