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个话题:
“为什么我们总是会输给人性?”
有个高赞回答:
“答案往往就三个字,我以为.....”
我以为,我对别人有十分好,当然就也能换得来十分好。
我以为,待人永远善良,处世善意,换来的就会是感恩。
人过五十才明白,父母“一厢”情愿”的付出,喂饱的是白眼狼,凉掉的是人心。
01 "自作多情"的父母,最容易失望
前些日子,我去看望住在养老院的张叔。
刚一进门,就听到他在跟护工抱怨:
"我儿子都一个月没来看我了,他是不是不要我这个老爸了?"
张叔的话,让我想起了邻居王大妈。
她有三个儿子,整天喜欢跟人炫耀:"我儿子们可孝顺了,每个月都给我打钱。"
可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她在电话里苦苦哀求小儿子:
"妈就想吃顿饭,你能不能抽空回来一趟?"
电话那头传来不耐烦的声音:"妈,我这不是忙吗?等过年回去看你。"
挂了电话,王大妈眼里含着泪水,喃喃自语:"我养大他们,就是为了等过年才能见一面吗?"
02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前几天,我在公园里遇到了退休多年的李老师。
闲聊中提起她的女儿,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她工作忙,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次面。每次视频,都说要买东西孝敬我们,可到现在,连件毛衣都没见着。"
我听出了李老师语气中的失落,忍不住问:"您不是一直很为女儿骄傲吗?"
李老师苦笑道:"是啊,她是个出色的律师。可我宁愿她是个普通人,能多陪陪我们。"
这让我想起了电影《飞越疯人院》里的一句台词:"期望值减去现实,等于幸福感。"
03 "孝顺"的定义,需要与时俱进
记得小时候,"孝顺"就是常回家看看,给父母买些吃的用的。
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孝顺"的定义是不是也该更新了?
我那个在国外工作的侄子,每天都会给父母发语音,汇报自己的近况。
每次父母遇到什么难题,给他打电话,他总能在百忙之中抽空解决。
虽然人在异国他乡,但没有一点疏离感。
说到底,真正的孝顺,不在于陪伴的时间长短,而在于是否真正理解并满足父母的需求。
04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自得其乐
前阵子,小区里有个独居老人去世了,整整三天才被人发现。
这件事在老友群引起了不小的恐慌,大家纷纷感叹:"养儿防老,还是不中用啊!"
可老刘却不以为然。他常年独居,却过得有声有色。
"我每天晨练,下棋,参加老年大学的书法课,晚上还要跟老伙计们视频聊天。哪有功夫去想那些有的没的?"
老话说得好:"自己动口,比儿女搭手。"
与其整天惦记着儿女,不如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活。
人过五十,我们要学会放下。
放下对子女的过度期待,放下"自作多情"的心态。
好好爱自己,才是对自己最大的"孝顺"。
自己能动当然好,子女的关心有当然好,没有也无所谓,如果不能动了,生活不能自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