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率部打响了全面抗战第一枪,最后却葬身于金门炮战。
要知道他是谁?且听老丁叔细细和你说来。
他叫吉星文。
1话说1937年7月7日晚上10点40分,在宛平城外演习的日军以走失一名士兵为由,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
此时,守卫宛平城及卢沟桥的中国守军是国军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第3营,这第3营是个加强营,非常有战斗力,它共有6个连,其中步兵连4个,重机枪连、轻、重迫击炮连各1个,官兵共计1400人。
就在日军军官要求率部通过卢沟桥进入宛平城,而我方拒绝,相互吵吵闹闹之时,时任219团团长的吉星文刚好巡视到这里。
对于日军这种无理取闹的要求,吉星文当即严正拒绝。
恼羞成怒的日军眼看吉星文态度坚决,寸土不让,无法进入宛平城,就调集了大量兵力包围了宛平城,以备用武力强行进入。
吉星文把日军包围宛平城的情况紧急向29军军部作了报告。在当时,29军是一支抗日的老队伍了,他们在1933年3月就参加了长城抗战,并用大刀砍出了29军的威名。因此,当接到吉星文团长的报告之后,下令部队“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副军长秦德纯要求守军官兵“以宛平城与卢沟桥为吾军坟墓,一尺一寸国土,不可轻易让人”。
时间到了7月8日5点半,日军向卢沟桥附近的龙王庙和宛平城东门发起了突然袭击,把一位守卫卢沟桥的我军排长给打死了。吉星文听闻后,立即下令还击。
自此,全面抗战的第一枪打响了。
第一场战斗只打了一个多小时,守桥的只有两个排的战士,但他们毫无畏惧地面对数百装备精良的日军,子弹打完了后就用大刀砍,终因敌众我寡,全部壮烈殉国。
7月9日凌晨,驻宛平城的219团组织大刀队,夜袭了刚占领了龙王庙和铁路桥的一个中队日军,夺回了阵地。
在事件爆发后到撤出防区的23天里,吉星文率部奋勇抗击日军,就凭他的一团之力就歼敌三千余人,可谓是战绩辉煌。到了9月,吉星文就升任为37师110旅旅长并荣获宝鼎勋章。
此后,吉星文多次率部参加了对日作战,除荣升为37师师长外,还荣获了“胜利”、“光华”、“云麾”、“忠勤”等5枚勋章、奖章。
2这吉星文,他姓吉。那他,会不会与另一位抗日名将“吉鸿昌”有关系呢?
是的,他就是吉鸿昌的堂侄。
吉星文1908年生,比堂叔吉鸿昌小13岁。由于有了这层关系,15岁的吉星文就随时任西北军冯玉祥部的第22旅第43团当营长的吉鸿昌当一名学员兵,两年后就被提拔会排长,三年后便升为营长。
1933年,吉星文随部参加长城抗战,取得了喜峰口、罗文峪两次胜利,由于他在长城抗战中英勇杀敌的优秀表现,受到了29军宋哲元军长和37师冯治安师长的通令嘉奖,因此也荣升为第37师第219团团长。
看来对于抗战是否有决心还是有血统的。
3那么,最后的吉星文为何会葬身于金门的炮战之中呢?
抗战胜利后,吉星文随老蒋投身内战,尽管升任为国军第77军军长,但由于在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击溃,自己也受了重伤。尽管吃了败仗,还是比较受老蒋的器重,先后担任第125军军长、独立第360师师长、国民党东南长官公署高参、“国防部”高参、第五十战斗团团长、第七战斗团团长、澎湖防卫部副司令长官等职。
1958年8月23日,时任胡琏的副手、金门防卫副总司令长官的吉星文,与司令长官胡琏、副司令长官章杰、赵家襄一起在金门岛翠谷湖湖心亭参加由“国防部”俞大维部长举办的慰问聚餐。
酒过三巡之后,俞大维和胡琏回到防卫司令部去了,而吉星文则与章杰、赵家襄两位副司令一起仍在翠谷湖湖心亭吹牛海聊。
他们还不知道,此刻金门对岸的人民解放军36个炮兵营和海军6个海岸炮连,按照主席的命令正在褪下炮衣,准备炮击金门。
随着福建前线指挥的一声令下,17时30分一连串红色信号弹徐徐升起,从厦门到莲河,459门加农炮、榴弹炮发出了隆隆的声响,倾刻间,金门岛上一片爆炸声响起。
胡琏和俞大维着急忙慌地钻进了地下室。而正在翠谷湖聊得正兴的吉星文和其他两副司令却倒了大霉。
谁也想不到,有几发偏离了目标的炮弹却偏偏飞向吉星文聊天的地方,在炮火之中,这三位副司令一起见了上帝。
是他,率部打响了全面抗战第一枪,最后却葬身于金门炮战。
真的是可悲可叹啊。
参考资料:《国民党军史》(团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