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跑者5小时内完成一场马拉松是什么水平

欧阳明泽 2025-02-15 15:06:49

马拉松这项运动总是让人觉得高不可攀,但其实随便一个街边的路人,只要愿意花上半年时间坚持训练,基本都能在5小时内跑完全程,这件事情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清晨五点钟的北京,街道上只有零星的外卖小哥在穿梭,这个时候阳光还没有完全照亮整座城市,但是各个公园里已经有了晨跑的身影,他们中间有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有已经退休的老人,更多的是像我一样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各种意外,比如去年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个40岁的同事报名了马拉松,当时就觉得特别不可思议,因为在我的印象里他平时连步都懒得多走,没想到现在居然要去跑马拉松。

跑步这件事情真的很奇妙,它不需要太多的装备,也不需要特别的场地,只要一双跑鞋就能开始,但是坚持下来却并不容易,特别是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很容易就找各种理由放弃。

数据显示全国能够完成马拉松的人群只占总人口的0.3%,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小,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思考,其实已经有几百万人在坚持跑步,而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增长。

马拉松训练最难的不是体能,而是时间管理,因为你需要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来训练,这对于大多数上班族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特别是有家庭的人。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选择在清晨跑步,其实主要是因为这个时间段最不容易被打扰,不会有突发的工作,也不会有各种应酬,可以完全专注在训练上。

训练计划看起来很简单,每周跑三到四次,每次一个小时左右,但是真正执行起来却很困难,因为你需要克服懒惰、疲惫、天气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长距离训练是最痛苦的,记得第一次跑25公里的时候,整个人都要崩溃了,但是坚持下来之后,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

医生说5小时完赛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时间,因为这个配速既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负担,也能达到锻炼的效果,而且风险相对较低。

很多人担心跑步会伤膝盖,其实只要姿势正确,装备合适,风险并不会很大,反而是那些为了追求速度而过度训练的人更容易受伤。

补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见过不少人因为水分和电解质补充不及时而出现问题,所以在训练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跑步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改变,它让我变得更加自律,也更能承受压力。

完赛时间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你收获了什么,比如毅力、自信、朋友,这些都是无法用数字衡量的。

每个人跑步的理由都不一样,有人是为了健康,有人是为了挑战自我,有人是为了证明什么,但最终都会发现,跑步改变的不仅仅是身体。

马拉松赛道上有太多感人的故事,有六十多岁的老人,有残疾人,有带着特殊使命的人,他们的存在让我明白,跑步的意义远不止是一个完赛时间。

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是经历过马拉松训练之后,我发现很多事情都变得不那么难以接受了,因为知道只要坚持,总会看到希望。

马拉松就像是生活的缩影,有快乐也有痛苦,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面对这些起起落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不必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找到适合自己的配速,享受跑步带来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完赛后的感觉很奇妙,既有解脱,又有不舍,但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肯定,因为知道自己又完成了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这条路上我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故事,但是我们因为跑步而相聚,这种缘分很珍贵。

1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