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之战:江南才子李煜垂死挣扎,硬气君王赵匡胤决心一统

玮宏看历史 2025-01-01 03:18:3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文|雨别

编辑|雨别

《——【·前言·】——》

公元十世纪末,南唐江南一隅,已经撑不了太久了,国主李煜曾是江南最才情横溢的文人,却在家国动荡中成了亡国君。

北方的赵匡胤握着一统天下的雄心,江山要定,南唐必亡,金陵之战是一次没有胜算的挣扎。

李煜无奈登基

从建国之初,后唐崩溃,各地群雄割据,南唐借机崛起立国江南,最初的几个皇帝算是能臣,南唐的疆域一度扩大到江南大半。

但李煜的父亲李璟接位后南唐却开始走下坡路,军事削弱,财政崩坏,连北方的后周也看不起这位邻居。

最糟的是南唐主动割地称臣,为了保住江南,李璟忍痛把长江以北的地盘送给后周。从那之后南唐就变成了北方政权的附庸,只能靠纳贡和赔款来苟延残喘。

961年李煜接过皇位时,这个国家已经千疮百孔,他能接手更多是因为皇兄早死,他被推上了皇位。

李煜骨子里更像个诗人而非帝王,喜欢写词,喜欢音乐,却对军国大事不上,南唐的百姓更希望的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可得到的却是一个只爱琴棋书画的“艺术家”。

即便如此,李煜还是试图做些什么,他努力稳定民心,减少赋税,想给百姓些喘息的机会。但军队没人愿意打仗,国库入不敷出,北方的宋朝已经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取而代之。

江南再美,也挡不住北伐的铁蹄,李煜不是没意识到危险,但他没有能力也没有力量去抵挡。

赵匡胤统一南方的决心

赵匡胤根本没把南唐当回事,从他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那天起,统一就是他的目标,宋朝的疆域要横跨大江南北,决不能容忍割据势力。

赵匡胤是个实干家,不打没有准备的仗,统一南方的关键在于“水”,江南多河,长江是天堑,南唐在水路上的优势显著,而宋朝则不擅长水战。

赵匡胤花了十年时间培养水军,把长江上下的水路探得清清楚楚。

南唐是他的计划中最后一块拼图,在李煜继位的头几年赵匡胤没有急着动手,而是步步为营,蚕食周边割据势力。

荆南灭了,湖南投降,后蜀和平定,南汉归降,到974年,赵匡胤的“南方统一”策略只剩南唐了。

他心里早有决断,南唐的地形、兵力、政治状况他都一清二楚,他知道李煜不是对手,他唯一担心的是长江防线,这条大江能拦住北方大军吗?

赵匡胤亲自主持了攻南唐的部署,他派出曹彬和潘美两位大将,率领十万大军南下,并特地挑选了一支经过多年训练的水军。

从采石矶到金陵水陆并进,一旦开战必须速战速决,绝不给南唐喘息的机会。

南唐上下知道危险迫近,却没有一个像样的应对策略,李煜召开朝会时,许多大臣只关心北伐赔款的细节,却没人敢提如何抵御大军。

十月,宋军从池州进发,正式向南唐宣战。

金陵之战

974年底,曹彬率宋军攻下池州,接着越过采石矶,这片南唐的长江防线本来是大江南北的重要屏障,可守军却没有顶住多久。

水战的劣势彻底显现,宋朝训练多年的水军压制南唐船只,击溃了采石矶的水军大营。整个江防线崩溃,金陵门户大开。

975年3月,宋军水陆并进,兵临金陵城下,这座南唐的都城是李煜最后的防线。金陵城高墙厚,地势险要,曾让不少敌军望而却步。

李煜下令死守,但宋军并不打算拖延,他们有足够的兵力和粮草,围而不攻,只等城中自行崩溃。

守城的南唐将士却早已军心涣散,他们的训练不足,士气低落,许多人只是守着自己的饭碗,并无誓死保卫国家的觉悟。

即便李煜再三向将士们承诺重赏也难以激发他们的斗志,宋军攻城器械逐渐推进到城下,南唐守军连反击的力气都没有。

李煜曾试图向宋朝求和,表示愿意割地、纳贡,愿意做更卑微的附属国。但赵匡胤不答应,他清楚,这一次南唐必须彻底消失才能保证江南的长久安稳。

975年12月,宋军攻入金陵,城破。李煜的宫廷里一片混乱,许多大臣和将领选择自尽。

金陵沦陷的那一天,城内火光冲天,南唐皇宫被宋军接管,宫人、守卫四处奔逃。李煜在最后一刻并没有选择自尽,而是选择投降。

他穿着素衣,带着家人和大臣出现在宋军大营前正式献城,南唐灭亡。

曹彬按照赵匡胤的命令没有对金陵进行大肆屠杀,宋军严格控制军纪,将李煜一家押解北上。南唐灭亡后,整个江南地区迅速被宋朝接管,赵匡胤终于完成了他统一南方的目标。

才子君主的悲歌

亡国之后,李煜的生活就不再属于自己了,押到汴梁后,李煜被宋廷软禁,他的皇后小周后也被一同带走,整个南唐皇室的命运都成了别人手里的棋子。

赵匡胤封李煜为“违命侯”,李煜从前是江南的皇帝,如今只是一个失败者,一个“违背朝廷旨意的侯爵”。

囚禁生活并不舒适,更多是屈辱。尽管赵匡胤没有当场处决他,但也不会给他任何自由。

但李煜不是那种甘于沉寂的人,他把心中的痛苦和不甘,都倾泻在诗词中。他的作品从之前的柔美、风雅变得深沉、哀伤。

这时的李煜已经完全从一个帝王变成了一个文人,他的词作像是对自己的告别,也像是对命运的无声控诉。

他那些充满深情和哀愁的词逐渐流传开来,比如《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他写故国的繁华,写故人的悲哀,写自己的孤独,词中每一句都像是在为南唐写挽歌。他并不只是为自己哀叹,而是在为整个亡国的江南而落泪。

到了978年,赵匡胤去世,赵光义继位。这位新皇帝更加忌惮李煜的存在。相比赵匡胤,赵光义更忌惮李煜的存在。

他觉得李煜的诗词中透露着不安分的心思,这种亡国的怀念对宋朝的统治是一种隐患。

到了978年,赵光义决定动手。他赐了一杯毒酒给李煜,理由是“生日宴赐酒”,这一杯酒就是他生命的终结。

他没有抗拒,静静地喝下了那杯酒,片刻后身体剧烈疼痛,最后倒地而亡。

李煜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却是一位杰出的文人,赵匡胤用铁血统一了南方,为宋朝的繁荣铺平了道路。

宋朝通过南唐的灭亡成功完成了统一南方的目标,江南的经济和文化虽然被纳入宋朝版图,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铁血统一也埋下了南方人心的不满。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