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6岁心算8位数除法,计算机和博弈论之父,却是个“马路杀手”

说历史的女人 2024-01-31 20:00:28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谁?也许你会说是爱因斯坦,或者是牛顿,或者是霍金等,当然,他们都是绝顶聪明的人,绝对高智商的人。但要说在世界上排名第一,恐怕非此人莫属:

他具有无与伦比的超强记忆力;他6岁就能心算8位数除法;在物理学上,他是研究原子弹和量子力学的大功臣,他是公认的世界“计算机之父”;在经济学上,是“博弈论”的创始人;在数学上,他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上都有卓越贡献,堪称世界最强大脑!不过他也被认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马路杀手!欲知详情,本期解读。

一:连“投胎”都可以选择的人

后来,人们形容他是“半人半神”,他甚至连“投胎”都可以自主选择。

追求人人平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谁都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比如有人生在帝王家,有人出生在贫民窟,怎么能平等呢?可以说人一出生基本就决定了他的结局,就这么残酷。

然而本文的主人公没有遵守这个规则,这不是说他要打破出身决定论,而是要选择出身,就这么牛。

他叫冯·诺依曼,但开始他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诺伊曼亚诺斯·拉莫斯,1903年12月28日,出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又是犹太人,没办法,犹太人确实牛)。小诺依曼的父亲诺伊曼·米克萨是一位很有钱的律师兼银行家。父亲就非常厉害了,但父亲还是个上门女婿,证明母亲的家庭背景更加厉害。不错,他母亲家非常富有,在首都最繁华的商业街拥有两排店铺的所有权。

因此小诺依曼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是个不知“愁滋味”的正儿八经的富家子弟。但问题是,这还不满足。光有钱不行。于是小诺依曼的父亲弄了个绝的。他在担任政府经济顾问期间,很有成绩,并且同当时的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关系不赖,于是就花了笔钱,买了个贵族姓氏“von”(冯)。这让人想到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坏蛋亚雷·德伯,他也是花钱买了个贵族身份。

因此小诺依曼以后就叫冯·诺依曼了。这他下既富且贵了。而那时有一个贵族身份,就可以跻身上流社会,干什么事情就会非常顺利。因此有人开玩笑说冯·诺依曼连投胎都可以选择(确切地说,这是他父亲的功劳),就这么气人。

但更气人的还在后头。冯·诺依曼不仅自小不愁吃喝,而且还受到了极好的教育,关键,他还是个神童。这就更不得了啦。首先是超高的数学天赋,他六岁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可能还不识数,他就能计算八位数的除法,还不用笔算,是心算。怪不得他后来能成为计算机的发明人之一。他八岁时就学会了别人在大学才能接触到的微积分;他十二岁时,便阅读并领会了著名数学家波莱尔《函数论》的要义……

关于这个心算的才能,像历史上的其他天才,比如马斯科的偶像,著名物理学家特斯拉,或者人工智能之父图灵也都具备,似乎也不太稀奇,关键冯诺依曼还有其他天赋。

比如超强的记忆能力。冯·诺依曼读书过目不忘,只要读过的书,不管过多长时间,都能记得一字不差。因此,为了丰富他的知识储备,满足他的读书欲望,他有钱的父亲干脆直接给他买下了一个大庄园主的整个图书馆,收藏了大量书籍。他10岁时就读完了历史学家翁肯的46卷巨著《世界史》(他对历史学也很感兴趣)。

还有就是极强的语言天赋。除了母语匈牙利语之外,冯诺依曼还早早就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古希腊语等六种语言。在他6岁时,就能同父亲很熟练地用希腊语对话甚至是开玩笑了。

因此,冯·诺依曼被认为是半人半神的人物。

二:连爱因斯坦都不得不服的人

说冯诺依曼半人半神,也许你还不服,得有比较。这里用最牛的爱因斯坦比较一下吧。

冯诺依曼17岁那一年,就在德国数学学会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某种极小多项式的零点及超限直径的问题》,引起了当时数学界的广泛关注,被人们认为是个小数学家了。

