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中统局局长朱家骅

复杂历史简单说 2025-01-09 03:35:48

民国时期,蒋介石为了维护自己的独裁统治,成立了军统和中统两大特务组织,其中军统主要负责情报搜集,和暗杀行动等见不得光的任务;而中统负责党内的纯洁性,处理背叛国民党的人,或者是对付敌对党派,还有政治宣传等任务。

中统的前身是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成立的“党务调查科”,这也是国民党第一个特务组织,后来一步步升级才变成中统。中统的领导人是陈果夫和陈立夫兄弟,由于二人在国民党中央还有其他职务,所以中统的事务都是由局长和副局长负责,而局长一般由中央党部秘书长兼任,因此中统的实际指挥者是副局长。

朱家骅是国民党里面很复杂的一个,因为他的身份太多了,地质学家、教育家、省长、特务等,靠着蒋介石的支持,他在政坛风生水起。按道理朱家骅只是一个兼职特务,可他野心却不小,外行人要干内行事,为了夺取中统局的实权,他不断和陈氏兄弟、还有副局长徐恩曾较劲,就算朱家骅争的再厉害,他也只是蒋介石平衡权力的一颗棋子。

1893年,朱家骅出生于浙江吴兴,父母是当地的商人,而他从小很聪明,有着神童的称号。

1905年,朱家骅考入南浔正蒙学堂,这所新式学堂是张静江哥哥张增熙开办的,所以朱家骅青少年时期就认识张静江。

1907年,朱家骅升入南浔公学。

朱家骅

1908年,十五岁的朱家骅到湖州的一所小学当老师,几个月后,他跑到上海自费考入德国人开办的医学院,在课余时间他还学习了德文。

1910年,同盟会的汪精卫在北京刺杀清朝摄政王失败,但他英勇的事迹鼓舞了很多有志青年,当时朱家骅十七岁,他痛恨腐朽的清王朝,于是他想学汪精卫的,准备刺杀两江总督张人骏。6月,朱家骅前往南京,毕竟他只是一个毛头小子,连张人骏的人都看不到,何谈刺杀。

1911年,朱家骅在上海同济德文医学校读书,当时国内革命热情高涨,朱家骅和同学们组建了所谓的“中国敢死团”,要为推翻清王朝出一份力,朱家骅被推举为团长,很快这个组织发展到五百多人。10月,“武昌起义”打响推翻清王朝第一枪,上海的同盟会召开秘密会议,准备攻打江南制造局,朱家骅负责和武昌的起义军联系。

朱家骅

不久黄兴前往武昌,指挥起义军和清军作战,朱家骅也跟着去了,由于朱家骅不是军人,所以到了武昌后,他被派到汉口的战地医院帮忙。

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担任临时大总统,朱家骅从湖北返回上海继续读书。6月,民国成立后,朱家骅考入德国在上海开办的机械学校,并且加入了国民党。

1913年,同盟会元老宋教仁被刺杀,孙中山号召革命党人起兵反袁世凯,“二次革命”爆发,张静江为了支持讨袁,在浙江组建了一支“青年军”,有一百多人的规模,朱家骅就在其中,由于缺少革命经费,这支“青年军”还没有上战场就解散了。

1914年3月,朱家骅自费前往德国读书,学习矿产方面的知识。

1917年初,返回中国后,在朋友的介绍下,朱家骅到北京大学当德语教授,当时他只有二十四岁,被叫做“娃娃教授”。8月,朱家骅在北京和程亦容结婚。

蔡元培

1918年8月,在校长蔡元培的帮助下,朱家骅取得公费留学的机会,到瑞士学习地质学。

1920年3月,朱家骅去往德国,考入柏林工科大学地质系。

1922年10月,朱家骅取得哲学博士学位。

1924年1月,朱家骅返回国内,在北京担任当地质学教授,兼德语系主任。

1925年10月,朱家骅和北大学生一起游行,要求北洋政府收回外国列强在中国的租界,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游行队伍遭到军警的镇压,不少人被逮捕。

戴季陶

1926年1月,徐谦、朱家骅等人又进行游行示威,朱家骅还上台演讲,因此他本人遭到北洋军警逮捕,只好跑到租界躲藏。不久后,张静江和戴季陶邀请朱家骅到广东参加革命,在石井兵工厂当秘书,之后又任国立广东大学任矿物地质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6月,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邀请朱家骅到中山大学任职,担任校务副主任委员、代理校务委员长等职务,参加了筹建图书馆工作。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后,朱家骅彻底倒向蒋介石,担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并任国民党中央广州政治分会委员等职务,开始了政治生涯。8月,朱家骅担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兼中山大学副校长。

