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击者,对比国内电影,优胜劣汰

琴琴聊电影 2023-06-20 13:59:13

说实话,对韩国的《追击者》还是挺惊讶的。

据悉,这个故事的起源是这样的:一名名叫罗宏镇的韩国男子,某一夜,他偶然间在某个荒凉的街上看到一位女子漫步而行,他心中忽然冒出一个想法:要是对方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消失了,连一点线索都没有,连证人都没有,自己该如何去寻找?于是,他导演了《追击者》。

这是一部“处女作”,但是它的手法非常的娴熟,场面也非常的紧凑,节奏感也非常的出色。这还好说,一个杀人狂魔,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好莱坞和香港都能做到这一点,只是内地的导演,往往都无法做到这一点。《追击者》的精明之处,就是它用了一种另类的手法,一开始就暴露了凶手的真实身份,但随着故事的发展,跌宕起伏,让观众看到了一丝希望,也看到了一丝破绽,让观众陷入了一种明明知道结果,但却无法阻止的绝望。电影的高潮,小店的一幕,绝对能让人心碎。

大约一百多年以前的一个晚上,在北京宣武门绍兴会馆,有这么一段谈话:有人说:“如果有一座没有任何窗口的铁室,那么,在这座铁室里,住着一群沉沉地睡觉的人,他们很快就会窒息而死,但是,从睡眠到死亡,却没有死亡的痛苦。你认为,你这样大声叫喊,惊动了那些比较理智的人,给这个可怜的刽子手带来了无可挽回的死亡的痛苦吗?”

不过,另外一个人说,“如果他们两个人都站了出来,那么,你也不能说,这间铁屋子是没有被破坏的。”

前者已被后者所劝服。于是,他在之后的一部作品,就是《狂人日记》,这也是他“呐喊”的开端。那个“呐喊”者,被“钦定”为中国当代最伟大的文学家,但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他们都不知道,那个时候,那个“呐喊”者,到底是不是正确的。

虽然,他的这一声“呐喊”,的确是将几个人给吵醒了,但是,这座金属建筑却并没有被“破毁”。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的心境就是:“我虽有绝对的把握,但也不能完全否定我的可能,毕竟,这只是未来的可能,我不能用绝对的可能,去否定他的可能。”但是,如果“所谓可有”的事情,最终却并没有发生,为什么不阻止自己的“呐喊”呢?虽然说,人在困境之中,最大的痛楚就是困境,但若是在困境之中,将自己的希冀寄托在困境之中,却又变成了困境,这才是最大的痛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追击者》的这种方式,就像是一位伟大的作者在“呐喊”一样。

其实,韩国的电影在这几年里,一直在快速发展,但最近几年,却一直在超越自己的传奇,一部又一部的烂片层出不穷,这让很多人都怀疑,是不是因为底蕴太浅,没有足够的情怀,所以不可能卷土重来。但是,《追击者》的上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说明了韩国导演的创新能力。他们在想,什么时候,他们的内地电影,也能像秦观一样,时不时的就能出一部高质量的电影

当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一百多年前,他们说的那个“铁屋子”已经被“破毁”了。就像那时,所有人都会选择支持“蛋”,而不是支持体系。但问题是,这座“铁屋子”,会不会被“破毁”掉?要怎么“破毁”?有几个人会选择支持“蛋”,而不是支持系统的?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