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30日上海瑞金医院,59岁的周洁在病床上听着窗外国庆礼炮声闭上了双眼。
五天前,她躺在医疗专机的担架上,用枯瘦的手指反复摩挲舷窗外的云层,这趟耗资27万美元的跨国急救,终于让肺癌晚期的她实现了"死也要死在中国"的执念。
1983年的上海歌舞剧院排练厅,22岁的周洁在把杆上压腿时,绝不会想到自己将成为首位在NBA中场跳中国舞的艺术家。这个因家庭成分险些被埋没的舞蹈精灵,用肋骨骨折坚持完成《半屏山》的壮举,让她获得了李翰祥导演的青睐。
在《火烧圆明园》片场,她被塞进腌菜坛子拍摄"人彘"戏份,脖颈被陶片划出血痕却一声不吭。这种狠劲延续到饰演杨贵妃时,为增肥20斤,她每天喝下三碗猪蹄汤,胖到系不上舞鞋;拍完戏又绝食暴瘦,胃病从此如影随形。
1997年休斯顿华人街的春节联欢会上,周洁的水袖舞震住了在场的德州牛仔。次日《休斯顿纪事报》头版写着:"东方美神降临"。
这个评价促使她抵押上海房产,在当地创办舞蹈学校。面对"中国舞就是扭秧歌"的偏见,她带着学生在火箭队主场秀出《踏歌》,让啦啦队女郎的嘻哈舞相形见绌。
2002年她将美国街舞引入上海艺校时,遭遇传统派强烈反对。"文化桥梁不是单行道",她在开学典礼上对着镜头挑眉,"杨贵妃若能穿越,肯定也想学爵士舞。"这种先锋理念,最终促成中美联合颁发"跨文化终身成就奖"。
2016年确诊肺癌后,周洁的舞蹈教室多了台制氧机。彼时正在排演《丝路》的学生记得,她总在示范动作间隙突然扶墙喘息,却坚持改完最后八拍才肯吸氧。
2021年7月癌细胞转移至骨髓,她蜷缩在休斯顿公寓的落地窗前,盯着中美航班动态整夜无眠。
当医疗专机因引擎故障滞留关岛时,这个曾带着断骨跳完全场的女人,第一次在护士面前落泪:"我的时间不多了。"两昼夜的延误,耗尽了最后的气力,降落在浦东机场时,她仅剩44斤的躯体已无法自主呼吸。
如今在休斯顿舞蹈学校大厅,周洁的汉服戏服与牛仔帽并置陈列。她的上海艺校更名"周洁国际艺术中心",玻璃幕墙上镌刻着临终遗言:"舞者要有根,我的根在旗袍开衩处,在黄浦江的波纹里。"
从奉贤农家女到跨国文化使者,周洁用一生诠释了何为"向世界起舞,向祖国归根"。
那个花费百万也要魂归故土的秋夜,她在昏迷中最后一次颤动手指,仿佛仍在空中勾勒盛唐的霓裳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