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定王刘杨,在刘秀落魄时倾力支持,为何最后却被刘秀所杀?

晨曦微照古桥流水边 2025-01-27 23:09:39

公元26年,正值东汉开国后的第二年,彼时那刚刚诞生的东汉政权,便陆续不断地有叛乱情况出现,接二连三地爆发了诸多叛乱之事,让这新生政权面临着不小的动荡与挑战。

短短一年间,东汉政权竟近乎同时涌现出三场叛乱。其一为北方渔阳郡太守彭宠,其在幽州一带举兵造反;其二则是刘秀的嫡系大将邓奉,此人于刘秀的老家南阳郡发起叛乱。

其三,便是刘秀那位极为关键的大金主——真定王刘杨,他居然做出了谋反之事。

需明确,彼时刚诞生的东汉政权,仅仅是完成了对河北的统一,且刚刚拿下洛阳罢了。在那样的情况下,莫说是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了,就连关中地区都还未能收入囊中呢。

于是,在这样的关键当口,刘秀手下接二连三地发生叛乱之事,这无疑是对刘秀的根基造成了极为直接的动摇。更为严重的是,那几个起来造反的人,要么是刘秀一开始便极为倚重的心腹将领,要么是当初刘秀起兵之时的天使投资人。他们的反叛之举,可不仅仅只代表着他们自身,实则是代表了刘秀麾下众多的人呐!

在这诸多的叛乱事件里,真定王刘杨所发起的那次叛乱,呈现出的状况格外诡异,相较于其他叛乱而言,其诡异程度尤为突出,显得与众不同,让人不禁对其诸多细节产生诸多疑惑。

与另外两场叛乱有所不同,那另外两场叛乱,其起因、经过直至结果,在史书上均记载得清清楚楚。然而,真定王刘杨发起的这场叛乱却并非如此,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相关记载都极为模糊。并且,依据史书记载的情况来推断,当时的刘杨恐怕尚处于准备阶段,便被刘秀径直给诛杀了。

那么,历史上刘杨谋反案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刘杨在刘秀起兵伊始,可是极为重要的支持者,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而且他还是刘秀皇后的亲舅舅,这般身份,他究竟为何要选择造反呢?最终他又是怎样落得被杀的下场的呢?

不妨先从刘杨自身的情况说起这个故事吧。

刘秀属于老刘家的直系后裔,而刘杨同样也是。他们二人实际上有着同一个老祖宗,即汉景帝,就如同刘秀这般,刘杨在家族谱系里,也是有着直系传承自老刘家的这一层关系呢。

汉景帝之后,皇位由汉武帝这一脉承袭。其中,汉武帝的六哥那一支传下了刘秀这一脉;而汉武帝的十四弟这边呢,则传下了刘杨这一脉。

要知道,从汉景帝离世直至刘秀诞生,这中间可是相隔了一百多年呐。即便刘秀的祖上和汉景帝算是有实在亲戚关系,可到了刘秀这一辈儿,两边早就没什么关联啦,仅仅也就是在名义上属于同宗罢了。

在正史上,有关刘杨的记载着实寥寥无几。我们仅仅晓得,刘杨年少之时,恰好碰上王莽篡夺皇位那档子事儿。大致是在王莽自封假皇帝没多久后,刘杨的父亲便离世了,而后刘杨便承袭了真定王的王位。

刘杨身为真定国的王位继承人,其运气可比刘秀强多了。要知道,刘秀不过是其家族那一脉的旁系人员罢了,虽说他们家族那一脉也有王位,可这王位和刘秀压根就没什么关联。但刘杨不同,他所在的这一脉向来是主脉嫡系,所以在他父亲离世后,他便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刘杨在继承王位后没多久,便恰好遭遇了王莽篡位这一事件。

在王莽成功篡位后,其一心想要削减老刘家之人对自身所构成的威胁。于是,他毫不留情地将众多老刘家的爵位统统予以取消。彼时的真定国同样未能逃脱此劫。就在刘杨才继承王位一年有余之际,王莽便完成了篡位之举。而随着王莽的篡位,真定王的爵位瞬间就被降格成了真定公。

