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你觉得真正能依靠的人是谁?
可能有的人第一反应是子女,毕竟养儿防老,是很多人一贯的认知。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子女自己都自顾不暇,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照顾老人。
哪怕他们有心,也有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是老人到了晚年,走不动了,生活不能自理了,身边总离不了人照顾,不管子女多忙多穷,都必须担负起这个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你觉得儿媳和女儿谁更靠得住?
王阿姨起初觉得,真正靠得住的应该是女儿,毕竟女儿是自己亲生的,而跟儿媳关系再好,也没有血缘关系。
再者说,从法律的角度来讲,儿媳也没有为自己养老的义务。
可是生场大病以后,王阿姨的看法改变了,她觉得女儿未必有自己想得那么可靠,儿媳也未必有自己想得那么薄情。
一:六十岁这年生场大病,才看清人老了以后,真正靠得住的人是谁
老伴儿走了以后,王阿姨独自在乡下生活。
子女成家以后,在大城市定居了,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回来。平常最多就打个电话问候一下,或者偶尔转点钱回来,嘱咐自己不要不舍得花,对自己好一点。
但王阿姨平常节俭惯了,这些钱,能存的都存了下来。
身体好的时候,王阿姨没有想过养老的问题,她觉得自己还不算老,完全能把自己照顾好,但是六十岁这一年,她竟因为糖尿病住院了。
原本只是血糖有点高,由于自己平常不注意,血糖高变成了糖尿病。
她很后悔,但是再后悔也于事无补,只能积极配合治疗。
这一住院,她不想麻烦子女也不得不麻烦了。
她打电话告诉了儿子和女儿,但他们都在外地,没法第一时间赶回来,加上女儿是远嫁,孩子只有一岁多,正是忙得时候,根本走不开。她索性就转了两千块钱回来,让她再问问自己的哥嫂能不能回来。
王阿姨有点失落却也无可奈何,可她没想到,儿子去外地出差了,竟也回不来,这下能指望的只有儿媳了。
其实,王阿姨跟儿媳之间的关系一直很疏离,两个人常年不在一起生活,再加上儿媳当初坐月子,自己也没去帮忙,所以王阿姨一直觉得,两个人没什么情分在。
但是这次,没想到竟是她回来照顾自己的。
儿媳在医院忙前忙后好多天,王阿姨内心很是感激,同时她也意识到,婆媳之间还是要将心比心,虽不存在所谓的义务,但是只要有一个人愿意先付出,对方总能感应到的,所以她决定,以后对儿媳好一点,凡事多为她考虑一点。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老了以后,儿媳能帮上多大的忙,能多么把你放在心上。
二:别把任何人当成晚年的依靠,学会靠自己,为自己留后路,才是真的有远见
王阿姨这次生病,不仅改善了和儿媳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看清了一些关于养老的真相,比如,别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有时候他们即便有心孝顺你,也未必有时间和精力。
毕竟他们有自己的事情要忙,特别是成家以后,负担更大了。
住在一起还好,如果不在同一个城市,可能什么忙都帮不上,要不怎么说远亲不如近邻呢。
这就警醒老年人,老了以后,不管你有没有跟子女一起住,都要学会给自己留退路。尽可能地多存钱,能让自己活得更有底气和安全感,哪怕有朝一日生病了,也能因为有钱而有更多的选择权。
其次,人与人之间讲究将心比心,有时候子女未必靠得住,懂得对女婿或儿媳好一点,就是在为以后的自己积福。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哪一次真心付出,能让他们一直记在心里,有朝一日就会来报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