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欲破防,屡教不改!80后副局长4年3次受处分终被判刑

京都闻道阁 2025-02-14 10:21:31

文丨崔桂忠

2月10日,四川省纪委监委披露的一则案例引人深思。天全县应急管理局原副局长杨钧,这位80后干部,本有着光明前景,却在短短4年里3次受处分,最终因受贿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曾经的他意气风发,如今却身陷囹圄,究其根源,皆因一己私欲作祟,让他一步步滑入了堕落的深渊。

杨钧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开始就如此不堪。初入岗位时,他有冲劲、有干劲,在路政执法岗位上恪尽职守,奋战在防汛抢险、抗灾救灾一线,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彼时的他满是职业自豪感。然而,一次与老同学的重逢,却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看着同学抽好烟、穿名牌,过着 “高品质” 生活,杨钧内心失衡,对金钱的渴望愈发强烈,从此踏上了一条背离初心的贪腐之路。

第一次受处分,是因为他在工作时间与他人在茶楼喝茶聊天,虽表面认错,内心却为其他违纪违法行为未被发现而窃喜,侥幸心理让他未能真正反省。第二次受处分,他不仅没有悬崖勒马,反而沾染上赌博恶习,向商人老板索要钱款,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利,收受感谢费。即便再次受到组织的提醒,他仍选择隐瞒问题。第三次受处分,他以学习培训为名变相公款旅游,面对组织的排查,还矢口否认。三次处分,三次不知悔改,杨钧将组织的挽救和纪律的约束抛诸脑后,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

为什么杨钧会在违纪违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贪惯了就收不住手”是重要原因。习惯成自然,一旦贪欲的口子被打开,就如同洪水决堤,难以遏制。每一次的贪腐行为,都在强化他的侥幸心理和贪婪本性。他将公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从最初的违规经商获利,到后来的索贿受贿、滥用职权,每一步都在挑战党纪国法的底线。

“贪”令智昏,此言不虚。杨钧并非不聪明,能走上领导岗位,他的能力和才华毋庸置疑。但当贪欲蒙蔽了双眼,他便失去了理智和判断力。他不再思考如何为党尽责、为民造福,而是一门心思地想着如何利用手中的权力捞取好处。在他眼中,党纪国法成了摆设,组织的关怀和提醒成了耳边风,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这一案例也为广大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杨钧的堕落,根源就在于理想信念的缺失。他忘记了自己的初心使命,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利益的诱惑面前迷失了自我。

同时,各级党组织也应从中吸取教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党员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纠正,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要加强廉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古人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廉洁自律的底线,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的侵蚀。要算好人生的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自由账、健康账,明白为官与发财,本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若一心追求财富,应选择合法合规的途径,而绝不能走上权钱交易的违法邪路。

杨钧的案例,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它警示着每一位党员干部:贪欲乃万恶之源,一旦被贪欲掌控,必将失去自我,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唯有坚守初心,廉洁奉公,方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尊重,书写无悔的人生篇章。

☆作者简介:崔桂忠,曾任某部队政治委员,海军上校军衔。现任大连市旅顺口区委办公室二级调研员。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

1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