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大战,王翦项燕都想耗死对方,真正所拼却是双方国军的定力

寇子淳晨想 2025-03-15 17:36:25

大家都说,“西楚霸王”项羽的勇猛,千百年来无人能及。身为名将项燕的孙子,项羽冥冥之中好像注定要走跟祖父一样的路!

项羽在战略上走了下坡路,夜里突然听到四处响起了楚地的歌声,他误以为汉军已经打到了乌江。心里明白自己迟早难逃一死,于是,他一狠心,拔刀就抹了脖子。

项燕他爷爷的情况其实也不咋地!

项燕是楚国的一位大将军,打起仗来那叫一个机智过人,老能出人意料。

当李信大军浩浩荡荡前来宣战时,项燕居然大胆到只派了一小部分军队去迎战。李信连战连胜,得意洋洋地一路杀进了楚国的腹地。可没想到的是,项燕早已带着精锐部队埋伏在那里,一下子就把李信那股得意劲儿给打没了。

哎,可惜啊,那套打仗的策略在王翦面前根本不管用,楚军被打得落花流水,项燕也牺牲了,结果楚国就这么没了。

项燕遭遇灭国之耻,表面上看好像是他能力不济,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问题的根源在于两国国君之间的心理较量。这场关乎国家存亡的较量,楚国从一开始就处于下风!

【王翦何许人也?】

说起来,王翦在历史上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世间万物生长都遵循着自然的法则,回望这几千年的人类历史,其实也有个心照不宣的规律:一旦有人手握大权,战场上屡建奇功,往往就意味着,他离生命的终点不远了。

能坐上皇位的人,心里头多半都藏着多疑的性子,对功臣嘛,信任时恨不得捧在手心里,可一旦心里有了猜疑,芝麻绿豆大的事儿都能被吹上天。但说来也怪,那位“神人”王翦,作为秦始皇麾下的大将,愣是做到了功成名就后全身而退。

这位“大神”到底是哪路神仙呢?

说白了,用俩字儿概括那就是“平常”。

王翦不是出身富贵人家,家里穷得叮当响,没法给他铺条好路或者提供啥资金支持。但好在王翦自个儿争气,天生就是练枪棒的料,玩得那叫一个溜。

王翦有一身好功夫,本可以轻轻松松过上富足生活,但他却在二十岁那年毅然决然地参了军,把自己的未来完全交给了君王的决定!

说白了,厉害的人不管到哪都能展现出自己的闪光点。

王翦打仗勇猛,武功高强,很快就在军中崭露头角,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兵变成了大家眼中的明日之星。他的表现也赢得了秦军大将白起的赏识。

“要想秦国一统天下,非得王翦带兵才行”,这话白起常挂在嘴边。他清楚自己比不上王翦,于是干脆就向秦昭王推荐了王翦。

因为白起的推荐,王翦的命运跟他紧紧相连,要是好,两人都好,要是坏,两人都遭殃。但说实话,他们俩更多的是同遭殃的那种。

白起跟秦昭王闹翻了,结果被逼得自杀了。王翦呢,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想再被重用,可比别人难多了。

王翦本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去了,可没想到,公元前251年,秦昭王一咽气,他的工作生涯竟然迎来了翻盘的机会。

秦昭王离世后,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安国君,可没想到的是,安国君只当了一年王就突然去世了。接着,庄襄王接手了王位,但他也仅在位三年。直到嬴政登上王位,王翦这才迎来了翻身的机会,能够一展身手,打响自己的威名。

嬴政的眼界可不局限于秦国这一亩三分地,他心心念念的是整个天下。但那时候,七个国家都在争老大,乱成一锅粥。可王翦心里有底,他相信自己能帮嬴政坐上那霸主的宝座。

那么说来,战争是躲不掉的了。不过说实话,多亏了白起打下的基础,王翦现在所处的局面还算挺不错的!

【被神话的王翦】

商鞅的一系列改革让秦国越来越强大。到了秦昭王那会儿,白起几乎把中原六国打了个稀巴烂,它们只能勉强抵挡,根本没法反击了。

后来,因为秦国的皇位老是换人坐,那六国总算是有了点喘口气的机会。

嬴政当了秦王后,他一半心思放在了搞外交上,通过跟远的国家交好,跟近的国家斗,慢慢地把六国联盟给拆散了。另一边呢,他还舍得花钱,收买了好多别国的间谍,让他们去搞破坏,搅乱别人的计划。

另一半的心思,那肯定都扑在打仗上了!

距离长平之战快三十年了,秦国军队又一次逼近赵国。这回,王翦碰上的对手是李牧,这哥们儿是赵国在廉颇之后的又一猛将。而且啊,老套的“反间计”又派上用场了!

两边军队杠上了一年多,这期间打来打去,战斗不下百场,可王翦就是没法把李牧给彻底打败。

碰到这事儿,咱们得咋整呢?

王翦突然有了个主意,他悄悄地喊来了几个士兵。

第二天,“李牧手握重兵,不跟赵王一条心了”的说法就传得沸沸扬扬。有了廉颇那事儿在先,赵王还是不长记性,又一次上了当,狠心地把被认为“不忠”的李牧给杀了。

说到底,打仗就是要会玩心理战,但赵王这方面真是不行。李牧这位大将,可惜啊,被王翦给阴了,一死就让王翦的大军畅通无阻,赵国就这么被一锅端了!

