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我军归还印度军车时,为何全部加满油?事后才知高明

不辞遍唱阳春 2024-12-24 15:10:49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响啦,这可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咱国家解决边境问题的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战役呢。

在这场战争里,有个大家都知道的细节,好多人都弄不明白——咱军曾经把一批从印度军队那儿缴获来的军用车,完了之后还给车加满油、刷好漆再还回去。有人就觉得,这是“软弱”呢,真的是这样吗?

【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

1880 年,亨利·麦克马洪成了印度陆军中尉,他是英国政府派到印度的“外交官”。那时候英国是“日不落帝国”,到处搞殖民。这个亨利·麦克马洪就曾代表英国,在印度边境搞了好几场谈判,还打了不少仗。

好多谈判都是有关印度跟别的国家边界线的事儿,这里头最招人恨的就是中国和印度边界的那条“麦克马洪线”。这条用他名字叫的边界线,打一开始就是在背地里偷偷操作弄出来的,也给后来印度在边境上找事儿埋下了祸根。

1913 年,英国策划召开了一场会议,打从一开始,他们就根本没把中国大陆方的意见当回事儿。英国竟然让中国和那时跟印度挨着的西藏地方政府一起商量边界线的事儿,这明摆着就是想从西藏地方政府那里找漏洞、占便宜。

您猜怎么着,会议开了一阵子之后,那麦克马洪就偷偷摸摸地找着当时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夏扎,使着威逼利诱的招儿,让夏扎单方面代表西藏跟英国签了个“西姆拉条约”,还在地图里整出个“麦克马洪线”这么个所谓的“边界线”来。

这对咱国家可是个大亏啊!简单来讲,那麦克马洪线把印度和中国的边境,从喜马拉雅山脉山地平原交界的地方,一下子给“挪”到了喜马拉雅山脉的山脊那儿,这么一来,我国一下子就丢了9万多平方公里的地盘。

英国把所谓的“麦克马洪线”认定为“事实”,这其实是对我国西藏南部地区的侵略。得说明一下,那所谓的“西拉姆条约”以及据此拟定的“麦克马洪线”,中国官方政府从来就没承认过,当年的中方代表也没在那上面签字。

这事儿啊,其实是英国政府让麦克马洪在印度那殖民地整出来的,说直白点,这就是一种暗暗的侵略行为。

一开始,那完全是私底下靠贿赂搞出来的“麦克马洪线”,起初并没引发啥严重后果。英国虽说在殖民地那老想多占些地盘,可这线商定完后,他们也没啥后续举动了。而且咱中国,从北洋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压根就没认可过这条分界线是合法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咱全国都在忙着抗日呢,可英国倒好,趁着这时候派军队跑到中印边界,把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地方给占了,就这样,那条多年前的所谓“条约”,就变成实实在在的侵略行为了。

差不多过了 50 年,又瞅见一回侵略者的那点儿野心。

【对印度的一再挑衅,我国选择不再容忍】

也许是因为贪心,也许是因为自负,二战结束后,印度在某些方面竟然成了英国殖民精神的“接班人”。咱大伙多数都知道,1954 年新中国成立后,咱中国和印度两国总理相互进行访问,一起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本来应该是两国友好外交的一个好开头。

好多人都不知道,打从1951年起,咱国家忙着准备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印度就从“麦克马洪线”那一块儿,一点一点地侵占咱国家的领土,还多次逼着我国西藏搬家。那时候刚成立的新中国,对内得巩固政权、想办法发展,对外还得在一群虎视眈眈想“封锁”咱的国家中间站住脚。

哎呀,可这事儿没那么顺人心。接下来差不多10年的时间里,印度多次侵犯咱中国的中印边界,还实实在在地占了咱中国的领土。可气的是,他们不但没觉着自己不对,没诚心跟咱中国好好谈判,甚至连该收手时就收手都不懂。1959年3月22号,那时候的印度总理尼赫鲁给周恩来总理写信,脸皮可真厚,说在“麦克马洪线”的基础上,他们印度还想要包括中国合法管着的地方和中印边界那块儿,总共12万平方公里的地盘呢。

其实吧,从那时的世界政治格局来讲,印度总理尼赫鲁的自信是有道理的:美苏冷战之后,两边都一直想通过拉拢和控制别的国家,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在这当中,印度是“发展中国家”阵营里的一个典型代表。

在国际上咱是有一些话语权的。然后呢,在六十年代的时候,咱国家注重自身发展的独立性,跟苏联的关系不像刚建国那会儿那么好了。印度总理这么干,就是想借着外边的政治因素来给中国施压。

常言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印度总理压根儿就没答应咱这边的条件,非得要那些别的国土。和谈没成,中印边界就这么不顺畅地又维持了两年原来的样子。到了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这才正式开始了。