但是,尽管冯诺依曼很早就在数学上表现出了非凡的天才,他的父亲还是不想让他在数学上发展,原因是在那个时代的匈牙利,数学不吃香。当银行家的父亲认为,搞科学想发财,还是搞化学比较实惠。因为那个名满天下的诺贝尔就是搞化学的。没办法,冯诺依曼还得听他老子的话,权且学化学吧。

于是冯诺依曼就进入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学习化学,成了爱因斯坦的校友。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可是名校,不是谁都能考上的,它的入学考试非常严格,即便是爱因斯坦也没有一次就考上,而是经过复读才考上的。而冯·诺依曼则一次就轻松过关,并在第一学年,每门功课都拿到满分。这连不可一世的爱因斯坦都得服。

还有,冯诺依曼尽管服从父亲的安排学了化学,可他还是太喜欢数学了,于是他干脆来了个“分身法”,在不告知父亲的情况下,一边在瑞士苏黎世学化学,又一边到匈牙利布达佩斯大学学习数学。但他只是在那儿注册了个学籍,并不去上课,只是每年按时参加考试,而每次考试都是“A”。

小冯真是太牛了,他化学、数学两不耽误,同时以优异的成绩从两所大学毕业:在苏黎世联邦工学院获得了化学工程学位;在布达佩斯大学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期间还发表了12篇重要论文。此时的冯·诺依曼才23岁。

接下来的三年,冯诺依曼分别到哥廷根大学、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做兼职讲师。在哥廷根大学,他成为世界级数学大神希尔伯特的助手,在这位大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三年之内连续发表了25篇关于量子力学数学基础相关的世界级论文,并编著了一本一直沿用至今的教材《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

1930年,冯诺依曼的人生发生了大转折。这年他收到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普林斯顿大学可是享誉全世界,于是他欣然前往,成为此校的一名讲师;仅一年后便成为普林斯顿的首批终身教授。

美国也使冯·诺依曼大开眼界,于是他干脆留在美国不走了。为了融入美国,他给自己再次改名,将自己的名字前加了美国很流行的“约翰”,此后他就叫约翰·冯·诺依曼了,这个名字不仅有流行的美国diaosi风味,还不失欧洲传统的贵族气质。从此,他的人生正式开挂,如果他之前的人生还不算开挂的话。

三:被爱因斯坦举报的人

冯·诺依曼适应能力超强,很快便融入了美国上流社会,结交了很多美国文化界名流。他经常在家举行派对,并当众展示自己超乎寻常的记忆力。比如背电话号码。他让各位来宾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写出来,不管有多少号码,他只要看一遍就牢牢地记住了,并当众背诵,一个号码对准一个人,一个都不差!这让许多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都自叹弗如:我们都是超级天才了,你老冯就不是个人啦,简直是个大神嘛,呵呵。

冯·诺依曼的乐观开朗的外向型性格非常受美国人的欢迎,因此他的人缘也是出奇的好,一时间周围聚集了许多大神级人物,比如同他一块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又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的英国科学家图灵;曼哈顿计划的首席科学家奥本海默,甚至后来还同杨振宁关系不错。

但有一个人却不太喜欢冯·诺依曼,就是另一个科学狂人爱因斯坦。

前面说过,在考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时,爱因斯坦曾受过打击,对轻松考上此校的冯·诺依曼比较服;但老爱是何等人物,对这个小后生此后的一系列所谓传奇经历自是不屑一顾。后来的一件事让老爱对小冯大为不满,甚至举报了他。