又过了一年的时间,这位原本拥有公爵爵位的人,最终还是没能将爵位保住,直接就被彻彻底底地给免除掉了,自此失去了公爵这一尊贵的身份。

就这样,刘杨刚当上真定王还不到两年呢,这王位于他而言,都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一番,感受一下那种坐在王位上的滋味。可谁能想到啊,莫名其妙地,他就成了西汉时期的末代真定王啦。

诚然,即便失去了王位,刘杨家依旧十分富有。要知道,王府先辈所遗留下来的土地以及财产,王莽仅凭借一纸公文是很难将其直接夺走的。因而,在没了王位之后的十多年间,刘杨的生活仍旧过得相当滋润惬意。

整个新朝时期,刘杨的人生于我们而言全然是未知的。在这一阶段,他究竟做过哪些事情,翻遍史书也找不到任何相关的记载,仿佛他在这段时间里的经历就此被时光掩埋,未留下丝毫可供探寻的踪迹。

一直到新朝的末年时期。

新朝末年,王莽改革以失败告终,紧接着各地纷纷爆发农民军起义之事。公元22年往后,绿林、赤眉这两大起义军迅猛兴起,王莽政权的主要军队差不多全被它们给牵制住了。如此一来,其他地方的豪强势力便迅速行动起来,忙着招兵买马,预备随时举事造反。

在当时的那个情境之下,刘杨恰好就在这一群体之中呢。

凭借着祖上遗留的钱财,再加上真定王这一支脉在当地所具有的威望,刘杨很快便召集起了众多的人。至于刘杨当时究竟是通过何种方式做到这一点的,我们着实无从知晓。而当王莽被诛杀,新朝覆灭之际,刘杨已然将整个真定地区完全掌控在手中了。没过多久,他更是手握十几万的大军!

然而,刘杨所统领的那十几万大军,其实际战斗力究竟如何,这一点确实有待斟酌。不少历史学家都持有这样的观点,即刘杨彼时宣称的十几万大军,说不定是把负责后勤保障的民夫等人员也一并计算在内了。真正招募来能够投入作战的军队,数量最多或许也就仅有几万人罢了。

并且,在这好几万人当中,绝大多数人在此之前恐怕也并非是正规部队里的军人,而仅仅只是处于最基层的民兵罢了。

即便如此,把这十几万的旗号给亮出去以后,那威慑力也是不容小觑的,着实相当唬人呐。

就在刘杨忙活着折腾的时候,中原地区另外几个地方,接连有一些更为重要的事情发生。公元23年九月,王莽被诛杀,打这以后,中原地区就完全陷入了崩溃的局面。不过从名义上来讲,多数人都把更始政权视作正统。随后,更始政权便开始安排使者去往各地,展开招抚以及任命官员等相关工作。

于是,差不多在刘杨刚刚占据真定之际,刘秀便以更始帝使者的身份,正式开启了北上之行。在公元23年的十月至十一月这段时间里,刘秀动身前往河北,之后顺利抵达了邯郸。

邯郸与真定之间,若论直线距离的话,还不到四百里呢。

差不多在刘秀来到邯郸的同一时刻,邯郸当地那位赵王的后裔便着手谋划造反之事了。在王莽还在世的时候,这位赵王后裔没胆量起兵造反。然而当下王莽已死,天下呈现分裂之态,他便动了起来闹事的心思。

彼时,那位赵王的后人寻觅到了刘秀,并隐隐约约地向刘秀表达了欲与之联手的想法。然而,面对赵王后人的这一提议,刘秀在当时毫不犹豫地给予了拒绝,未作丝毫的迟疑与应允。

刘秀在当时予以拒绝,并非是他对那位更始帝有着怎样的忠心耿耿之情。主要是那个赵王的后裔,压根就是把刘秀当成了傻瓜,企图利用他达到自己的目的。那时,这位赵王后人竟提出,要刘秀掘开黄河,以此用水去淹没山东的赤眉军。

