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犹太裔富豪放弃绿卡,携百亿资产加入中国籍,他到底图什么?

陆思琪 2025-04-10 13:54:44

你能想象一个犹太人,

他的办公室里放着《孙子兵法》,

墙上挂着丝绸之路图,桌上还摆着风水盘吗?

然而他做到了,华尔街日报称他为“全球化退潮中的逆行者”,

他就是放弃美国和加拿大的双重国籍,

在很多人的质疑下,于2008年加入中国国籍的盛智文。

01

2024年的香港,夜色笼罩着中环,

兰桂坊的街头依旧亮着五颜六色的霓虹灯。

盛智文手持中国护照的照片再次成为焦点,

让他又火了一把。

那日,周遭空气中酒香与喧闹交织。

远处,数位记者挤将过来,闪光灯令人难以睁眼。

有人喊着问他为什么要放弃美国和加拿大的国籍,

他只是低头看了看护照,嘴角微微上扬。

2008年,他加入中国国籍这一消息一经传出,

便引发众人热议。

有一犹太裔富豪,身家百亿。

他携巨额资产,却执意加入中国国籍,

此事乍一听仿若天方夜谭。

当时,他要加入中国国籍的前段时间,

加拿大那边坐不住了,

派人过来劝他,美国那边也炸了毛,

盛智文退籍加拿大,

他们立刻派了个精英团队飞到香港,

带着一堆条件来挽留。

这位百亿富豪要是真走了,不光是税收没了,

连带着加拿大的面子都挂不住。

团队找到他时,他正在办公室翻看文件,

桌上放着杯刚泡好的普洱茶。

他们苦口婆心地劝,说可以给他减税,

甚至许诺更多商业上的便利,可他只是摆摆手,

淡淡地说了一句,

中国的法律不认双重国籍,他只能选一边。

美国那边也没闲着,移民局的人私下议论,

说这人肯定是脑子坏掉了。

华尔街日报直接发文,标题起得耸人听闻,

管他叫“全球化退潮中的逆行者”。

香港的街头巷尾亦热闹起来,

有人认为他是真心实意,而有人则怀疑他别有用心。

毕竟每年有众多人千方百计地想要移民北美,

而他却背道而驰,这谁能理解呢?

可盛智文对这些风言风语置若罔闻,

他一心忙于将名下产业逐一迁至内地,

毫不犹豫,雷厉风行。

02

提及兰桂坊,夜幕笼罩之下,那里人来人往。

那是盛智文一手打造出来的地标,

几十年前还只是条窄得挤不下的小巷子。

彼时的香港正处于80年代,经济蓬勃发展,

皆是身着西装革履之人。

他刚在纺织生意上赚了点钱,

有天晚上想找个地方喝一杯,

却发现香港的夜生活实在寒酸得很。

灵机一动,他决定自己干一票。

第一家酒吧开起来时,没几个人看好。

店面不大,装潢也简单,

可他愣是凭着犹太人的生意经,把气氛搞得热热闹闹。

数年过去,小巷子摇身一变,

餐厅与酒吧鳞次栉比,一片灯红酒绿之景,

被香港人称作“夜店第一街”。

老员工后来常提起,

盛智文那会儿常自己站在门口招呼客人,

笑得跟个孩子似的。

2000年时,他旗下的服装公司两次上市均告失败。

于是他一狠心,以22亿港元的价格售予利丰集团,

而后便将全部心思倾注于兰桂坊。

那之后,兰桂坊的名声越传越远,

连外地人都知道香港有个地方叫这个名字。

03

要说一个犹太人,在中国是怎么发家的,

故事得倒回到几十年前。

盛智文出生于德国,他是犹太人,

家庭也是很普通的家。

二战一结束不久,

他们的生活困难。

父亲早亡,母亲遂携他远渡重洋,前往加拿大。

到了蒙特利尔,母子俩挤在亲戚家的小房子里,

靠她当护士的微薄工资过活。

盛智文自幼便深知家境贫寒。

自10岁起,他就开始送报;

12岁时,周末还到牛排店刷盘子。

哪怕风吹日晒,他都咬紧牙关坚持下来。

16岁那年,他攒够钱买了辆二手车,

成了学校里唯一自己买车的学生。

高中毕业后,他没想着上大学,

脑子里全是出去闯荡的念头。

19岁那年,他收拾了个背包,

买了张船票,直奔香港。

来到这里,他先是在一家纺织厂做些杂务。

不久,他就用他的才智赚取了不小的财富。

那时的香港街头热火朝天,

码头上来来往往的货船让他觉得,这地方到处是机会。

在香港生活了数十载,

盛智文早已不复初来乍到之时的青涩模样,

不再是那个懵懂的毛头小子了。

每天早上,他喜欢去潮汕茶楼喝茶,

点上一笼流沙包,听着旁边大叔们用粤语聊家常。

他的办公室里放着《孙子兵法》,挂着丝绸之路,

桌上亦摆放着风水罗盘,还说了一口粤语。

朋友们常说他,西方的脸,中国的魂。

兰桂坊的设计也透着这股味儿,

波西米亚风混着广东茶肆的调调,

爵士乐里偶尔夹着粤剧的调子。

2008年是个转折点。

那年他决定加入中国籍,家里人劝他别冲动,

外媒说他疯了,可他心里早想明白了。

香港给了他一切,他想真正在这儿扎根。

申请递上去那天,他坐在办公室,

盯着墙上的地图发了会儿呆。

那之后,他开始资助贫困学生,

还把生意重心彻底转到内地。

朋友后来提起,那几年他身上多了种沉稳劲儿,

像终于找到了归处。

还参与“海洋公园”的项目,

凭此贡献在2011年获香港政府颁授大紫荆勋章。

04

2020年,疫情来得突然,

全国上下都绷紧了弦。

盛智文没闲着,捐了一大批医疗设备,

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2021年河南发大水,他又掏了1000万,

跟大家一块儿扛过去。

受助的人后来写信感谢,说要不是这些物资,

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那时候,香港街头也有不少人在议论,

说他一个外国人,干嘛这么拼。

可他从没把自己当外人,每次提起这些事儿,

总是笑笑说,这都是应该的。

反过来瞧瞧,有些内地的大佬那几年玩起了失踪,

钱赚够了就跑路。

盛智文未曾动摇,数年前他甚至参与香港立法会选举。

虽以15票之差惜败,但其仍觉不虚此行。

那年的北京国庆庆典,他站在观礼台上,

眼眶红了一圈。

朋友说,他那样子,像个回了家的人。

50年来,他眼睁睁看着这片土地从穷得叮当响,

变成经济大国,这也是他加入中国的原因之一。

香港回归那年,他站在街头看烟花,

觉得一切才刚开始。

2024年相关数据出炉,

申请加入中国籍之人较前一年多出47%,

其中不少乃是科技圈与投资圈之翘楚。

他常对年轻人说,莫要总是将目光聚焦于西方,

中国这片土地上的道路宽阔无比。

他的选择并非仅仅关乎自身,

诸多目光聚焦于他,这使得不少人也开始思忖在此扎根的可能性。

05

盛智文的故事也印证了中国的发展取得的成绩,

中国的文化也在影响着周围的许多国家。

当下,愈来愈多的外国人涌入中国并深入了解中国。

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的魅力与影响力在不断提升。

信息来源:

1、兰桂坊之父”盛智文:我是“洋面孔”,但有“中国心”:中国新闻网

2、“兰桂坊之父”盛智文:19岁赚100万加元,为入籍中国却放弃美绿卡:山西晚报

2 阅读:359

陆思琪

简介:陆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