冯·诺依曼喜欢热闹,可爱因斯坦不然,他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思考问题,也许在万籁俱寂中他才能思考人类的终极问题,才能弄出改变人类科学进程的相对论。对此,冯诺依曼表示不服,他常对伙计们说:“真正有本事的人,在迪厅里就能研究宇宙大爆炸!”所以他经常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一边研究课题,一边听音乐,甚至是进行曲,把留声机的声音搞得特别大,甚至在办公室里“嘣嚓嚓”地跳舞,这让隔壁办公室的爱因斯坦非常不爽,于是他就想教训教训这小子,就联合其他教授去投诉冯诺依曼……

然而冯·诺依曼却不吃这一套,你老爱这么一大把年纪了,也该歇歇了!于是他仍然我行我素,在数年里大发神威,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世界级成果。

在数学领域,冯诺依曼建立了算子代数这门新的数学分支。如今的数学文献里,算子代数又被称为冯·诺依曼代数,这便是有限维空间中矩阵代数的自然推广。

主要是在计算机方面,他的强大的心算神功帮助他成为计算机的重要研发者之一。他研究了机器中的固定的、普适线路系统,“流图”概念,“代码”概念等。计算机的逻辑图式、存储、速度、基本指令的选取,以及线路之间相互作用的设计,都受到冯·诺依曼思想的严重影响。他还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亲自督造了一台计算机,因此他同图灵并称为计算机之父。

冯诺依曼还在经济学领域颇有建树,他是博弈论的创始人。博弈论主要指研究社会现象的特定数学方法。

1944年,冯.诺依曼发表《博弈论与经济行为》,论文的主要内容是描述博弈论的纯粹数学形式,以及博弈论在实际中的应用。这篇论文里还有统计理论等教学思想。他在格论、连续几何、理论物理、动力学、连续介质力学、气象计算、原子能和经济学等多个领域,都有重大贡献。尤其是,如果没有冯·诺依曼,世界气象学也许会滞后许多年。

当然,冯诺依曼最重要的还是在曼哈顿计划中,对原子弹研制的巨大贡献。他主要负责原子弹研究中的计算方面的课题。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冯诺依曼在原子弹诞生中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后来美国对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一颗代号为“小男孩”,投放到了广岛,另一颗代号为“胖子”,投到了长崎,从而结束了二战。不过当时美国掌握的铀235(铀235是铀元素里中子数为143的放射性同位素,是自然界唯一能够发生可控裂变的同位素,主要用做核反应中的核燃料,是制造核武器的主要原料之一)数量不足以制造两颗原子弹,因此只造了“小男孩”。

而另一颗“胖子”则是用“钚”239为原料的,但由于“钚”239的特性需要内爆才能产生链式反应,用什么机制、使用多少炸药,究竟能不能成功都是未知数。而且由于材料数量限制,此项目进度也必须赶在轴心国之前完成(因为德国也在制造原子弹),当然也没法通过实验来证实,所以众多科学家一直无法得出结论。

正当所有人都陷入困惑之时,冯·诺依曼站了出来。他依靠自己超强的计算能力,在考虑了种种复杂的因素之后,用极其精确的计算结果给大家展示了一套可行的方案。比如精确地计算出了核弹应在多少米的高空爆炸,才能达到最强的杀伤力等。于是“胖子”最终研制成功。最后的结果是,“小男孩”和“胖子”携手摧毁了日本人的意志,最完美的是,这哥俩都遵循了·冯诺依曼精确的计算结果,在空中大约550米处成功引爆。

之后,美国又进行威力更大的氢弹研究,随之而来的也是算力的瓶颈,于是冯·诺依曼又投入到美国军方的计算机方面的研究,并在研究中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计算机的冯诺依曼结构……

总之,当时冯·诺依曼成了美国最举足轻重的科学家之一,在军方多个部门担任高级顾问。他还在IBM创业初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做为回报,IBM给了冯·诺依曼不少的薪金,而且还为他支付了巨大的一笔罚金。

冯·诺依曼有什么罚金呢?这就是最后要讲的一个问题,别忘了,这个世界最强大脑,还有一个绰号:马路杀手。

四:马路杀手

真是人无完人。做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冯·诺依曼在数学、物理、化学、经济学等各个领域都有无与伦比的才华,但却有一个瓶颈问题他一辈子都没有解决,即对汽车的驾驶。他可以说是一个超级笨蛋司机,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马路杀手。

1939年9月的一天,普林斯顿街头,一辆崭新的凯迪拉克“咣”的一声撞到了路旁的一颗树上。

一位警察立马来到汽车跟前处理问题,他很礼貌地说:“先生,请下来一下!”

