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疯狂电影《财富流感》王炸创意却让人又爱又恨

素观娱乐说 2025-04-02 02:59:22

电影《财富流感》凭借“越有钱死越快”的癫狂设定,一上线就在全球掀起了狂风暴雨。导演加尔德·加兹特鲁·乌鲁蒂亚继现象级作品《饥饿站台》后,再次祭出反乌托邦王炸——

财富即病毒,越富有者死亡率越高。

这一设定完美踩中全球贫富分化加剧的时代痛点,被影迷称为"21世纪最辛辣的黑色寓言"。

年度最疯狂的电影命题

导演乌鲁蒂亚以《饥饿站台》在Netflix狂揽9000万播放量,擅长用极端情境解构人性。这次的《财富流感》在当今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仇富设定更加炸裂,创意堪称社会实验级别。

影片构建了一个逻辑自洽的末日图景:

病毒通过资产净值传播,实时更新的富豪榜成了死亡倒计时

富人烧豪宅、炸游艇,疯狂毁掉自己的一切财产,堪称史上最荒诞求生

底层民众则组建"路灯审判团"猎杀资本家。

这种将经济数据与生物病毒挂钩的想象力,堪称《寄生虫》与《传染病》的完美杂交。

主演是童年女神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虽然不再像年轻时的风华绝代,但演技却更加纯熟。她在片中化身冷血资本精英,微表情精准演绎从傲慢到崩溃的转变。

美术团队更是脑洞大开的打造出了"发光牙齿"视觉符号,将富人病态美感与死亡恐惧融为一体。

电影开场即高能:影视投资女王劳拉在伦敦苏富比拍卖会遭遇皇室成员暴毙。随着顶级富豪接连猝死,"牙齿发光→癫狂抽搐→72小时死亡"的财富流感链条浮出水面。此时劳拉却突遭老板暗算,名下资产飙升至9亿美元,被迫开启绝命逃亡。

私人飞机上富人互掷名表保命、华尔街精英当街焚烧合同,黑色幽默中暗藏《人类清除计划》式的阶级仇恨。

逃往非洲的劳拉家族遭遇双重围剿,既是病毒携带者,又是军阀眼中的"移动金库"。丈夫为转移资产自愿感染的抉择,将家庭伦理剧变拍出《蝇王》的残酷美感。

结局落脚原始部落的物物交换仪式,劳拉磨制贝壳试图换回旧手表的举动,暗示人性贪婪的永恒轮回。这个《迷雾》式开放结局,让整部电影完成从生理病毒到精神瘟疫的升华。

致命缺陷:天才创意却毁于逻辑崩塌

《财富流感》创意无敌,可惜剧本故事却支撑不起这个创意,逻辑不缜密漏洞太多,导致这部电影只能沦为爆米花式的观赏作品,艺术和思想价值大打折扣。豆瓣5.1的评分也证明了影迷对它的遗憾。

财富是流感病毒,但财富的计算机制却沦为玄学。

• 未解释财富核算标准:股票期权如何计量?遗产是否传染?

• 牙齿发光与神经系统的关联性缺失,没有医学理论支撑。

• 政府防疫措施儿戏化:仅靠目测牙齿筛查富人,太儿戏。

另外一个大毛病是叙事结构混乱:前60分钟是《大空头》式的金融惊悚片,后56分钟突变《荒岛求生》纪录片。

当劳拉家族突然开始非洲漂流记时,观众仿佛被强行切换电视频道。

如此牛逼的创意却拍得如此拉垮,简直和导演的代表作《饥饿站台》天壤之别。同一个导演,同样炸裂的设定,为什么作品质量相差如此之大?说到底还是故事不够扎实,没有足够的执行力来填充这个设定。

《饥饿站台》的成功公式:

垂直监狱的封闭空间+清晰明确的生存规则(楼层升降/食物分配)+人性实验的极致推演,构成了完美叙事闭环。

而《财富流感》的世界观搭建就不够严谨,导演该学学诺兰,为《盗梦空间》的梦境设计10页规则书,

角色动机方面缺少说服力,穷富对抗没有社会学支撑,多线叙事缺少《雪国列车》那样的象征系统。

总之《财富流感》炸裂的设定就像个华丽的空架子,缺少扎实的故事以及逻辑支撑,导演盖了一座摩天大楼,里面却没有执行装修。

《财富流感》的争议恰是电影魅力的注脚:它用燃烧弹般的创意点燃讨论,又因执行力不足成为反面教材。

当我们为国产《三体》影视化捏把汗时,更需谨记——伟大的想象,需要更伟大的匠心去雕琢。

0 阅读:1

素观娱乐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