倘若刘秀在当时真的将那件事做了,恐怕是要遭受千古的责骂,落得个背负千古骂名的下场。

刘秀察觉到那位赵王后人没安好心,于是紧接着便迅速离开了邯郸,而后继续朝着北方行进。而就在这样的一个契机下,刘秀初次抵达了真定这个地方。

接下来,属于刘杨的第一个千古之谜,悄然呈现了出来。

需明确的是,依据时间线来推测,彼时的刘杨定然已经举兵起事了。并且在那个时候,整个真定地区想必都已处在他的势力掌控之下。然而,就史书记载而言,刘秀在此次来到真定一带之后,却并无任何其与刘杨有所交流的相关记录留存。

很明显,这是不正常的情况。这种状况明显不符合常理,一眼就能看出其中存在着异样,显然它偏离了正常该有的样子,着实是不正常的呢。

正常来讲,凭借刘秀的身份,抵达真定之后,按理第一个要去拜会的人必然是刘杨才对。然而奇怪的是,翻遍史书,却根本找寻不到与之相关的这类记载内容,这着实让人有些疑惑不解。

对于此事,后世的史学家给出了两种可能性方面的看法。

其一,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彼时刘秀与刘杨相见了,不过呢,双方仅是进行了短暂的会面而已,最终却因为某些条件、利益等方面的问题,没能达成一致,也就是价码并未谈拢。其二,还有另一种可能情况,那就是在这个时候,刘杨自己心里也没个准主意,搞不清到底应该站到哪一方阵营当中去,所以,干脆就对刘秀采取了回避不见的做法。

不管是何种情况,在短暂到达真定之后,刘秀便接着向北前行,来到了如今北京的周边区域。差不多就在刘秀刚抵达此地不久,邯郸那边就公然宣告造反了。那时有赵王的后裔,联合当地若干豪强家族,拥立了一个不知从何处冒出来、自称是汉成帝之子的人,让其当上了新皇帝。

历史上曾存在这样一个政权,它便是赵汉政权。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它有着属于自己的一段经历,这一被称作赵汉的政权,留下了特定时期的印记,成为了历史画卷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新皇帝被拥立起来后,邯郸这边即刻就向整个河北地区发出了招抚的命令。当河北诸多地方接到邯郸方面所发的招抚令后,不少当地的地方官纷纷望风而动,直接选择归降。就连真定王刘杨,在这个时候也做出了暂时站队的决定,开始尊奉邯郸方面为正统。

与此同时,在当时的邯郸那一方,针对刘秀下达了追杀的命令。并且还明确提出,只要有谁能够成功将刘秀杀掉,那么就会直接赐予其一个十万户侯的爵位。

刘秀被邯郸方面追杀,无奈之下只能一路奔逃。一直逃到如今唐山所在区域时,方才艰难地稳住阵脚。而在这之后,刘秀还获得了渔阳与上谷这两个郡的支持,至此,他手中才拥有了两三万的军队兵力。

很明显,在这个时候,刘秀所拥有的仅仅是这么一点儿地盘,人手方面也极为有限,就凭借着这样的条件,根本没办法与邯郸那一方形成抗衡之势。

于是在这之后,刘秀便派遣了自己极为信任的心腹刘植,让其前往真定那个地方,去接着和刘杨展开进一步的谈判事宜。

当双方着手进行接洽之后,有关刘杨的第二个千古之谜随之浮现出来了。

史书上并未记载当时双方具体是怎样进行谈判的,也未提及刘秀给刘杨究竟开出了何种条件以及做出了怎样的承诺,这些相关事宜皆无任何记载留存下来。

而这些事物,恰恰正是问题最为关键的所在。

刘杨身为手握十几万大军的王爷,其势力足以直接左右河北地区的归属,因而有着充足的筹码去与各方势力商谈条件。反观刘秀,彼时他虽代表更始政权,可在河北此地,却并未占据足够的优势。

因此,刘秀若想获得刘杨的助力,那就非得给出一个能让刘杨极为心动的条件不可。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在后续的史书当中,这一段历史仿佛是遭到了刻意的抹除,相关记载难觅踪迹。

虽说我们并不清楚双方具体的谈判细节,可最终的结果却是明了的。在经历了不长时间的谈判后,刘杨做出了抉择,那便是支持刘秀,进而与邯郸方面展开对抗。并且,刘杨还将自己的外甥女郭圣通许配给了刘秀。

