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广西桉树:环境保护与经济利益的平衡点在哪里

森林驴 2024-04-18 17:39:27

惊闻AI很强大,于是试图用AI模型写个桉树文章。果然,AI很神奇,不用2分钟就生成了一篇文章。

细细读下来,顿时感觉不好,通篇废话,没有什么干货,核心观点是:发展桉树要保护环境与经济利益两相兼顾,努力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但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完全没有展开,文章价值大打折扣。

今天,就以此为中心,说说桉树发展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平衡点。呵呵,真有这样的平衡点吗?

如果以2002年广西出台《关于加快我区速生丰产林发展的意见》为起点,经过20余年时间的爆发式扩张,广西桉树已经成长为体量庞大的支柱产业。

2002年的时候,广西桉树保有量大约为250万亩,而如今种植面积高达4550万亩,足足增长了18倍,并且还形成了从组培苗木、专用肥料、造林营林,到采伐运输、木材加工,从木片加工到制浆造纸,再到板材生产、家具制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参与其中的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获益匪浅,桉树产业每年创造GDP超过4000亿元,几乎占到广西林业产值的半壁江山。

“金无足赤”,虽然桉树具有生长速度快、生产木材多、经济效益好等诸多优点,但作为以生产木材、获取收益为目标的商品林,桉树也并非十全十美,也明显存在轮伐期短、经营强度大、树种单一、生物多样性少等缺点,特别是过度纯林化和过短轮伐期。

虽然问题并非出自桉树,更多的是经营上的问题。

特别是,大面积营造桉树纯林,容易引发病害虫灾造成损失,而过短的轮伐期限更是将很多经营者的急功近利暴露无遗,短短4-5年就采伐利用,获得的多是中小径材,中大径材少。为更快速地获得短期效益,粗暴地实施掠夺式经营,对土地、水源、环境都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比如全垦整地直接造成水土流失、过度施肥不利于水源洁净、强力抚育破坏生物多样性、过短期限轮伐影响土地肥力可持续等等……

尤其是在饮用水源区和水源林保护区周边种植桉树,由于其轮伐期短和经营强度过大、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或过度使用化学除草剂,对涵养水源和洁净水质造成不良影响,群众意见很大。

一边是经济发展,一边是环境保护,“两难全”吧。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不是对立的,任何经济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所以,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那么,广西桉树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平衡点在哪里呢?

窃以为,在确保稳定的基础上,控制总量,适度调整,从以面积扩张为主向以质量提升为主的方向转变。

那么,怎么理解呢?

第一,每年必须保证一定的木材产量,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

广西每年木材产量5000万立方米,其中80%以上为桉树提供。因此,科学规划桉树发展,将总面积控制在4000万亩左右,确保合理的产量供给,满足产业发展需要。毕竟,稳定压倒一切。

第二,由以面积扩张为主向提高单产为主转变。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力争平均每亩提高木材产量1立方米以上,4000万亩就可以增加4000万立方米,保持木材产量相对稳定,用较少的林地承担木材生产任务。

第三,适当调减桉树种植面积。

调减的方向则是重点生态公益林区、饮用水源林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域,一是严禁在这些区域种植桉树,对原已种植的桉树,采取提高生态效益补偿标准或允许砍伐后改造乡土树种等方式,逐步改造成为以乡土树种为主的混交林,提高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环境、美化林相等功能。

第四,对存量的桉树更加注重科学经营。

按照《桉树短周期人工林栽培技术规程》和《桉树人工用材林培育管理规范》,适当减轻经营强度,大力推广免炼山、保留原生植被、混交造林带等科学营林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禁止全垦整地造林,减少水土流失。鼓励培育桉树大径材,延长轮伐周期,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少施肥,不喷除草剂,注重依靠自然力促进生长,实施近自然经营,减轻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对于广西桉树未来的发展,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桉树作为广西主要人工林树种的现状,短期内不会改变。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过去那种单纯以面积扩张为主导的做法已难以为继,进入了以质量提升的新时代,通过结构调整、科学经营,把单位面积产量提上去,努力提高森林经营的水平,推动桉树可持续发展。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