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绥庙会谈往(上)

可我明媚 2024-12-18 09:56:11

归绥庙会谈往(上)

同 田

归绥市(呼和浩特)素省“召城”之称。仅归化城(今旧城)和绥远城(今新城)在明清两代的二百余年间,就曾出现过三次建庙高潮。随之而来的是归绥人在庙里举行形式多样的祭祀活动,尤其是每年春夏之际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各种庙会。

因而,归绥的庙会既是城乡人民攘灾祈福、求神拜佛的一种迷信活动,也是一种“赶集”的形式。

首先是农历二月十九日的观音庙会。观音庙,旧址在南茶坊的观音庙街。此庙规模不大,座南向北(凡观音庙,皆是倒座观音),为二进式。庙内供奉泥塑观音菩萨雕像一尊。

每年是日始,便在此连续三天举行庙会。一些善男信女们相继前来顶拜焚香,以乞求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但来者不多。小贩们也要携各种风味小吃和玩具等赶去摊售。这三天,还有放风筝竞赛的习俗。

接着有农历三月十八日的三官庙会。三官庙,故址在今旧城三官庙街。此庙为道家所奉之神一天官、地官、水官而建。

该庙占的地面积虽小,但庙内布局别具特色。庙院中一连三座庙,三座戏台(虽设戏台,但从未演过戏)。中间的庙为圣母庙,供有圣母(旧时迷信的人称某些女神为圣母)泥塑雕像。

这天,只在圣母庙过会,另两座庙不开放。举行庙会时,旧城及近郊的人皆来焚表烧香、上布施。因该庙窄小,所以真正的庙会会场设在三官庙街和乃莫齐召院内。

举行庙会这天,在三官庙街的沿途,卖香表、满堂鞋(是一种给佛像焚化的祭品。有一根藏杆做的把,上托纸糊的圆盘。盘内摆满各种颜色的给“娘娘”缠足的纸鞋,还有给其他庙宇中供奉的“豆哥哥”、“青司爷爷”穿的虎头靴,以及洗脸用的净面纸巾。)和长命脖锁(用三根等边的杆捆成三角形,再用红色或黄色的纸将萹杆包裹。平时在佛前曾给孩子许下愿的,赶庙会时,要将它套在孩子的脖颈上,进庙内磕头后摘下烧)等的摊贩很多,他们不停地吆喝叫卖,招徕生意。

人们从庙里出来后,最终要到买卖兴隆、红火热闹的乃莫齐召院内光顾小憩。

继则是农历四月初八在绥远城南关(今新城南门外满都海公园东门一带)举行的娘娘庙会(又名花会)。

娘娘庙与关帝庙(此为绥远城将军的接官厅)东西毗邻。二庙共具一个庙门,庙门三间。门前有白石狮两座。石狮两侧各有一根高大的带拱斗的木质旗杆。和庙门相对,大约百米外,有一座建筑风格古朴壮丽的大戏楼。