朱家骅

年底蒋介石把朱家骅调回浙江,担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他在杭州开办自来水厂、警官学校、推行县长的考试、改正北洋政府的旧规章制度。

1929年,朱家骅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

1930年11月,朱家骅担任南京中央大学校长,兼中英庚款董事会董事长。

1931年底,朱家骅调任教育部部长。

1932年,朱家骅担任国民政府交通部部长。

1935年12月,朱家骅担任国民党中央政委会代理秘书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家骅已经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当时中统是国民党的重要部门,蒋介石怕陈氏兄弟的“CC系”势力过大,所以就让朱家骅兼任中统局局长。虽然朱家骅是正局长,但毕竟只是兼职,所以中统的具体事务还是副局长徐恩曾负责,而朱家骅还是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掌握着中央党部系统的经费分配大权,所以中统的经费都需要朱家骅审批。

徐恩曾

在一次经费分配会议上,朱家骅和徐恩曾发生矛盾,徐恩曾说朱家骅不懂就不要瞎指挥,朱家骅就觉得徐恩增没有把他放在眼里,于是就下令中统的经费使用,必须都要他来监督。从前中统内部的经费使用都是徐恩曾说了算,现在朱家骅要插手,让徐恩增很头疼,但他也不能不妥协,毕竟中统的经费还要朱家骅从上面拨下来。

朱家骅不断的在中统安插自己的人,徐恩曾虽然很不满,经常找陈氏兄弟抱怨,陈果夫说朱家骅好歹是正局长,安排几个人在中统也说的过去。朱家骅为了夺取中统的实权,他没有明面和徐恩曾较量,而是以代理局长的身份,参与中统的一些重要事务,然后花钱收买一些高级特务,因此不少特务转投到朱家骅麾下,徐恩曾在中统的影响力开始下降。

1940年,朱家骅在中统的位置越来越稳定,这也让陈氏兄弟开始警惕,虽然陈氏兄弟和朱家骅关系比较好,但在权力面前是没有朋友的,他们表面很和气,背后一直在较劲。有一次陈果夫召集“CC系”成员开会,说不能让中统成了朱家骅的天下,要徐恩曾用“软方式”来抵抗朱家骅,另外陈氏兄弟还派人搜集朱家骅的一些丑闻。

陈果夫

朱家骅本来是个兼职特务,要他从事教育、宣传、经济等,他都非常熟悉,如果要他去搜集情报找叛徒,这些都是朱家骅的短板。陈氏兄弟抓住朱家骅的这个短板,让人在重庆到处散播消息,说朱家骅当中统局局长,就像要一个秀才拿到去杀猪,陈氏兄弟也经常向蒋介石报告,说中统的办事效率降了好多,这让朱家骅的特务形象影响很大。

让朱家骅当中统局局长,本来就是蒋介石的“帝王之术”,为了削弱陈氏兄弟在中统的权力,所以蒋介石什么话也不说,让他们自己去斗,这样可以平衡中统内部的势力。后来蒋介石把中统的一些权力交给军统负责,削弱了中统的力量,这时候朱家骅的知道,他和陈氏兄弟只是蒋介石的棋子而已。

1943年9月,朱家骅辞去中统局局长位置,担任国民政府委员。

朱家骅

1944年5月,蒋介石要求朱家骅把组织部部长位置让给陈果夫,此时的朱家骅有些被卸磨杀驴的感觉,他只好无赖的妥协,但陈果夫由于身体原因,把组织部部长位置让给陈立夫了。

1945年4月,朱家骅担任教育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重新回到教育岗位。抗日战争胜利后,朱家骅负责全国高校的重建工作。

1946年,朱家骅改任行政院抗战损失赔偿调查委员会委员。3月,朱家骅连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全国最高经济委员会委员。

1947年7月,朱家骅担任行政院政务委员、特任兼教育部长再兼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

1948年,新华社公布的四十三名战犯中,朱家骅排名第二十位。

1948年底,由于国民党部队在正面战场兵败如山倒,蒋介石让朱家骅负责,把故宫里面大量珍宝转移到台湾。

1949年夏,朱家骅在广州担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副院长,随着国民党的战败,朱家骅逃到台湾。到了台湾以后,蒋介石彻底冷落了朱家骅,只给了他一个“总统府”资政的虚职。

1963年,朱家骅在台北去世。

声明: 历史公共信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