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敲响警钟:美国若与中国开战,面临三大难题
俄乌冲突这场持续了三年的战争,如同一场大型的“军事公开课”,展现出了诸多战争中的残酷真相和深刻教训,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应对战争的宝贵经验。对于美国而言,这三年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一旦未来与中国开战,将会面临三个极为棘手且难以解决的问题,稍有不慎,便可能自食恶果。
盟友离心离德,关键时刻或成“看客”
美国若要与中国开战,必然希望众多盟友能与其并肩作战。然而,俄乌冲突让美国的盟友逐渐对其心生不满,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发松散。
冲突爆发初期,美国还算能在欧洲“说一不二”,欧洲也愿意听从美国的指挥。但随着战争持续,美国却开始利用盟友为自己谋取私利,特别是在能源问题上。
欧洲,尤其是一些传统强国,一直依赖俄罗斯的廉价能源来支撑经济。可俄乌冲突一爆发,美国立马向欧洲高价出售天然气。从美国出发的LNG船一到欧洲港口,就能获取巨额利润,这让相关运输公司赚得盆满钵满,纷纷加大对造船厂的订单。结果在2022年,中国和韩国的LNG船订单排到多年以后,而美国页岩油气产业也在这一波“骚操作”中赚得飞起。
不仅如此,美国还来了个“始乱终弃”。在“拜登时代”,美国和欧洲一同积极援助乌克兰。但到了“特朗普时代”,特朗普一上台就宣布停止对乌援助,留下欧洲各国独自面对困境。
经过这场冲突,欧洲对美国的信任大打折扣。中国与欧洲远隔重洋,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紧密的地缘矛盾。欧洲之所以当初愿意援助乌克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乌克兰与他们接壤,担心俄乌战争扩大危及自身。而中国与欧洲相距甚远,美国若与中国开战,欧洲各国为了避免引火烧身,大概率会选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算嘴上谴责中国几句,也算是在履行“盟友”的义务了。
军工生产拖后腿,炮弹供应成“致命伤”
在俄乌冲突前,很多人认为现代化的高科技武器,如导弹、战机等,能够迅速决定战争胜负。然而,事实却给了大家一个“惊喜”,这场战争持续三年之久,普通火炮炮弹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凸显出来,远超过人们的想象。
据统计,截止2024年9月,美国的炮弹月产能仅为3.6万枚。而俄乌战场上,乌克兰每天发射2000枚炮弹,每月6万枚;俄罗斯每天消耗1万发炮弹,每月30万枚。如此巨大的炮弹消耗量,让美国的炮弹产能相形见绌。
俄乌战场上的大量炮弹消耗,得益于美国和欧洲的援助,以及乌克兰自身的生产。即便如此,炮弹供应仍然不足。如果美国与中国的战争规模远超俄乌冲突,那对于炮弹的需求量将更大。以美国目前的炮弹产能,别说供应与中国作战的军队,就连满足乌克兰战场的需求都显得捉襟见肘。
全球军事布局下,“三线作战”成“死局”
美国作为“世界霸主”,在全球各地都有军事部署。一旦与中国开战,美国就必须考虑其他地区的军事局势。
东欧方向,美国需要应对俄罗斯的压力;中东地区,又要面对伊朗的潜在威胁;就连南美,也有可能在此期间寻求更大的自主性,试图摆脱美国的控制。而美国目前综合国力不断衰退,已经难以像30年前那样,在多个方向同时施加影响力。
若想与中国开战,美国必须在东欧和中东方向有所取舍。放弃这些地区的“防线”以集中资源应对中国,美国难以接受;可若维持全球布局,又无法全身心投入到与中国的战争中,这就会导致美国陷入“三线作战”的困境,在各方面都难以取得优势。
美国既要维持“全球霸权”,就不能轻易放弃东欧和中东地区;但要集中力量击败中国,又不得不在这些地区进行战略收缩。这种矛盾的选择,让美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美国要么不敢与中国开战,维持现状;要么在不具备充足军事力量的情况下与中国开战,最终走向失败。
自媒体标题都是很带劲,吸引人进来看
别预言什么啦,去找点新的能转眼球的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