在刘杨的助力下,接下来的数月时间里,刘秀成功对邯郸方面予以迅猛击溃。而在击垮邯郸方面后,刘秀趁着围剿农民军的契机,使更始帝派来的谢躬及其麾下的数万大军惨遭坑杀。待谢躬身亡,整个河北区域,便再也不存在能够对刘秀形成制衡之人了。

在这之后,刘秀便着手展开大规模的行动,对农民军进行收编。凭借一系列举措与自身实力,他得以迅速推进此项工作,进而实现了对整个河北地区的统一,在这一区域建立起了较为稳固的统治局面。

这些全部都是处于刘秀所对应的那条故事线当中的主线剧情内容。也就是说,在关于刘秀的那条特定故事线里,这些所指的部分正是起着关键作用、贯穿整个故事发展的主线剧情呢。

而对于刘杨而言,接下来的情况便如同陷入一团迷雾之中。我们固然知晓刘杨曾对刘秀予以支持,然而在这整整两年的时间里,刘杨究竟具体都做了哪些事情,在史书中却压根没有任何相关的记载留存下来。

过了两年,刘秀成功统一河北。到了公元25年八月,刘秀正式登上皇位,成了皇帝。可刘秀称帝之时,压根没给刘杨带来任何益处。要知道此前刘杨可是真定王,结果刘秀称帝后,他依旧还是真定王,其地盘也好,其他方面也罢,都没有产生任何的变动。

站在刘秀的立场来看,这件事其实是能够被理解的。要知道,在当时那个时候,刘杨于东汉政权之中所拥有的势力极为庞大。刘秀手下诸多部将以及军队,有不少之前都曾是刘杨的下属。要是再对刘杨进行封赏,使其地盘进一步扩大,那刘杨极有可能会发展到难以掌控的局面。

然而就刘杨的立场来看,这无疑是不公平的。

想当初你还没成气候的时候,我可是倾尽了全部家底来支持你。可现如今呢,你都已经称帝了,却连一点好处都不赐予我。这难道不过分吗?也太让人寒心了吧。

紧接着,刘杨便对刘秀心生怨愤起来。在此之后,双方之间的合作再也不复从前那般紧密无间了。而且,刘杨给予刘秀的物质方面的支持,也渐渐变得越来越少了。

就这样,时光匆匆流逝,眨眼间,半年的时间便悄然过去了。仿佛只是一瞬,那半年的光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从身边迅速溜走,没留下太多痕迹,可它确实已经过去了。

这半年里,刘秀成功拿下了洛阳,随后便着手展开内部的整顿工作。彼时在关中一带,赤眉军正与更始政权展开激烈拼斗呢,刘秀呢,当下就想着暂且先坐山观虎斗一番。如此一来,这个时候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刘秀解决内部矛盾最为合适的时机啦。

公元26年的春天,彼时距离刘秀称帝已然过去了半年时间。就在这一年,刘秀差不多在同一时刻下达了征召令,要求真定王刘杨以及渔阳太守彭宠前往洛阳去汇报工作、陈述职守。彭宠和刘杨的情况类似,他们二人皆是刘秀一开始便获得的支持者,并且彭宠支持刘秀的时间甚至还早于刘杨呢。

然而,与刘杨相同的是,在刘秀登上皇位之时,他也未曾得到什么益处。

大约是在这一年的春天之际,彭宠做出了造反的举动,并且由此彻底宣告独立,不再受此前相关约束等,开启了其反叛的行径,将局势一下子带入到了一种因他此举而发生重大改变的状态之中。

就在这个时候,刘秀着手派人去与刘杨取得联系。然而,面对刘秀所派的使者,刘杨的态度极为不友善。那时的刘杨不但拒不接受刘秀发出的征召令,而且连刘秀派来的使者都不让其踏入城内,直接将人阻拦在城外了。

这下可不得了啦,问题变得十分严重了。

需明确的是,在那个时期,刘杨于河北地区所具备的影响力,相较彭宠而言,那可是要强出许多的。彭宠即便发动叛乱,刘秀尚能够抵御得住。然而一旦刘杨选择造反,那刘秀的大后方可就会全然陷入崩溃之境了。

