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传奇老太太,大字不识曾沿街卖煎饼,死后两位总理为她戴孝

紫荆斋 2025-02-12 17:08:04

她是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是独自拉扯着7个孩子的单身母亲,因无法在家乡立足,她带着孩子们逃到济宁,靠在街边卖煎饼为生。

令人没想到的是,这样一个出身卑微的妇女,却培养出了两位民国总理,一位师长。

她就是民国传奇老太太,山东邱氏。

邱氏,闺名邱莹莹,出身于山东邹县一个贫苦之家,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她又顺理成章地嫁给了当地一个姓靳的穷苦人家。

邱氏和丈夫成婚后,接连生了7个孩子。虽然家穷孩子多,生活艰难,但邱氏知道读书对改变命运的重要性。因此大儿子长到七八岁时,邱氏节衣缩食也要送大儿子去读书。

大儿子靳云鹏很懂事,他在私塾里学到了知识,回来就教弟弟妹妹们。邱氏见大儿子愿意教,底下的孩子们愿意学,非常欣慰,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但天有不测风云。大儿子只有12岁,最小的孩子还在吃奶时,邱氏的丈夫年纪轻轻竟因一场病去世了。

一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失去了顶梁柱,邱氏只能独自拉扯7个孩子,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但屋漏偏逢连阴雨。

一天,靳云鹏和弟弟在街上推车卖水补贴家用时,不小心把水洒到了当地恶霸的儿子身上,恶霸的儿子非让靳云鹏赔他的衣服。

靳云鹏兄弟哪里赔得起,再说只是洒了些水而已,于是靳云鹏就申辩了几句。靳云鹏年少气盛,又天生右眼歪斜,恶霸的儿子以为他藐视自己,就与他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当天,靳云鹏哥俩回到家,把事儿向母亲一说,邱氏怕地主恶霸再带人来找麻烦,遂连夜带着孩子们逃到了山东济宁。

到济宁之后,一家人无依无靠,邱氏只能带着孩子们住在别人家废弃的窝棚里,靠在街边卖煎饼为生。

邱氏天生好强,即便是在异乡街头卖煎饼,也总是把自己的旧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对前来买煎饼的每一个顾客都是笑脸相迎。

就是在街上卖煎饼时,邱氏遇到了改变全家命运的贵人——山东大户潘守廉。潘守廉有许多产业,家境殷实,而且古道热肠,经常做善事。这个潘守廉考中进士后,还曾做过河南邓州知府。

某天,潘守廉在济宁街头路过,被煎饼的香气吸引,不由停下脚步想买一份。他见邱氏穿着虽然朴素,但很干净,而且她满脸含笑,手中动作娴熟利落,不由心生好感,和她攀谈了起来。

这一谈,潘守廉了解到邱氏母子的艰难处境,不由动了恻隐之心,想到自己家里正打算雇一个佣人,就主动提出让邱氏到自家做工,而且允许她带着7个孩子在自家吃住。

邱氏见潘守廉穿着体面,语气真诚,不像是拿谎话骗人,也就真诚地表示,只要潘家能够给7个孩子提供吃住,她不要工钱,只请求潘守廉能让两个大儿子进潘家私塾读书。

潘守廉闻听此言,更对邱氏刮目相看,慨然应允。

于是,邱氏带着7个孩子住进了潘府。孩子们不但能吃饱饭了,能在屋子里睡觉了,还有了读书的机会。

邱氏是个深明大义的人,她不但尽心尽力地做着份内的工作,还教育孩子们要知恩图报。

后来,潘夫人生下儿子潘复后,邱氏还担起了奶娘的职责,对小主人照顾得非常周到。

有一天,潘守廉带着家丁们出门去办事,家里只剩下了女眷。一股土匪大概得到了消息,就闯进了潘府劫掠。

他们在潘家上下搜寻一番,收拾了许多财物之后,仍不满足,还想把潘家少爷绑走,以便索取一大笔赎金。

土匪把大砍刀架在邱氏的脖子上问:哪个是潘家少爷?

邱氏哆嗦着,却伸手指向了自己的儿子靳云鹏。而深知母亲心意的靳云鹏什么也没说,也没做任何挣扎,就跟着土匪走了。

后来,土匪觉得不对劲儿,就审问靳云鹏,靳云鹏才说出了实情:潘家对我们母子有恩,母亲早就教育我们,一旦潘家有难,我们兄弟必须舍命相救。

邱氏母子的大义凛然,倒让土匪震惊了。土匪不但没有伤害靳云鹏,还把他送回了潘府。

经此一事,潘府上下对邱氏更加敬重。后来,为了以防万一,潘守廉还在偏僻处格外买了一处住宅,专门让邱氏带着潘复居住。

潘复吃着邱氏的奶、听着邱氏的教诲长大,对邱氏很有感情,对靳云鹏兄弟也情同手足。

靳云鹏和弟弟靳云鹗于1894年投奔了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督练的“新建陆军”,隶属段祺瑞麾下。

后来,靳云鹏在军队中脱颖而出,受到重视,还曾两度被送到军校深造,逐渐成为段祺瑞手下四大金刚之一。

1919年11月至1920年5月,靳云鹏担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1920年8月,靳云鹏再度担任内阁总理,直至1921年12月下野。

邱氏的二儿子靳云鹗也在军队中逐渐成长起来,曾担任吴佩孚手下14师的师长。

而由邱氏抚养长大的潘家少爷潘复,读书也很用功,曾在清末考取举人,享有“江北才子”的美誉,他于1927年6月出任了北洋军阀政府最后一任国务总理。

因此,邱氏的晚年,活成了传奇: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培养了两位内阁总理,外加一个师长。

1939年,邱氏因年迈去世时,曾做过民国总理的靳云鹏和潘复都披麻戴孝,为其送葬。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