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希望看官老爷们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河南一老农在接待领导慰问时,掏出了一个破布包,领导看后大惊失色,急忙将事情上报中央!
2011年1月4日,河南省省委书记卢展工照例到范县下乡访问,当得知北街村里还住着一位革命老兵时,顿时让他来了兴趣。
在村民的引导下,卢书记一行人来到了一位老农家中,刚一进门,卢书记就被一张照片所吸引。
只见画像中人威严肃穆,胸前佩戴着数枚战功勋章,看面容应该是老人年轻时的模样。
卢书记随即转身询问老农:“这些勋章还在吗?能否看一看?”
老农沉思许久后点了点头,起身走进了屋内,没过一会儿,他就带着一个破旧的布包回来了。
当包袱打开后,卢书记表现得极为震惊,结束访问后,更是就将此事紧急上报给了中央。
那么这名老人究竟是谁?包里究竟是什么东西?为何能让省委书记看后都大惊失色?
回乡的老兵老人名叫李文祥,在当地的村里还算有些名气。
李文祥
据他所说,以前曾当过兵,复员后转业到了福建,当时分配的工作还不错,并且在那里结了婚。
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县委开会号召干部下乡支农,李文祥第一个带头响应。
于是在1962年7月,他就拉着妻子一起回了老家,当起了普通的农民。
由于全国经济困难,而老家范县是遍地铺满盐碱的贫瘠土地,乡亲们连一顿饱饭都无法保证。
李文祥看到家乡的惨状后,他暗暗立下誓言:“我就不相信,改变贫穷比攻城打仗还难!”
由于李文祥在南方见过水稻的种植方式,他带头当起了稻改队长,整天蹲在地里研究水稻的种植技术。
后来经过他的努力,在村里种稻的第一年,亩产就达到了千斤以上,乡亲们从此再没饿过肚子。
当村里渐渐开始有余粮后,想到乡亲们的居住环境,于是李文祥开始带领大家建新房。
这是乡亲们以前根本不敢想的好日子,于是纷纷表示,要建新房也得先帮李文祥家里建。
当时的李文祥一家还住在漏风的破庙中,所以李文祥的妻子也赞同了此事。
可李文祥听后却拒绝了,因为他觉得这地方还能住,等全村都建好了再搬也不迟。
就这样,李文祥家成了全村最后一户搬进新家的。
李文祥明白,在他回到家乡的那一刻,以前的荣耀都已远去,他只把自己当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庄稼汉。
可当卢展工问起他昔日战场的经历后,李文祥终于忍不住了,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戎马半生李文祥虽然说得轻松,但卢展工心里清楚,军装照上的勋章可不是普通的军功就能有的。
“老人家能说一下以前当兵的经历吗?”
虽然李文祥复员后的贡献很惊人,但卢展工实在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
双方就这样拉扯了起来,直到随行的工作人员,表示有些怀疑勋章的真实性后,李文祥才忍不住说出了当年的经历……
李文祥虽然只有9年的军旅生涯,但像济南、淮海、渡江、平潭岛等著名战役却一次不落。
1948年9月的济南战役中,他所在的连队负责突破城门,可城门口的火力网压制实在太猛,部队迟迟无法向前推进。
这种情况下,只能出动敢死队炸开城门,才有机会打破僵局,但谁又愿意白白送命呢?
就在这时,指挥员大喊:“共产党员向前两步!”
此时还未入党的李文祥,毅然决然的往前走了两步,混入了这个“送死”的队列中。
指挥员看到后,当即怒斥道:“李文祥,谁让你往前站的?你还不是党员!”
面对指挥员的呵斥,李文祥却大声回答了这么一句话
“今天不是党员,将来肯定是。”
随后他也不等指挥员反应就夺过炸药包,顶着敌人的机枪覆盖冲向了城门,随着轰隆一声巨响,城门出现了一个缺口。
最终大部队顺利从这个缺口进入济南城,拿下了这场胜利,而李文祥就这样在火线上入了党。
后来记者采访他,是否想过自己会死时,李文祥眼中的光芒瞬间黯淡了几分,像是回忆起了当年并肩作战的战友:
“死就死了吧,为人民而死不冤。”
1955年7月,李文祥因杰出表现被授予少尉军衔,而后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他放弃优渥的生活主动返回老家务农,自此扎根在农村,为家乡的繁荣呕心沥血。
李文祥不爱炫耀,所以村里人并不了解他的光辉历史,只知道他是名退伍老兵,就连他唯一的女儿也不知道,自己的父亲竟是曾经战场上的英雄。
可当李文祥开始介绍起珍藏多年的“宝贝”后,卢书记却又一次被震惊了!
甘于平凡河南87岁老农的真实身份竟是革命老兵?看似普通的布包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荣誉!
“济南战役得的二等功,福建拿到的一等功,这枚荣誉勋章是在渡江战役之后拿的……”
听着李文祥的介绍,卢展工只感觉热血沸腾,谁能想到在这个平平无奇的小村庄里,竟居住着这样一位老英雄
尤其是看到那枚特等功勋章时,他更是激动万分!
要知道能立一等功的人都是少之又少,活着的特等功更是难得一见,如今活生生的传奇就在他面前,他怎能不心潮澎湃?
看到卢展工如此激动,原本云淡风轻的李文祥也有些得意,
因为这枚特等功勋章,可是他顶着机枪扫射,凭一己之力炸毁国军20多辆坦克才拿到的,后来更是因此获得了“战斗英雄”的称号。
卢展工被感动得眼角湿润,在回去的路上,他认为这样的老英雄不能就此埋没,于是急忙将这事上报给了中央,中央也对此表示出了极高的重视。
当央视的记者来到北街村,询问其村干部关于李文祥的印象时,村干感叹的说道,
“老李这人厚道,哪怕自家的生活水平偏下,可他却从未向国家提过一次申请。”
要知道老党员申领补助费是没问题的,但李文祥却坚持不要。
因为他觉得自己一双手能养活自己,不能给国家添麻烦,哪怕县里排查时,他也绝口不提自己的情况。
要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说谎,李文祥可能这辈子都不会说出曾经的过往。
后来,当李文祥看到央视的记者上门采访时,他并没有表现出高兴的情绪,反而直拍大腿喊后悔,因为他感觉,自己又给国家添麻烦了。
2011年,李文祥完成了一个心愿,那就是来到北京的毛主席纪念堂,当看到毛主席的遗体后,他对着毛主席敬一个军礼做报告
“大伙现在都吃上了白面馍,没啥不满足的。”
2017年2月13日,这位特等人民功臣永远闭上了双眼。
在李老的身上,我们真切看到了黄河的精神,正如他自己常说的那样
“我生长在黄河岸边,永远是黄河的儿子。”
参考资料:
退伍军人李文祥隐功埋名50年 曾获人民功臣称号 人民日报
庄稼地里的特等功臣——记九旬老兵李文祥 人民日报
李文祥:平凡而模范的一生 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