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编辑:安德烈的笔记
现如今,已经全面进入科技时代,正因此,芯片成为各个国家争先恐后加大力度不断研究的目标。
而在所有国家中,韩国芯片一骑绝尘,2025年才过2个月,芯片的出口额就已经达到197亿美元。
那同为芯片大国的中国,前两个月的出口额有多少呢?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升文章可读性,部分情节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韩国芯片现状·】——»
韩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就像坐过山车一样精彩。
上世纪70年代他们刚起步的时候,主要靠从国外买技术,就像学生抄作业一样模仿别人。
后来开始自己搞研发,砸了很多钱进去,慢慢掌握了核心技术。
到了90年代,三星和海力士这两家公司突然发力,像黑马一样冲进全球市场,把日本的老大哥们都给挤下去了。
现在这两家公司在内存芯片这块儿站稳了脚跟,全球市场份额能占到一半以上。

最近几年更热闹了,AI、5G这些新技术像催化剂一样,让芯片需求像火箭一样往上蹿。
光去年韩国芯片出口额就涨了30%多,好多国家都抢着买他们的存储芯片。
韩国芯片产业去年打了一场漂亮仗,2024年全年出口额飙到1419亿美元,比前年多卖了近一半,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特别是12月单月出口额达到145亿美元,刷新了单月成绩,而5月份前20天的出口量更是同比暴涨45.5%,势头猛得像坐火箭。

但好景不长,今年形势突然变了。
2025年前两个月出口总额虽然达到197亿美元,但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率一下子掉到2%以内,几乎快原地踏步了。
这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踩了刹车,让业界开始担心韩国芯片出口会不会进入调整期。
而韩国芯片衰退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芯片太强劲了!

«——【·中国芯片的崛起·】——»
早在1950年代,咱们国家就开始研究半导体技术,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但就像埋下了一颗种子,为后来的产业发展打下了底子。
到了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咱们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的芯片制造设备和技术,跟着国外老师一步步学。

2000年前后,政府和企业开始大把砸钱搞研发,鼓励华为、中芯国际这些公司自己搞技术突破,这时候国产芯片产业才算真正进入快车道。
最近十年更是突飞猛进,2010年之后,咱们在中低端芯片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像手机芯片、通信芯片这些,有些国产芯片已经能替代进口货,甚至在5G、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还实现了弯道超车。

2024年,中国芯片产业成绩单相当亮眼:全年出口芯片2981亿块,出口额达到1.07万亿元人民币,这可是咱们国家历史上第一次有单一商品出口额突破万亿大关。
更厉害的是,出口额同比增长1.87%,而且已经连续14个月保持增长,把服装、纺织品、手机这些传统出口大户都甩在了身后,成了新的出口冠军。
而之所以中国能够打败韩国,成为全球芯片大户,和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国内市场需求特别大,咱们国家有全球最大的电子消费市场,光是手机、电脑、家电这些产品每年就要消耗海量芯片。
国内企业可以先在这个大市场里做技术研发,比如华为海思先给自家手机做芯片,测试成熟了再推向国际。
长江存储也是先在国内服务器市场验证技术,再逐步出口。
这种“主场优势”让企业能更快积累经验,降低试错成本。

另一个关键是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
从2014年开始,国家专门成立了大基金,首期就投了1387亿元,二期又追加了2000多亿。
这些钱就像给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直接砸向芯片制造、设计、材料等关键环节。
比如中芯国际能建成全球最先进的14纳米生产线,大基金就出了不少力。
同时,国家还通过税收减免、人才补贴等政策,吸引了台积电、三星这些国际大厂来中国建厂,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当然,中国芯片企业这几年在国际市场上可真是拼了命地抢地盘。
他们大打价格战,把存储芯片价格压到比韩国货便宜15%,就像超市大甩卖一样疯狂抢客户。
欧洲和东南亚的客户一看中国货又便宜质量又不差,纷纷转单,生生从韩国企业嘴里抢下了12%的全球市场份额。

而且在人才培养上,中国也比韩国强上很多。
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每年能输送几十万半导体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像清华大学、中科院微电子所这些顶尖院校,专门为产业输送“新鲜血液”。
同时国家还砸钱搞人才引进计划,从欧美日韩挖来几千名顶尖专家,比如中芯国际就高薪聘请了台积电退休的工程师团队,直接把先进制程技术带了进来。
相比之下,韩国在人才方面显得有点保守。

虽然三星、SK海力士也搞“内部师徒制”培养工程师,但主要依赖企业自己造血,每年新增的专业人才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
他们也从美国硅谷挖人,但数量有限,而且韩国年轻人更愿意去互联网、金融行业,导致芯片产业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
2024年三星半导体部门员工平均年龄已经38岁,比中国同行大5岁,这种人才结构让他们在前沿技术研发上显得后劲不足,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企业在人才争夺战中占得先机。

另外,韩国芯片产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太高,就像墙头草一样跟着全球经济风向跑。
2024年他们出口额暴涨43%,很大程度上是沾了AI服务器需求爆发的光,但到了2025年美国科技公司削减开支,韩国芯片出口马上就熄火了。
更要命的是,美国对华为的制裁间接伤到了韩国供应链,因为华为手机用的存储芯片有40%来自韩国,制裁导致华为手机销量腰斩,韩国厂商也跟着损失了20亿美元订单。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美国的压制了。

在中国人身上,一直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你越打压我,我就越能干。
中国芯片产业在美国的打压下非但没被打倒,反而憋出了一股狠劲。
华为带头搞了个"南泥湾计划",联合国内2000多家企业搞国产替代。
他们把手机芯片、射频器件这些关键部件列成清单,一家家找国内厂商攻关。
比如京东方给华为供应OLED屏幕,中芯国际代工部分芯片,现在华为新出的折叠屏手机已经实现80%零部件国产化。

总之,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保持创新精神和进取态度,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中国芯片产业就一定能够在全球市场上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