就在这样的时刻,刘秀赶忙派遣了耿纯去拜见刘杨。耿纯呢,乃是刘杨的本家外甥,他们二人之间存在着亲戚关系。也正因如此,让耿纯去的话,相对而言就更容易获取到刘杨的信任啦。

然而,让刘杨无论如何都未曾料到的是,眼前这个外甥,居然会是刘秀极为倚重的心腹之人。

此前刘秀就已下达指令,吩咐耿纯在见到刘杨之时,要瞅准时机直接将其逮捕。然而令耿纯始料未及的是,刘杨虽说确实前来与他相见了,可却压根没留出能让他实施抓捕行动的契机。

刘杨在前来的时候,还把自己的两个弟弟一并带来了,并且率领着一万军队,让这些军队紧紧跟随在身旁,以此来对自己进行贴身的保护。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即便耿纯成功抓获了刘杨,那也是没有法子将刘杨带回洛阳去的。

于是在这之后,耿纯别无他法,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凭借着刘杨对自身的信赖,耿纯设法让刘杨把在外面统领军队的那两个弟弟给叫到了里面来。待这二人进来以后,耿纯毫不犹豫地关上了大门,紧接着便在原地将他们给杀害了。

在此之后,刘杨集团的那几个核心成员,皆已被耿纯于当地直接诛杀殆尽了。随后,耿纯极为顺利地将局面稳定了下来,而刘秀这边呢,也很快就完成了对真定的接管事宜。

刘杨最后的结局便是如此了。

刘杨离世后,刘秀宣称刘杨有造反嫌疑。缘由是此前河北地区流传“赤九之后,瘿杨为主”的口号,刘秀称此乃刘杨提出用以蛊惑人心、筹备造反之举。好在自己英明,提前察觉其不法行径并将刘杨诛杀。鉴于刘杨尚未正式造反,且念及他曾给予的支持,刘秀表示刘杨的下属及家人,往后自己绝不再追究。

不仅如此,刘秀在将刘杨杀害之后,居然让刘杨之子刘得径直承袭了真定王的爵位。并且,就在刘杨被杀的当下,刘秀旋即下达命令,册封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为皇后,还将郭圣通所生之子立为太子。

凭借着这几项举措,刘秀最终成功地安定了人心,将河北派也稳固了下来,从而避免了自己的后方出现崩溃瓦解的局面。

然而如此一来,关于刘杨究竟是否真的起兵造反这件事,往后众人便也说不清楚了。毕竟自始至终,刘秀所给出的解释虽说都极为合理。可关键在于,就实际表现来讲,刘杨确实未曾造反!他顶多也就是散布了些谣言罢了!

并且,就单单这则谣言而言,究竟它和刘杨之间有没有关联,实际上也很难说得清楚。

其实呢,这也算不上有多重要啦。

当时刘杨具备造反的能力这一点才是真正关键所在,因为凭借这份能力,他能够随时对刘秀的后方造成动摇,从而给刘秀带来极大的威胁,所以这一情况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倘若彼时刘杨毫无私心,径直奔赴洛阳,说不定还能保住性命。不过站在刘杨的立场来看,他此前可是全力拥护刘秀的,可刘秀称帝之后,非但没给他丝毫好处,竟然还要直接将他的根基给夺走呢。

要是换成别的人,大概也同样会表现得极为抗拒吧。

这无疑是一个怎么也解不开的疙瘩,仿佛是一团乱麻,任人如何努力去梳理,都没办法使其条理清晰,就那样执拗地存在着,成了一个让人头疼且找不到破解之法的死结呢。

4 阅读:569
评论列表
  • Long 3
    2025-02-03 11:19

    成功的政治家都是无情的政治机器,反不反不重要,能不能反才重要

  • 2025-01-31 19:23

    政治就是如此,刘杨手握重兵割据一方虽支持刘秀但是毕竟具备造反的能力,这就是错。

  • 2025-02-01 23:19

    乱世,手握重兵,一定要自立为王。不然后果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