此庙为三进式院落。进庙后,迎面是一座豪华的接官厅。该厅厅堂高大、宽敞,所设红色木质雕花障风隔扇甚为美观气派。接官厅不能随意通行。接官厅两侧有围墙和小便门。

从便门入西,即为关帝庙。由该庙两侧的便门再往西,就是娘娘庙了。此庙庙堂三间,前出抱厦,还有东西配房各三间。正殿中并排供有佛龛三座,内有泥塑娘娘座像三尊。

南北两侧各有泥塑像两尊。在正面娘娘塑像前,设有一排供桌,供桌上有香炉、香筒蜡钎。

娘娘庙会主要是绥远城满族人所过的会。庙会一连三天,有时还演戏。前去逛庙会的人,都要送献各色各样的纸花。大多数人的花是自已做的,也有人的花是买的绒花和纸花。

人们送花的目的是为了求娘娘保佑孩子们不出天花,或出天花后能平平安安。

赶会时,先烧香焚表,顶礼叩拜,然后将花放到佛龛内。当花放满时,庙祝(庙宇中管香火的人)便把花移走。

庙会期间,庙堂中香烟袅袅,击磬隆隆,入流如缕。店院内外,有小商小贩设摊叫卖,主要是卖花的和卖香表的,卖风味小吃的和小孩玩具的。如遇演戏,戏楼周围的人就更多了。

要说归绥的庙会,当数农历四月十八的娘娘庙会规模最大、最为繁盛热闹了。

娘娘(措汉人的缠足娘娘,它与南关娘娘庙中满族人信奉的娘娘有别)庙,旧址在今新城东门外内蒙新华印刷厂的西北隅。该庙为二进院式。庙门外有庙台一座,平坦宽敞。

上有庙门三间,当中一间较大,两侧稍小。在庙门两旁,还辟有便门,都系一色青磨砖砌成。庙门前有白石狮两尊。石狮前侧,有两座石座木质大旗杆。其外观颇为雄伟、古朴。

进得庙门,先是过殿三间。中间的门额上挂着一块长约两米的蓝底金字木匾,上书:“德广育婴”。内有金刚座式塑像四尊。紧接着是正殿三间。殿堂巍峨壮观。较殿堂稍小,还建有抱厦。

正殿中有“三宵娘娘”塑像三尊。两侧还有站像各两尊。西侧的一尊是“青司奶奶”,人头为善恶两面,另一尊是“青司爷爷”,蓝脸红发,张着大口;东侧的一尊是“花姐姐”,另一尊为“豆哥哥”。

在“豆哥哥”塑像顶上的庙宇天花板的檩条上,塑着一只泥狗和一朵云彩。“豆哥哥手持一把木弓,做射狗姿式。

庙堂门框上有幅对联就是形容此景的,对联日:“金弹打出天狗去,玉弓引进子孙来”。两厢东西配殿各有三间。东配殿中一间供有药王孙思邈的塑像,旁有泥塑老虎一只,还有一小童抱药匣的站像一尊,庙中有麻道(麻氏道人)住持。

因娘娘庙会曾是归绥人民的一大盛事,所以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形容它的规模和影响:“东口至西口,喇嘛庙至包头,娘娘庙会第一流”,这说明过庙会的人,不只归绥的市民,还包括四郊五六十里之内的农民。城里人远在农村的亲戚也都要赶在会前小住。因之,娘娘庙会亦叫“骡马大会”。

起会的一个月前,归绥所有的饭庄、茶馆、花店、百货等都要在庙会场占好地点,搭起棚柜。庙外还要搭设一座彩布大戏楼,其造型和工艺颇为讲究,可谓匠心独运。

当中是一座约20米长的大主戏楼,两旁各有一座小于主楼的耳楼。戏台基座相距地面大约三米。主楼搭成后足有20余米高,用大沙杆做架,用红、绿、黄、黑、白几种颜色的彩布拧扎成各种图案的台面。

所用彩布足得上千匹,除棚铺有少数彩布外,大部分都是由归化城绸缎庄、布庄借来的(因归化城的人娶媳妇讲究用彩布扎成棚面,所以其大布庄在平日都有备借用的彩布)。戏台前沿有四根台柱,上挂木制的金字大对匾。

戏楼搭好后,还要悬挂红缎带穗的扯檐(从归化城行社借来的),在扯檐下吊着四盏宫灯。耳楼也用彩布搭成,亦挂扯檐。耳楼主要供戏班文武场用。戏楼顶上插着各色彩旗,气势十分壮观。参与搭设戏楼的都是归绥有名的扎棚匠。

庙门石狮前的两座大旗杆上各悬一面杏黄缎料的挑旗。每面挑旗上书写着四个黑色大字:“普渡众生”。

四月十八庙会的会期是农历四月十八、四月十九、四月二十。第一天称起会,第二天称正日,第三天为末会。自四月十八起会始,买卖字号轮流放假三天。

起会是日,满族人讲究在凌晨丑时(夜里一点至三点)左右,就摸黑赶到城门守候,待城门打开后,以争取烧头炉香为吉利。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