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娃才一岁多,我们带她回老家玩,见到一个当时上二年级的小姐姐。可怜小学生出来玩也不能闲着,除了写作文,做卷子之外,还要背几首老师额外布置的古诗。我非常清楚的记得里面有一首《咏柳》,一首《望天门山》,一首《绝句》。
我娃刚学会走路不久,嘻嘻哈哈的非常好玩。但这边二年级的小姐姐背诗就非常吃力了, 背了上句忘下句, 一首诗总要念个十来遍, 再纠错几次才能差不多背下来。如果说咏柳还是比较简单的咏物诗,那么没有去过天门山和长江三峡的孩子,对那两首旅途中的记游抒情诗理解起来还是有难度的。
总之完成任务的痛苦过程让我反思了很久,最后我决定像古文, 古诗, 成语故事 这种累积型的知识,得从小给娃重视起来。但要掌握好方式方法以及把握好度,太小的孩子每天都背诵未必是好事,可以循序渐进,开始隔几天背诵,掌握方法后在慢慢的加量。
早期开蒙,我觉得应该先是纯粹的顺口溜百家姓,顺便识点字,读熟了朗朗上口,对孩子也是一种鼓励。三字经的典故多,而且词藻典雅,表达精炼,所以不宜过早读,读也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成长的阶段,分主题来读。千字文里的概念和内容太抽象,表达上过于简洁,理解不易,孩子也难得有兴趣,还要放后面。或者千字文不求速成,熟读成诵,多抄就会默写,一个道理。古人本来就十岁左右才开蒙,现在家长恨不得小学之前就把三字经读完,这是拔苗助长。孩子的早期开蒙应该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律,以适应他们的年龄和发展阶段。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除了古诗,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也是不错的选择。
首先,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顺口溜百家姓等是可以用来进行语言和语音的初步启蒙的。通过简单的韵律和节奏,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正确的发音和语感,同时也可以顺便认识一些基本的汉字。朗朗上口的阅读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兴趣,但也要注意不要过于强迫,以免让孩子产生反感。
其次,三字经由于其语言表达较为精炼,典故较多,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可能较难理解。因此,建议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根据他们的兴趣和接受能力,分主题或分阶段来学习。例如,可以在孩子有了一定的历史和文学基础之后,再逐渐引入三字经的阅读,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理解和吸收其中的内容。
至于千字文,其内容较为抽象,表达方式较为简洁,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确实比较难以理解。因此,建议在孩子学习千字文之前,先对汉字、词语和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多读、多写、多默等方式来帮助孩子熟悉汉字和词语,提高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最后,对于孩子的早期开蒙,确实需要根据孩子的个性和兴趣来制定适当的学习计划。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和学习节奏,不要急于求成或拔苗助长。只有在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下,孩子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成长为有自信、有创造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