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士》:棋盘上的命运博弈与人性沉浮

覃锦程说 2025-03-20 20:28:20

央视“上新季”再掀热潮,继《黄雀》之后,24集犯罪悬疑大剧《棋士》官宣定档,将于3月25日登陆央视八套次黄档,与《黄雀》进行“叠播”。腾讯视频也将同步跟播。这部以围棋为背景的犯罪悬疑剧,不仅展现了高智商犯罪的精妙布局,更深入探讨了人性、命运与时代的复杂关系。

故事背景:围棋与犯罪的交织

《棋士》的故事发生在新世纪初期,讲述了一名普通围棋老师崔业(王宝强饰)在一次信用社抢劫案中被劫持为人质,为了自保,他不得不协助劫匪逃脱警方的追捕。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崔业发现自己的围棋天赋可以用于犯罪。在生活和现实的压力下,他逐渐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并逐渐失控。他的哥哥崔伟(陈明昊饰)作为一名警察,希望他能迷途知返,但事与愿违,兄弟二人在黑白两条道路上渐行渐远。

看点一:高智商犯罪与围棋的深度绑定

剧中,王宝强饰演的崔业因一次意外卷入信用社抢劫案,被迫利用围棋布局思维帮助劫匪逃脱追捕。这一设定将围棋的「棋盘博弈」与犯罪策划深度绑定:崔业在后续犯罪中,将围棋的「围杀」「弃子」「劫争」等策略转化为精密的犯罪手法,例如通过棋子摆放传递暗语、利用棋谱设计逃脱路线。这种将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犯罪结合的创意,既展现了角色的天才特质,也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悬疑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崔业的犯罪并非单纯的智力游戏,而是被现实困境逼入绝境后的「黑化」。预告片中,他被债主按进水缸时的绝望眼神,与后来策划犯罪时的癫狂形成强烈反差,暗示其堕落是社会压迫与人性弱点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白切黑」的角色弧光极具戏剧冲击力。

看点二:正邪对决,兄弟阋墙

崔业与刑警哥哥崔伟的关系构成全剧核心冲突。两人同为围棋爱好者,但一个走向犯罪深渊,一个坚守正义底线,形成镜像对照。剧中通过多组对比镜头强化这种张力:崔业在铁轨上抱着赃款狂笑时,崔伟正身着警服接受表彰;崔业用围棋推演犯罪计划时,崔伟则在警局用围棋复盘案件。这种对立并非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而是充满人性的复杂性。

例如,崔伟在追捕弟弟时,既要维护法律尊严,又无法割舍亲情 —— 预告片中他颤抖着手将枪口对准崔业的画面,将「大义灭亲」的抉择推向极致。陈明昊饰演的崔伟,延续了《漫长的季节》中马德胜的隐忍与爆发力,其眼神戏成为推动剧情情感共鸣的关键。

看点三:社会转型期的大浪潮与个体命运的沉浮

故事背景设定在21世纪初的南方小城,这一时期正值中国城市化加速、社会阶层剧烈分化。崔业的堕落被置于这一宏大背景下,成为底层群体挣扎的缩影。他作为围棋老师收入微薄,妻子患病、女儿上学等经济压力,与李乃文饰演的资本家王总形成鲜明对比 —— 王总一句「就你这怂样」的嘲讽,折射出资本对底层的碾压。

剧中通过大量时代符号强化代入感:复古的街道、破旧的居民楼、公用电话亭,以及崔业家中泛黄的围棋棋谱,共同构建出千禧年前后的社会图景。这种「年代感」不仅是视觉点缀,更是角色行为动机的深层注脚 —— 崔业的犯罪既是个人选择,也是时代困境的产物。

看点四:不断创新,方得始终

该剧采用「棋局隐喻人生」的叙事策略,每集以围棋术语命名(如「劫争」「收官」),并在关键情节插入围棋对弈画面,将角色心理与棋局走势交织。例如,崔业策划犯罪时,镜头在棋盘落子与犯罪现场切换,暗示其思维模式已完全被围棋逻辑主导。

在视听语言上,导演运用冷色调与暖色调的对比强化人物心理:崔业的犯罪场景多采用蓝灰色调,营造压抑氛围;而回忆兄弟童年的场景则转为暖黄色,凸显温情。此外,剧中频繁出现的火车铁轨、鱼缸等意象,既是角色命运的隐喻(铁轨象征人生岔路,鱼缸暗示被困处境),也成为推动剧情的关键道具。

看点五:演员的精彩演绎

王宝强在剧中贡献了「换脸式」演技:前期饰演温顺木讷的围棋老师时,他佝偻着背、眼神躲闪,甚至带有轻微口吃;后期黑化后,他的肢体语言变得夸张,眼神中透出阴鸷,尤其是审讯室中突然爆发的狂笑戏,被观众称为「演技炸裂」。这种反差与《Hello!树先生》中的角色形成呼应,但崔业的癫狂更具层次感。

陈明昊饰演的崔伟则展现出「沉默的力量」。他在剧中极少歇斯底里,更多通过微表情传递情感:追捕弟弟时的紧抿嘴唇、听到弟弟犯罪消息时的手指颤抖,将警察的职业操守与兄长的痛心交织演绎。李乃文饰演的王总则延续了其「黄金配角」的水准,将资本家的傲慢与虚伪刻画得入木三分。除了上述几位之外,王智、李梦等实力派女演员,也加盟了该剧。

结语:棋盘与人生的哲学思考

《棋士》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不仅是一部悬疑剧,更是对人性、命运与时代的哲学思考。崔业从「棋子」到「棋手」的转变,揭示了社会结构对个体的异化。而兄弟对决的结局,或许正如预告片中的台词:「棋局既开,落子无悔」—— 每个选择都是命运的注脚,而人性的复杂永远超出棋盘的边界。这种深度与商业性的平衡,你说《棋士》不爆,谁还能爆?

0 阅读: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