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了五个方面19条具体措施。
据了解,《实施方案》支持产业园区和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分校或产业学院,支持推进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
2010年的夏末秋初,王敬良56岁,离退休不到5年,在潍坊市政府领导的推荐下,他决定接受委托,负责山东海事职业学院的筹建工作。十年间,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成为山东省首家混合所有制办学实践院校,王敬良和团队闯出来的路,成为山东省制定相关政策的实践来源之一。
当时,潍坊的船员教育培养规模为1.2万人,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但由于市场迅速饱和,潍坊市有三所开办相关专业的民办中专院校运营困难,资产面临缩水风险,因此三家企业分别向政府提出办高职的请求。潍坊市委市政府认识到,要适应海洋强国和海洋强省战略,应当整合资源,合并三所学校,提高办学层次。随后,潍坊市教育局成立以教育局党委副书记为主任的筹建小组,王敬良是副主任,负责具体工作。
筹建工作困难重重,三家企业都要求平分股权。现任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副院长的郭素森,当时是筹建小组的成员,向王敬良建议:“为了平衡三家企业的利益冲突,破解办学难题,要让政府发挥更大作用,给予实质性支持。这是我们办学成功的关键。”而潍坊市政府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着想,也有意更多地参与进来,市政府领导表示,政府可以投资入股。随后,筹建小组提出了三家企业各占33%股份、政府占1%股份的方案。过了两天,潍坊市政府工作人员找到王敬良:“市长让我找你问两件事。第一,政府财政资金进入民办职业院校,有没有政策依据;第二,有没有专项经费拨付渠道。”王敬良早就研究了相关政策,便当场回答道:“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巧的是,前不久潍坊市财政局刚刚拨给教育局一笔600万元的民办教育支持资金,教育局领导表示可以用于支持学校的筹建工作。面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询问,王敬良表示:“600万用不完,足够了。”于是,2011年2月19日下午,在潍坊市政府办公室,召开了对后来山东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着深远影响的一次会议。主要参会人员有政府、企业和学校代表,各方约定:为加强监督管理,市政府出资拥有1%的股份,并派代表担任董事和独立董事。由于政府实质性拥有股份,便能够实质性地监督和管理学校。“党委领导、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校长负责、专家办学、教授治学”的新型混合制办学体制也在摸索中渐成雏形。其中最为关键的校长,由董事会聘任产生,但市委市政府有考核权和建议权,如此便牢牢把握住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对此,郭素森伸出一根手指,打了两个比方:“这1%就好比‘定海神针’,定住了办学方向;又好比卤水点豆腐,使得各方的化学反应都顺了。”由政府出资入股民办职业院校,在十年前的山东省乃至全国都相当罕见。在申请办学许可证时,有关部门驳回了申请:“《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了民办学校的定义,是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你这所学校是民办高校,怎么还有财政资金在里面,四不像,这可不行。”王敬良没办法,进一步向山东省教育厅相关领导汇报反映。山东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认真论证后提出:第一,潍坊市正在创建教育部和山东省共建的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这事正在讨论中,全国没有的,潍坊可以先行先试;第二,潍坊教育有改革创新、创造经验的传统,教育厅应当鼓励他们继续大胆探索;第三,《民办教育促进法》并未规定财政资金进入民办学校属于违法。在教育厅的支持下,办学许可证顺利发放,随后学校顺利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并于2011年7月揭牌成立。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王敬良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传来省教育厅领导兴奋的声音:“敬良同志,国务院的文件你看了吗?学校有名分了,叫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建校十年,政府实际投入的536万元,累计为学校吸引社会资本超过10亿元。学校运用这些资本,建设了3个二级学院和1个公共实训中心,盖了新校区,更新了教学设备。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校企在师资、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职业教育办学成本是普通教育的3倍左右。2021年11月份的一次论坛数据显示,如今高职的招生数占到高等教育的55%以上,而高职所获得的财政直接投入只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20%左右。在山东省教育界相关人士看来,混合所有制以制度来保护企业投入资本,能够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职业教育,是大国办大职业教育、大省办大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