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Panzerkampfwagen IV Ausführung G,通用名称四号坦克G型,是四号中型坦克系列的第七个变种。在历史和全真模式下战斗权重为3.3,街机娱乐模式则为3.7,在1.41更新之前的“地面部队内测”中引入。
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和作战需求的提升,德军对四号坦克不断进行改进。为了进一步提升四号坦克的性能,以更好的适应战场环境,四号坦克G型便是在F2型的基础上进行多项改进的结果。在火力方面,初期型的四号机安装的是75毫米KwK 40L/43型火炮,后期则换装了更加强大的75毫米KwK 40L/48反坦克炮。在装甲防护上,增加了车体和炮塔的装甲厚度,提高了坦克的生产能力。此外,还对炮口制退器进行了改变,优化了一些内部结构和设备布局,使坦克的整体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该型坦克1942年4月开始生产,至1943年3月停止,一共制造了1250辆左右,生产出来后便迅速投入到各个战场中。在北非战场,虽然隆美尔一直未能拥有足够数量的G型来挽回北非的败局,但它的出现也给盟军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其火力强、结构好是当时北非战场德意军队最倚重的装备之一。且在1943年的库尔斯克会战中,四号坦克G型是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之一。在会战中,G型坦克在面对苏军的T-34等坦克时,其75毫米KwK 40L/48火炮在一定距离内具备较强的穿甲能力,但也暴露出了装甲防护相对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面对苏军大口径反坦克炮和坦克的近距离攻击时,损失较为惨重。
随着战争的继续,四号坦克G型在德军中的地位逐渐被更先进的坦克,如黑豹坦克和虎式坦克所取代,但由于其生产数量较大,可靠性较高,仍然在德军中继续服役。在西线战场,它参与了对盟军的防御作战;在东线战场,它也继续与苏军作战,直到战争结束。
二战后,四号坦克G型在其他国家也有服役,如芬兰军队在二战后仍保留了部分四号坦克,直到1949年至1950年才逐渐退出现役部队,但仍保留做训练。在20世纪50年代,法国出售了一些四号坦克给叙利亚等国家,这些坦克在一些局部冲突中仍有使用。
四号坦克G型在二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生产和服役历史反映了二战时期德国坦克技术的发展,以及战争形势的变化对武器装备的影响。目前仍有四号坦克G型的幸存者,比如在芬兰的装甲博物馆、俄罗斯的库宾卡坦克博物馆和位于蒙斯特的德国装甲兵博物馆等地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