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热搜还在疑惑“内娱的原创编剧都去哪儿了”。
如今,内娱原创编剧不仅出手了,还开大了。
《繁城之下》。
纯原创古装悬疑剧,由王铮自编自导,白宇帆、宁理等人主演,从卡司班底风格便能看出作品制作取向,与《漫长的季节》相似,也是主打实力与用心。
故事发生在明万历年间,富庶的江南蠹县发生连环血案,小捕快曲三更开启追凶之路,却发现连环案件背后,是一段跨越20年的恩怨情仇。
故事娓娓道来,线索层层铺垫,开局看起来似乎不是那么“惊艳”,却如江南细水,丝丝润心,一点点铺开波诡云谲画卷,越看越上头,越品越有味。
悬疑,推理爱好者盛宴作为古装悬疑,悬疑肯定是主线,亦是作品吸引观众入局的基石。
在这条线上,《繁城之下》采用双时空并行的手法,正在进行时是小捕快曲三更经历时代,恩师冷捕头被杀、神秘连环案接续涌现,曲三更面临人生突变。
是谁杀了冷捕头?
又为什么杀了冷捕头?
凶手留下“一以贯之”批言,又在他死后是用一根抬轿木棍贯穿他的身体,细节线索暗含隐喻,不是为复仇而来,也是为冷捕头曾经做下的事而来。
那么,冷捕头做过什么?
又是什么样的事,让他惹人杀身之祸?
因果尚未理清,县城颇有盛名的王夫子也被杀害,死者头部被埋土中,口中塞入一只鸡雏(刚孵化出来的小鸡),批言“童子六七人”。
作为现代人,观众几乎瞬间就能联想到一系列恶人残害幼童的事件。
主角团显然也这么想了,连王夫子的外甥凤秀才都怀疑舅舅可能是双面人,决定使计调查他是否有侵犯学童之恶行,却发现了舅舅更奇怪的癖好:
王夫子暗中常常让学生鞭打自己(纯粹鞭打)。
为什么要让年少的学生把自己打得遍体鳞伤?脱下变态癖好的外壳,相信所有观众都想到“赎罪”二字,刚好和冷捕头遇害原因对上了。
两人,都曾做过违背良心之事。
而如今,复仇者为索命而来。
却似乎也不仅仅只为索命。
案件进入僵局时,冷捕头遗物留下了线索:20年前陆宅大火案。
20年前蠹县发生过一场失火惨案,不仅主人家陆家被烧至绝户,曲三更做更夫的父亲也因救火死在其中,在此之后,他便突然受到父亲“旧友”冷捕头的关照。
时间拉回20年前,少年陆直原是乞丐出身,被陆家家主陆远爆相中成为书童,甚至计划出银子供他读书考功名,外界都觉得无妻无子的他想认陆直为义子。
是少年陆直20年后为义气报仇归来?非也。
底层出身的陆直,聪慧、嘴甜、好奇心重,擅长逢迎家主,也爱窥探他人秘密,看似有几分运筹帷幄的胆识,但此地的他,又不失存善之心。
他对朋友讲义气,对关照自己的管家陈忠很尊重,发现王夫子疑似杀害好友玩伙时,一度想报官惩制凶手,却又因为缺乏证据不得不妥协。
这样的一个陆直,看起来很像能为“义父”复仇的重情之人,然,陆远爆此人,却不是一个值得忠心之仆为之赴汤蹈火的存在。
他的财,不干净,他的人,骨子里也是残忍的。
杀人越货的勾当,这位陆家主没少干。
少年陆直畏惧这位老爷的本性,却也感恩他的提携之恩,但他视其为义父,对方却只当他是闲暇时养的一条小狗,可以陪他玩,却不能不把自己当狗。
一场上位者的敲打杨威,被醉酒的少年人点破,书童被打入尘埃,老爷仍旧试图折辱,再加上管家从中挑拔,昔日“父子”,终于“反目成仇”。
编剧很擅长给观众留一个推理壳子,然后再让观众主动推翻这个壳子,每一步都能让大家跟着一起头脑风暴,但新线索一来,又发现自己风暴出来的并真相。
七话一口气追到第九集,一边感叹这些伏笔埋得真深,不停地结合线索推理真相;另一边又不断被新线索考验推理能力,委实有种CPU快被烧干了的感觉。
这种感觉,恰恰是悬疑剧魅力所在,让观众一起沉浸“杀人局”,让观众一起沉浸破案,然后一同被错综复杂的案件包裹进来,刺激又烧脑,相当畅快。
仅悬疑这条线,《繁城之下》便担得起“佳作”二字,值得一追。
如果非要从中挑点“毛病”的话,可能便是编剧太不想“迎合市场”,没有走路喧闹线,前期埋伏笔的过程,节奏相当比较缓,埋得钩子相对委婉。
这便要求观众静下心来追剧,才能更好的GET到剧情张力。
但某种程度来说,“缺点”其实也是优点,浮华社会,有时候需要我们沉下心来看一些书慢慢沉淀,也需要一些不浮躁的剧,让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品味。
虫与虫,悬疑下的暗黑底色悬疑是皮,让观众跟着一起烧脑,立意却是骨,能在戏剧化的东西里揭开一些现实的东西,给观众留下思考,这才是《繁城之下》真正的内核。
剧中繁城,指的是案发地蠹县。
虽是小县城,却占尽江南地理优势,十分富庶,那么,生于此的百姓们,就能站在了幸福起跑线吗?若如此的话,这个世界很多黑暗便不会存在了。
汁水越多的果子,越招虫子,繁城之下,处处蛇虫,亦处处蝼蚁。
蠹县是虚构地名,在剧中,蠹县旁边还有螽县、蟊县,全部都是虫字底,剧中镜头,导演也很喜欢安排拍到一些虫子的面面,明显是隐寓。
那么,谁是虫子?
太多人。
剧情开局,主角还在试图证明他的师傅是好人,可事实上,他自己都没有底气,冷捕头于他来说,是一个好长辈,做的事,却一直都不是纯白。
曲三更之所以把他归在“好人”行列,是因为对比之下,他算是一个有点底线的好人,给市井流氓当保护伞,同时又给他们定下能让百姓稍微喘点气的规矩。
但,有底线的他,为什么做不了好人?
剧中有一句台词颇有深意:
良心这种东西,如果说你想卖的话,卖不上什么价钱,但你若想留,那它可就贵了。
做坏人不难,做好人,却很困难。
官与商勾结,吏与霸合污,繁华的县城,早已千疮百孔,有人直接争利,有人被裹挟着前行,而更多人,如蝼蚁般在繁城之下的黑暗角落挣扎。
如被流氓集团盯上的庄稼汉;如曲三更死去的更夫父亲;亦如曾经的陆直与当下的曲三更,要么被碾压,要么与虎为谋,保全自己。
繁华表象下,这个蠹县早已被虫子腐蚀,而被腐蚀的,又何且蠹县?
悬疑只是索引,它承担了大半看点,但悬疑烧脑的同时,编剧更想让观众看到一个被腐蚀的世界是什么模样,又应如何让繁城之下的黑暗接受阳光炙烤。
编剧似乎想让少年人曲三更整顿秩序,可他能成功吗?
戏剧有无限可能,现实却会有不同的答案。
横跨20年的案件,背后,是虫子在横行,还是蝼蚁在呐喊?也相当让人期待,耐人寻味的故事,烧脑精彩的推理,值得观众给国产古装剧一个大赞。
好剧可追
向涵之越看越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