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魏《魏书.吐谷浑》、清《回疆志》、《西域闻见录》、《兰州辑略》等古书中均有记载罗布人。他们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一个分支,操罗布方言,生活在沙漠中的河流、湖泊中,过着"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以小舟捕鱼为食,或采野麻、或捕哈什鸟剥皮为衣,不识风经礼拜"的生活。他们是古代罗布泊地区居民的活化石。
今天,我们拼车前往尉犁的罗布人村寨,所见是:一片自然生长茂密的胡杨林、一条宽阔而奔腾的塔里木河及湖泊水洼、一座平缓柔和而一望无际的沙丘,我们想探寻千年之前的罗布人后裔,却只留下一个个不多的人造的景点。

罗布人村寨参观游览是沿着景区的木栈道前行,在“罗布人家”、“狩猎人家”、“打鱼人家”、“罗布人祭坛”、“长寿茶园”处,通过现在搭建的各色建筑来体会罗布人不师耕种,专事狩猎捕鱼的生活,是呀!千年之前,一条丰沛的塔里木河给他们带来取之不尽的鱼类、那浓密的胡杨林和未曾全部沙化的土地给他们提供了狩猎对象——大型野生动物园,走在木栈道上不断听到公园广播播放的关于“诱黑熊入树洞”的捕猎故事,是呀!千年之前人们的生活只要裹衣遮身、饱食度日即可,时至今日要寻找当年罗布人的踪影是很难的,还好,让他留在历史中记忆中更加美好。



这是进入景区的打卡点,听介绍,有点符合渔猎生活的文化传统特色。“阿不旦”,在罗布方言里,阿不旦是“水草丰美,适宜人居住”之意。一百年前,曾经是探险家们在罗布荒原上的驿站,现在只有黄沙漫漫。


以下都是现在搭建的历史建筑。




我是第一在沙漠中见到红柳,这是一种有着极强生命力的灌木,在沙漠的深处也能找到,现在是固沙防沙的一种植物,也是南疆诸城红柳烤串的重要工具。







塔里木河,在维吾尔语里、意为“无缰之马”和“田地、种田”,是南疆地区的母亲河,天山以南的绿洲基本都是靠塔里木河水灌溉。流域面积102万平方千米。全长2179千米(还有2327、1321之说,若以最长支流和田河为源,全长2376千米),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为世界第五大内陆河。我们脚下的塔里木河水流喘激,虽流经沙漠却河水清澈,它流经之处带来了生命。近年以来一直听说塔里木河由干渴到丰沛到溢灌的新闻,可见现今我们的环保取得的效果。








罗布人村寨的胡杨林虽不及内蒙额济纳旗胡杨林来的沧桑,但也是沿着水源遍布有古树也有不那么起眼小树,好在它是一团团一片片的生长在一起,深秋的现在,呈现出金黄、焦黄的色彩,在阳光照耀下甚是耀人。






罗布人村寨就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不高沙丘旅者可以登顶,我们也慢慢的爬上沙丘顶部,举目四眺,那沙漠真是连绵不绝,狂野西部,手握沙子,那沙在指缝中不停遗落之地,真是细腻。我走在沙丘上有点激动,在城市生活了一辈子,所谓繁华也就是烦恼,在一望无际的沙海中就是宁静。


罗布人村寨景区对老人友好,不要门票,景交车也仅为半价。全程延木栈道前行只要4个小时左右,期间的景交车的最后一程就是一条沙漠公路,喜欢的,可以做好在车上拍摄的准备,当然和沙漠公路相比也有些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