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开国大将粟裕的军事生涯,会发现一件非常耐人寻味的事:粟裕对于让他大放异彩、名震天下的淮海战役,却在《粟裕战争回忆录》中只字不提,而对于抗战爆发之前的浙南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却罕见地用了多达12个篇目予以记叙、总结。
为什么粟裕如此重视浙南三年游击战争这段经历呢?如果你深入了解这段历史,就会发现这确实是粟裕将军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原因在于,浙南三年游击战争条件实在太艰苦了、难度实在太大了,甚至被人称为“地狱级别的难度”。然而,粟裕率领一支孤军,却在如此艰难复杂的局面之下,取得令毛主席都为之惊异的成就,实在是令人敬佩。
浙南三年游击战争指的是1935年3月至1938年3月这一时期,当时粟裕被任命为挺进师师长,率领从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怀玉山失败突围出来的500人左右的部队,奉命由闽浙赣挺进到国民党反动统治心腹地区的浙江,去开展游击战争,开辟苏维埃根据地。
为什么说难度极大呢?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这支部队与中央失去了联系,只能孤军作战;
其二,部队刚刚经历了怀玉山战斗的失败,好不容易收拢起500来人,士气非常低落;
其三,这支部队随时面临着敌人的重兵围剿,而且严重缺乏粮食和武器,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难题。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支陷入绝境、随时有可能遭到灭顶之灾的孤军,能活下来就是奇迹。
然而,对于曾经在毛泽东身边战斗过、得到其教诲,并且有着惊人意志力和韧性的粟裕来说,却从未失去对革命的信心。
历史就这样把一个极其困难又极其宝贵的锻炼机会给了粟裕,而粟裕偏偏抓住了这个机会,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战争奇迹。
在与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粟裕通过长时间的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地分析了浙江的地理位置和各区的交通状况、群众条件与敌情,选定了以浙西南仙霞岭为中心的地区,作为第一个开展游击战争的战场。
经过大小数十次战斗,部队迅速发展到近千人,地方武装和地方人员也发展到各近千人。
在遭到敌人40多个团的正规兵力“进剿”后,粟裕又以少数力量坚持原地斗争,率主力按预定计划跳出浙西南,挺进到以遂昌、平阳为中心的浙南以及浙东南广大地区开辟新的游击战场。
更了不起的是,粟裕带领这支部队创造了边打边建边巩固边发展的,在大块中心根据地的周围分布的中小根据地,各中小根据地周围又建游击据点的根据地体系。
浙南根据地发展到纵横250公里之大,部队再次发展到1500人以上,地方武装发展到数万人之多,开辟了良好的游击战争战场。
在战场的自然地理条件方面,粟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他带领部队每到一地,必须调查附近的地形道路,从驻地出发,所有的道路,通向哪里,距离多少,都必须摸得清清楚楚,从不间断。
因此,挺进师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遇上敌人,都能做到有备无患。比如部队宿营,一般不住大村庄,多选小村庄,最好是独立的砖瓦房,也不住没有后门的房子。
粟裕总结出一套与敌人“兜圈子”、“杀回马枪”、东去西返、早出晚归等行动方式,做到飘忽不定、出没无常,使敌人无法捉摸。
他还结合实际斗争情况,提出了敌后游击战争的六条原则。这一切都是基于对战场自然地理条件的熟知和广泛运用。
粟裕在三年敌后游击坚持的斗争中,差不多走遍了浙赣路以南、天台山以西、浙闽边以北的大小山头。
在极其艰险的环境中,粟裕和他的指挥机关,始终是敌人恨之入骨、长期追捕的首要目标。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敌人先后出动了多达十万兵力,却自始至终拿粟裕没有办法,剿不灭只有区区千余人的挺进师,堪称战争奇迹。
可以说,粟裕凭借的是“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的过硬功夫,不但长期不被敌人发现,而且就算被敌人发现了,也总是能化险为夷,巧妙地实现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目的。
浙南三年游击战争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粟裕率领的挺进师牵制了敌人的兵力,在战略上给长征的中央红军以有力的支持,同时在我党我军处于低潮期之际,出乎意料地在华东地区开辟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根据地,对推动国内革命和抗日战争的形势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对于毛主席和党中央来说,粟裕能够在陷入绝境、孤军奋战的情况下,奇迹般地保留一支革命武装、开辟出一块根据地,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惊喜。
难怪粟裕在写回忆录时,会浓墨重彩地书写浙南三年游击战争,因为这毫无疑问是其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参考资料:《粟裕传》(当代中国出版社)、《大将粟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等
实在难,能坚持下来并还发展壮大,确实非常人所能,厉害👍
战神粟裕
三年游击战,真不是常人能够坚持的。
当之无愧的新中国第一大将
三年时间与中央失去联系,没有任何补给和指导,枪支 弹药 被服 人员 粮食……全都要靠自己解决,确实很难
昼伏夜出,睡坟墓,抵严寒,消灭敌人逃出包围圈,不是常人,顶!
正是浙南三年生死垂练才造就了我军战神粟裕将军;也是形成后来粟裕将军奇谋善断,用兵如神和卓越战略胆识的重要基础
历史上最能打恶战,逆风仗的两大战神:林彪和粟裕。现在好像比较少提到林彪的战绩。
粟裕[点赞]
四川这边中央红军留下了几百人打游击,几下就被打散了,栗裕确实了不起,这边也适合游击战,但没适合的人
浙江西部南部的地理条件太适合山地游击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