那可以这么说,这是全国都盼着的一个时候呢,在战争开始前,毛主席亲自说了:“既然尼赫鲁非得打仗,那咱就陪着他打。”而且毛主席还把战争的性质讲明白了,“咱们反击就是给个警告,给个惩罚,就是要告诉尼赫鲁和印度政府,想用军事手段来解决边界问题,那可不中。”

这场自卫反击战的主要力量是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以及他所率领的部队。

在战争打响前,毛主席和张国华探讨过具体的作战计划,张国华还把这段时间边境军队侦察的情况汇报给主席。他说,对面的印度第七旅,虽说在之前的二战等战役里有过“王牌旅”的名号,可现如今早就成了“纸老虎”,印度方面在作战安排上的想法太落伍了。

在克节朗·达旺战役中,这可是中印军队头一回正式交手呢,咱中国军队那是相当厉害,直接取得了反击作战的全面胜利!

在这场战役里,印度军队在军事部署方面的问题那是清清楚楚:他们老是喜欢一字排开去打仗,这样一来,虽说看着好像挺有气势,可实际上他们的据点都分散开了。真到打仗的时候,要是有一个地方被攻破了,那后边儿也会因为没有纵向的防御系统,接着就垮掉了。

咱这边训练有素,目标明确,规划得当,咱的军队那是喜讯不断啊!咱曾经一下子就把印军的 27 个碉堡给炸了。咱对付印度军队的打法,让他们根本来不及反应,只能手忙脚乱地应付。那时候印军甚至说咱打仗“不按套路来”,就因为咱“睡觉的时候也打”,从这就能看出他们在作战经验上有多落后了。

【归还缴获的军事设备,实为明智之举】

从10月20日到10月28日,这8天时间里,我军第一阶段的作战那可是相当顺利,全线胜利轻松拿下。为啥这时间这么短呢?还不是因为对手印度太不经打,简直是一败涂地。

咱国家在第一阶段作战胜利后,趁着休整的时候问印度有没有和谈的想法,还定了三条建议,那真是相当有诚意了。可没想到,印度不但不答应,还好像要闹翻天似的——在国内宣传反华的思想,在国外决定在11月14日和16日主动向我军进攻,想把丢的面子找回来。

事实给了印度迎头痛击,预想中的“翻盘”并没有实现,在接下来的西山口-邦迪拉反击战和班公洛反击战中,依然是我军取得胜利。到了11月21日,这场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正式宣告胜利,中国政府宣布从22日起主动停火,并且着手准备和谈事宜。

在这场战争快结束的时候,咱中国干了一件好多人都没想到的事儿,把一批从印度那儿缴获的军械还给他们了,不光这样,还把印度的装甲车给加满了油,又重新刷了遍漆。

好多人都弄不明白这点,觉得这是中方军队“软了”,是“白费劲”,但其实这是个特别好的解决办法。从现实和影响力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就能明白为啥这么说了。

咱先从现实情况来讲哈,中印打仗的边界那地儿好多都是山区,部队行军、驻扎都得费不少劲儿呢。就这种情况,要把收缴的印方那些军械运回国,那可得花不少代价。

那时候,印度军队在战术上比咱差,被打得不断后退,这是明摆着的事儿。咱收缴的那些他们的军械,对咱军队来讲,算不上先进,既没必要再用,也不可能对咱构成啥威胁。

接下来得考虑影响力这方面:得让印度士兵晓得咱军队的“仁义”,也得让印度领导人还有其他各国清楚中方的“大度”。

印度军队为啥失败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国内那“没清理干净”的种姓制度。在那儿,军官大多是高种姓,士兵基本是低种姓。这样一来,军官对士兵的态度就甭提了,根本不存在啥一起作战的同胞情,有的只是冷漠地使唤利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咱这边适当对印度士兵表示出一些善意,这对两边都没啥不好的,也和咱国家对全世界人都有同情心的想法相符。

其次啊,毛主席在开战前就说了,咱们这反击就是起个警告、惩罚的作用,可不是像印度那样搞侵略,也不是两国之间有啥争端。咱得在国际上表明这场反击战是正义的。所以呢,从打了胜仗后就赶紧收手准备和谈,再到把印军的军械还给他们,这都显示出咱的大气度。

咱对待战争的态度一直是这样:咱不会主动去惹事,可咱也绝对不会怕事!

【:】

[1]《殖民话语咋构建的,这和中印边界的演变有关系》,作者是霍仁龙,文章登在《近代史研究》上

毛泽东说:不打不行啦,那打就打呗。——朱东君,《环球人物》

[3]说说中印边界争端的历史由来和现代给咱的启发,这是李安平、池海亮、陈明富在《军事历史》里提到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