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去世的港星萧亮,曾因爱抢戏遭TVB排挤,如今客死加拿大

黄昏缓冲区 2025-03-04 11:20:14

萧亮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他的故事是从电台主持人开始的。

毕业后,他凭借雄厚的嗓音赢得了星岛全港英文歌唱公开赛的冠军。

这个冠军并没有给他带来预想中的唱片合约,而是被香港电台的台长张汉彪相中,邀请他去电台做DJ。

对于一个刚刚入行的新人,能够在这条路上立住脚,并与港姐出身的孙咏恩一起主持节目,萧亮无疑是幸运的。

但仅仅做DJ显然满足不了他,萧亮觉得自己不该被局限在电台。

他跳槽去了丽的映声,并开始做电视新闻的报幕员。

不久之后,他和弟弟卢大伟一起转投了翡翠台,成为了该台的王牌报幕员。

和内地湖南卫视的“台声”丁文山类似,萧亮的声音成了翡翠台的一大特色。

他并没有就此止步,再次跳槽到亚视,继续提升自己的声音能力,并进一步涉足电视剧旁白和配音工作。

这个过程中,他被称作港区“配音之父”,在配音界开疆拓土。

萧亮的人生似乎和“稳定”这个词无缘。

1989年,他再次从翡翠台跳槽到亚视,继续担任“台声”工作。

一边继续提升自己的配音能力,一边也参与了不少电视剧的旁白配音工作。

甚至可以说,他的声音伴随了很多观众的成长。

但亚视经历了多次危机,萧亮敏锐地察觉到这不是长久之地,于是移民加拿大,在当地的温哥华华侨之声电台工作。

在这里,他的工作性质也发生了转变。

不同于报幕,他开始偏向于配音和声音表演,用动听的声音给听众讲故事,其中还会掺杂一些口技表演。

这种类似于北方单口相声或说书的表现方式,让这段时间他获得了不少听众的喜爱。

但无论在哪个领域工作,萧亮似乎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争议。

回到香港后,他凭借弟弟的关系回到了无线台,开始从头做起,接一些配音和小角色的戏。

可是,这段时间他依然没能改变爱出风头、抢戏的行为。

在拍摄TVB版本《封神榜》时,他的成熟嗓音虽然适合串场旁白,但在一些演员眼中,他却成了个“摄石人”。

这在粤语中意指“喜欢抢镜、插手别人事务的人”。

他的这种行为打乱了剧组的工作节奏,很多影迷和剧组人员都对他产生了不满和排斥。

萧亮的名声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他再也得不到重要的剧本和角色,甚至连配音的工作机会也在减少。

最终,无线也没有再续约。

他不得不为了生活,再次选择离开香港,远走加拿大。

2024年,萧亮被发现死在自己多伦多的家中。

他的弟弟2016年去世后,他们彼此的关系已经逐渐淡漠,甚至无人知晓他是否有子女。

尽管曾经在香港娱乐圈呼风唤雨,晚年的萧亮却过得非常孤独。

萧亮的故事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娱乐圈中光鲜亮丽的另一面,也让我们反思一个演员如何在职业生涯中拿捏行为的边界。

在光辉岁月的背后,或许是孤独与争议的影子。

那些曾经的功与过,随着他生命的结束,终究画上了属于他自己的句号。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像他一样,面对着自己的选择和代价,在最后的那一刻,无声无息地离去。

这个故事,也许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的跌宕人生,更是我们对职业、家庭、人生的重新思考。

0 阅读:11

黄昏缓冲区

简介:黄昏缓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