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学--中国人取名的讲究和文化内涵

李炎宸易学 2022-06-10 10:38:35

古人非常重视人的名字,在取名字方面也有许多的讲究。而且,他们的命名方式与现在不同,一个人不仅有姓有名,还要另外取字和号。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寓怀”,此三者包含着个人的全部品格。

中国古人的名字,包含了很多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涉及众多文化知识。古人取名字的方式、内涵,对我们今天的取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1、以貌为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以相貌定名也是一种方法,分外是女性使用较多,如:宋美龄、梅艳芳、新凤霞、张瑞芳等;此中男性也有,如:刘英俊、任帅等。但在给宝宝起这类名字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男孩少起这种名字,二是假如宝宝长相一般,最好不起这种俏丽名字。2、以名言志。以志向为名,体现了中国人注重家教、望子成龙的传统。而且这一名字可耳濡目染地起到督促宝宝努力向上的作用,让宝宝从小有一种责任和抱负,并时刻紧记自己的使命。古往今来,以志向扬名是永恒的主题,也是给宝宝起名的首选。志向所包罗的内允许多,比如,职业方面的,如:聂耳(聂耳,四个耳朵,音乐家)、朱践耳(音乐家);专长方面的,如:程思远、鲁智深(法号)、刘文学、李有才;功业方面的,如:雷振邦;学业方面的,如:钱学森。当然,借象征来表达志向,也可使名字更具文学性、形象性。如:徐鹏飞、金圣叹、叶剑英、成龙、杨万里、康有为,都是不错的名字。3、以德为名。中国人注重品行,所谓德才兼备,德在才先。因此,以德起名也是一种传统。比如:曹孟德、朱德、彭德怀、张学良、李德生、王海容、麦贤德等。4、以安全为名。中国人历来有追求安全、顺遂、祥和的传统,如:董平、徐宁、张顺、宋平、谢静宜、李宁、李国安、于纯顺等。5、以长寿为名。如:王昌龄、辛弃疾、蒲松龄、张万年、李月久、牛百岁等。6、以典故为名。中国的典故成千上万,很多父母乐于用典故为宝宝定名,使名字更具有文化韵味。比如:周梦蝶(庄周梦蝶)、吕非熊(周文王卜卦得非熊,遇吕尚)、徐鹏飞(《庄子》)、胡慧中(秀外慧中)、胡三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王若飞(《木兰辞》: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张恨水(李煜《想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张养浩(《孟子》:君子养浩然之气)等。7、以名表达仰慕之情。用个偶像来寄托心志,也是一个起名的方法。如:《史记》载,因仰慕蔺相如而得名;今有李玲玉(歌手),因仰慕阮玲玉而得名。8、以名为纪念之意。纪念性名字有很多种,如:纪念出生时间的,孙国庆(10月1日国庆节)、陈白露(9月上旬白露节令)。

一、名字是两个概念“名字”在现代人的观念中,只是一个词。在古代“名”和“字”是两个词,在古代,甚至是现代,稍有文化的人大都有名和字。譬如:司马迁,字子长;韩愈,字退之;李商隐,字义山;曹操,字孟德;毛润之,字润之;周恩来,字翔宇;朱德,字玉阶;冯友兰,字芝生;范曾,字十翼。二、先有“名”,后有“字”一个人通常先有“名”,后有“字”,有的文化人还有“号”,“名”和“字”通常是父母或者长辈给取的,“字”有时也可以自己取,“号”通常是自己取得,多富于情怀。如: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陆游号“放翁”。三、多大年龄才有名和字?在《礼记·檀弓上》中记载:“幼名,冠字。”所以孩子一出生,一家人对小宝宝就要有一个称呼了,那么,取名的任务就需要父母长辈来完成。在《仪礼》中讲到:“子生三月,则父名字”。现代生活中,则有提前取好的,也有在宝宝出生后办理出生证明前取的。四、古人是如何取名的?据《左传·桓公十六年》,鲁桓公向申儒问取名的方法,申儒说:“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生命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意思是说:以出生时的特征命名(信),如鲁友出生时,手有纹如“友”;以祥瑞的字来命名(义),如文王姬昌出生时,太王觉得其将来必昌;以相类似的东西来命(象),如孔子出生时头顶如尼丘(山);用物品来命名(假),如孔子的儿子孔鲤,出生时有人送鲤鱼来;用与父亲有关系的事物或特征来命名(类),比如鲁庄公名同,其生日与其父鲁桓公相同。成年的时候,举行冠礼(女子笄礼),就要有字了,《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许嫁,笄而字。”五、“名”和“字”有不同的用途《秦记》云:“名者,己之所以事尊,尊者所以命己;字,则己之所以接卑,卑者所以称己。”就是说,名是用于晚辈在长辈前自称和长辈对晚辈的称呼的,字是用于同辈间自称和晚辈对自己的称呼的。古时自称时称“名”,称别人时称“字”,是基本的礼貌,如果违反便是不敬,所谓“指名道姓”是“直呼其名”也。因此,古人平辈互称,晚辈、后人对长辈、前人多以“字”相称,以示谦恭有礼。

0 阅读:68

李炎宸易学

简介:传承易学文化,弘扬民族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