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毅品文团队大水牛,欢迎转发
早在上古时代,我国的兵书上就阐明了一个理论:为将者若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那么他要么是一个蠢材要么就是一个庸人。
现代战争乌克兰战场上的豹2坦克实战表现也再次证明了这个理论。好好的优良坦克在迫不及待的乌克兰指挥官手下成了俄军的牺牲品。
根据俄罗斯媒体卫星社最新的报道:有一位美国前陆军指挥官接受采访的时候声称德国豹2坦克在乌克兰的表现非常差劲,而西方媒体却仍然在吹牛并且极力隐瞒损失数据。这位美国军官说明乌克兰的豹2坦克损失情况很糟糕,但美国媒体似乎把坦克损失数据打了一个折扣。西方人说豹2坦克完全报废的只有五辆,剩余的十辆坦克是严重受伤必须送回到波兰的后线基地去维修。剩下还有为数不少的坦克伤亡情况要么含糊不言要么干脆装聋作哑不做任何报道。这个消息受到了俄国媒体的驳斥,因为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乌克兰军队一直使用豹2坦克在扎波罗热地区作战。战役结束后,白俄罗斯的情报机构得到了一些战场数据发现曾经在一天之内就击毁了十五辆的豹2坦克。如果加上后来的乌克兰连续攻击和零星突击,那么损失的数据应该是西方媒体报道的2倍。
那位爆料的美国军官指出,北约系统到现在还没有为这场战争完全做好准备。他解释,这不同于伊拉克或者阿富汗,那里也不是叙利亚。乌克兰的坦克正在遭受对方庞大的正规军轰击。最后,美国人还强调了一点:乌克兰的战场环境不同,俄国人的军事能力又处于优势地位,豹2坦克没法发挥出自己的长处。
美国军官强调说的战场环境是什么?他指的是乌克兰国内的那些地理环境,有一些地方根本不适合装甲部队战斗。现在的乌克兰不是苏联时代的乌克兰:以前有苏联的计划体制规划,现在是混乱不堪没了工业优势。自从乌克兰的“广场革命”爆发以后,那边天天乱哄哄的,不是战争就是国家财政缺钱。乌克兰境内很多公路设施不完善,有些早期修的快速水泥柏油路根本没人去维护(没钱就没人去干活)结果统统报废。乌克兰国内一些乡镇地区就是靠土路来维持交通,对于坦克和装甲车来说这倒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这些战斗车辆可以轻松越过这些烂泥稀地,但是后面跟着的那些后勤车辆可是倒霉了,因为它们多数是普通的轮式车辆。这些车辆带着弹药、燃料和各种装甲部队必备的维修零配件。甚至很多支援装甲部队的步兵和后勤维修兵都是靠这些轮式卡车来维持运作,如果失去这些支援部队,那么再牛逼的铁甲洪流立刻就会失去作战能力直接趴下了。轮式后勤车辆没有坦克部队那么强的越野能力,他们只能走好的公路。所以乌克兰坦克部队只能沿着公路干道和铁路线去进攻。
乌克兰那糟糕的交通地理环境给豹2坦克带来了很多要命的因素。因为豹2坦克进入乌克兰作战的时机不对。那时候刚好春季结束要进入夏季阶段,很多地方刚开始解冻变成沼泽地,现在又是秋雨季节集中期。这些沼泽泥地会严重影响坦克部队的机动性,各种履带车辆天天在烂泥巴地里泡着再多次开动作战会直接导致零配件损耗率上升。另外俄军和乌军又经常围绕着比如哈尔科夫和赫尔松等城市区域作战,在这些地方作战,即使你是牛皮哄哄的西方坦克也受不了对方的RPG火箭筒群体轰击或者步兵反坦克导弹的偷袭。危险系数远远高于平原野外作战。
因此,目前乌克兰获得那些几十辆豹2坦克就想反攻作战中翻盘是不现实的。因为乌克兰战场上每天一损失就起码是上百辆坦克装甲车,豹2坦克的支援数量无异于是杯水车薪。此外,上文美国军官强调的地理环境还有一个因素:豹2坦克全重至少55吨左右,而此前乌克兰战场上常见的T72坦克只有41吨左右。就乌克兰目前那些糟糕的路网情况,豹2开到野地里很多时候都是在沼泽地中挣扎。超重行驶不能给坦克部队带来正常的机动性和作战能力,它至少还要等到土地坚硬的阶段才行。你可以试想一下二战的德国虎1坦克可以在乌克兰那糟糕的沼泽地中奔跑吗?肯定不行的,即使是现代的豹2也是和前辈一样。
另外豹2的战术使用也有问题。现代坦克多数会使用炮射导弹在远距离击杀敌人,避免陷入近距离的反坦克步兵导弹的陷阱。但乌克兰的豹2是老版本的A4型号,并不装备炮射导弹。俄军坦克现在已经掌握了对方的一些缺点,他们使用无人机侦察到豹2的举动事先定位了豹2,然后在远距离发射导弹击毁对方。
美国前情报官员、联合国监察员斯科特·里特之前爆料,泽连斯基让乌克兰在这场冲突冲已经阵亡了40万战士,未来移交给基辅政权的所有F-16战斗机也将在一个月内被击落。他还表示,荷兰和丹麦将向乌克兰移交的 F-16 飞机已经过旧,按照美国和北约的标准来看,不安全。里特指出,42 架飞机中只有 24 架适航。乌克兰豹2的损失和里特的爆料简直不谋而合。
所以说有些东西吹得神乎其神,只能是当牛皮大王被人戳破以后的笑话看待。豹2的实战表现可以用绍伊古国防部长淡淡的一句话来概括:西方主战装备并不十分完美。上次吹牛的“灭俄神器”是海马斯火箭炮;现在是德国的豹2坦克;下一个是美制F16战斗机。然而还是不断有人乐此不疲地宣传这些“神话”。因为俄军仍然存在乌克兰境内,不知道那些牛皮大王怎么解释这一回事?喜欢本文的朋友还请多多分享转发,大家有什么有趣见解,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