凯迪拉克里随即下来一位西装革履的人,他向警察解释道:“这事不怪我吧,警官先生。我在马路上正常行驶,窗外一棵树却以60迈的速度向我匆匆奔来,突然便站到了我的车前,嘿嘿!”

警察也没有生气,而是心平气和地说:“先生,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应该是您一年之内第二次开车撞树了吧?”

肇事司机说:“不,警官先生,您记错了,这是第一次撞树。三个月前,我撞倒的是这附近的一个路牌,那上面的编码我现在还记得一清二楚。嘿嘿。”他把路牌的编码背诵过后接着说:“至于您说的撞树,那是我1938年12月23日下午5点36分,我撞到了对面路边从东到西数第11颗行道树。我敢打赌,我记得丝毫没有错误!”

警察耸耸肩微笑道:“当然,我相信您是对的,极有可能是我记错了,先生。sorry!不过,这一次是您错了,罚单照旧,呵呵。”

也许你已经猜对了,这位肇事司机就是名扬天下的冯·诺依曼。因为只有他才有如此惊人的记忆力,能说出上一次撞树的精确到分钟的时间,以及所撞路牌的编号。不过此君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马路杀手。普林斯顿当地的人,只要看到他开车在马路上行驶,都会像避瘟神一样躲开,因为老冯的标志性的超豪华凯迪拉克和他的熟悉的车牌号已经让大家无数次开过眼了。

人们甚至把冯·诺依曼经常出事故的一个路口命名为“冯·诺依曼角”。在普林斯顿曾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我们这里有一位特别喜欢开车的天才,他的学术有多么优秀,他的车技就有多么糟糕!”

由于冯·诺依曼经常出车祸,他的罚单就不断产生,因此他每年因交通事故的罚款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这些罚款都是由IBM公司为他支付的。反正公司有的是钱,你就在马路上随便潇洒吧,只是别把自己交代了就行。

然而不幸的是,冯·诺依曼这位旷世天才,世界最强大脑,还是早早就把自己交代了。

就像他的老朋友,计算机之父之一的图灵英年早逝一样(图灵是因同性恋等原因被判化学阉割而死的),1957年,这位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也英年早逝了,年仅53岁。原因大概是在原子弹研究中受到核辐射而不幸患了癌症。

最后一个问题是,冯·诺依曼既然这么牛,他为何没有获得诺贝尔奖金呢?他的不少同事,甚至是小字辈杨振宁都获得了这一殊荣,而老冯为何没有斩获此项大奖呢?有人认为是他的能力不够。大错特错!如果他没有资格拿诺奖,那么世界上恐怕没有几个拿诺奖了。且看曼哈顿计划中的另一位科学家,小冯诺依曼3岁的、196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汉斯·贝特怎么评价他的:

像冯·诺依曼这样的大脑,是不是意味着地球上存在着比人类更高一级的生物物种?因为他可以用几分钟的时间,把一个数学家用电子计算机花一整晚才能解开的难题轻松解决……

因此,冯·诺依曼没有获得诺奖的原因非常简单,他活得太短了。因为想获诺奖,必须有一个契机,正好这一年有一项科研成果在世界上出类拔萃,那么此项成果的拥有人就会获奖。因此,像冯·诺依曼这么多成就的人,拿诺奖也是早晚的事(他的哥们汉斯·贝特获诺奖时也已经61岁)。可惜他没有等到那一天。

然而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冯·诺依曼早已证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文/说历史的女人·濯雪)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