接下来要说的是燕国,它紧跟在赵国之后。

看着赵国一败涂地,燕国决定铤而走险,下了一步大胆的棋。

燕太子一咬牙,决定先下手为强,派人去暗杀嬴政。这一出手,虽然给历史书上添了“荆轲刺秦”这么一段故事,但可把燕国给害惨了,差点儿就亡国了。

在易水河畔,王翦把燕军给打败了。燕王虽然侥幸逃过一劫,逃到了辽东,但说实话,燕国那会儿已经算是

眨眼功夫,天下大局已定,就剩齐国和楚国还没被收拾,嬴政一拍板,决定先拿楚国开刀,于是秦楚之间的大战就这么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到了关键时刻,两边都派出了最能打的将领。楚国这边领头打仗的是老将项燕,他经验丰富;而秦国那边,自然是派出了常胜将军王翦,他简直被传成了“战神”!

这一仗,王翦打得真是精彩绝伦,但也异常棘手。差一点儿,整个天下的局势就得翻个底朝天。只不过,楚国国王的沉稳劲儿,比起嬴政来,还是差了点火候。

起初,嬴政对王翦心里头是有疑虑的,所以就找了个借口,说啥“年轻人胆儿大,王将军啊,被楚国的威风给吓住了”,这么一来,他就派了李信去。

哎,虽说李信说起话来头头是道,但真要打起仗来,他那点经验和套路跟王翦比起来可就差远了。所以,嬴政没办法,只好又去请王翦出山帮忙!

为了表示真心,嬴政把六十万大军交给了王翦去攻打楚国。要是王翦心里真有啥不放心,就凭这些兵力,他完全能在秦国搞场政变。但王翦看懂了嬴政的让步,两人之间的那点疙瘩,也算是彻底解开了。

有了王翦这员大将坐镇,秦国那是信心满满。可楚国那边就慌了神,赶紧让之前打败李信的项燕,带着四十万大军去迎战。

【功成身退的精明】

说白了,就是得了解对手和自己,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大军眼看就要出发了,项燕小心翼翼地问道:“上次李信吃了败仗,王翦他会怎么办呢?”

战场上交锋,碰到不一样的对手,那肯定得有不同的打法。王翦一瞧,嘿,对面站的是大名鼎鼎的项燕之后,立马就明白了,要是直接冲上去那就是犯傻。

这一仗,咱们得打,但别傻乎乎地硬上,得动动脑筋,用智谋取胜!

怎么才能巧妙地搞定这事儿呢?

一开始,当大军抵达天中山这块秦楚交界的地方时,王翦就马上让士兵们停下脚步,不再往前。几十万的士兵随即安营扎寨,摆出一副准备长期作战的架势。

但秦军的行动比打持久战还要“狠”。

秦国按兵不动,楚国却老想来找茬。就算楚军都闹到家门口了,王翦还是忍着不打,非得等到没办法了才肯出手反击。

王翦为了防止士兵们胡乱行动,直接和大家一起同吃同住。他还经常组织各种好玩的“放松活动”,像什么跳高、跳远、扔东西这些,啥都有,让大家乐呵乐呵。

楚国那边严阵以待,准备打仗,可秦国大军呢,看起来倒像是来“游玩”的,这让项燕一头雾水。

他琢磨着王翦可能在暗中策划个大陷阱,想引诱自己跳进去,所以他觉得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按兵不动,静待时机。但楚国国王却不买账,不同意他这么做。

一道道作战指令如快马传来,楚国国君的言语也越来越刺耳。项燕心里不情愿,但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去招惹秦国。

王翦这边呢,也挺不容易的,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但嬴政心里明白,王翦是自己请来的大将,得对他有信心。所以,嬴政在一定程度上帮他扛了不少压力。

其实,大伙儿心里头都挺期待王翦能有所行动的。

这天,王翦注意到手下士兵们扔石头,竟然远远超过了平时定的标准距离。

“大家一块儿上,全面行动!”

一声号令响起,秦军压抑已久的心情瞬间被点燃,兴奋不已。但项燕心里明白,自己和楚国的末日已经逼近了!

楚国国王因为心急火燎,稳不住阵脚,所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会失败。等到楚国不复存在,秦王嬴政就顺势统一了整个中国,成功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让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这事结束之后,王翦又巧妙地迈出了新的一步。

打完楚国后,他立马把兵权交了出去,不再管那些俗事,找了个地方过起了自由自在的隐居日子,就像那闲散的云和野外的鹤一样。

因为王翦为秦国统一天下立了大功,嬴政便提拔了他的儿子当大将,还恩赐他们家族五代人都能世袭这个官位。

项燕是个了不起的将领,王翦同样如此,他俩都能在战场上瞅准时机,不轻易冒进。只可惜啊,他们各自的国君沉稳度不一样。王翦呢,更懂得怎么跟国君打交道,用啥战术都不会让国君起疑心。

就因为这两点差别,项燕最终战死在了战场上,可王翦呢,就算功劳大到让君王都感到威胁,他也巧妙地避开了被人诬陷的陷阱,平平安安地过完了一辈子。他因此成了史书上的大英雄,也是大家口口相传的“神人”!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