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身为民国总统,月薪多少?

筱叭酱 2025-04-14 16:06:33
前言

所以,光从“工资条”去看蒋介石的收入构成,这肯定是比较片面的。按照民国那时候的国家规定,蒋介石又不是清朝皇帝那种封建帝王,他确实是要领工资的,不管咋说,蒋介石是有工资拿的。

【蒋介石的工资条】

实际上,蒋介石打从一开始就不是那种能沉得住气的人。生在乱世,他才不想去挣那点死工资。

1916年的时候,孙中山接受了日本一个政党的提议,然后就打算和日本的航运公司合作,在上海开个交易所。为啥要这么干?就是想挣点钱,好继续支持革命。这事儿就交给蒋介石、张静江他们去筹备了。

在之后的几年里,蒋介石很可能深入钻研了相关内容,给以后的赚钱之路做了充分准备。

1918年的时候,陈果夫在上海晋安钱庄做助理信房。他把市场规律摸透了之后,就大胆地梭哈了一回,把蒋介石存在晋安钱庄的一千多两银子全都借了出来。结果,仅仅过了三个多星期,陈果夫手里就有了一千六百多两银子。

瞅着以前的好朋友挣钱那速度,比捡钱都快,蒋介石要是不眼红,那绝对不可能。所以,在1919年的时候,蒋介石就拉着陈果夫弄出了一个友爱公司。

可惜,在“搞钱”这事儿上,蒋介石可就没那么好运。

公司还没成立,蒋介石就碰上国际金融问题了,这可是他经商路上的头一回挫折。

不过,孙中山给他定了任务,他可一直记着。难受了一阵子之后,他就和张静江他们开始筹备交易所的事儿。

1920年7月1日,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终于开幕。陈果夫,就当经纪人了。看来,蒋介石是做了十足的准备。

结果,茂新号开业第一天就亏了1700元。还好,后面半年有陈果夫这个很厉害的人出手,才把茂新号的生意又给挽救过来,让它重新变得兴隆了。

蒋介石瞅见又有挣钱的机会了,而且还是他信任的陈果夫亲自来操作,他连想都没多想就加钱投资了,总共投资了5家经济人事务所,在当时,他可算是使出浑身解数了。

得嘞,蒋介石又遇上倒霉事。

1921年8月起,上海交易所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陈果夫很快就察觉到危险,赶紧辞职开溜,然后就由张静江全盘接手了。

蒋介石觉着张静江这人可信,就把希望全寄托在他身上了,结果,蒋介石彻底经营失败了。

这时候,蒋介石也步入了自己人生的首个“最低谷”。

但他要是这么轻松就吸取这种教训,那可就不是他的作风了。为了能够重新崛起,他索性和别人一道南下,到黄埔军校谋求新的出路,陈果夫,又被召回上海,着手处理后续的事务了。

从这个方面去看蒋介石,他也就是个“赌徒”罢了,只要一步走错,他这一辈子就很难再有转机了。

蒋介石比其他那些“赌徒”要幸运,他没钱的时候不会去孤注一掷,而是找别的法子来扭转自己的人生,他选了黄埔军校,这也是他的能耐。

蒋介石在股市闯荡的那几年就看得出来,他这人不管哪方面,野心都大得很。想让他安安分分找个挣工资的活儿干,这可不符合他的做派。

蒋介石去了黄埔军校之后,他的人生就彻底改变。在黄埔军校,他积攒了超多的威望。靠着这些威望,再加上当时的时代背景,他就慢慢登上前沿的政治舞台。

蒋介石坐稳了位置之后,明面上还是得拿工资的。为啥?这是要让大家都能信服的一种做法嘛。至于每个人到底能拿到多少钱,那就看各自的本事,不过这又是另外一码事了。

那时候,蒋介石是最高级别的领导人,他的工资自然也是最高的。根据《官俸表》的规定,蒋介石每个月的工资和立法院院长、各总部部长一样,都是800块大洋。

他们的工资等级是“特任一级”,再低一级,就是民国那些副部长和各省主席,这一级的工资是680大洋。

工资水平严格制定好了以后,背后好多问题也就解决了。

不过,蒋介石他们这个级别的人,除了平常能拿到这部分固定工资之外,还有一个外出补助的标准。

特任官是最高级别的官员了,要是他们出差的话,每天能拿到18块大洋的补助。

可实际上,这工资标准跟实际情况压根没多大关系。蒋介石出去视察的时候,地方上的官员肯定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哪能让蒋介石自己掏钱?而且,蒋介石当时脑袋里要处理的事儿可多了,他也不愿意费那个劲儿走流程去要回每次出差的18块大洋。

民国那时候,好多官员都身兼好几个职位,但是他们可没法领好几份工资。

在这种状况下,上头通常会要求某个官员去领最高职务的工资。但是蒋介石自己才拿800大洋,其他人哪还敢打这方面的歪主意。

那时候,牛肉才3角大洋一斤,大米更是只要4分钱一斤。

要是从生活方面来说,蒋介石的工资那是绝对够花的。可他这人就是闲不下来,生活过得还特别奢侈,就这点儿钱,显然不够他霍霍的。

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领取两部分工资的人也存在,就像大名鼎鼎的胡适。

抗战那时候,胡适是民国驻美大使。他能拿两笔薪水,一笔是基本工资,有1000大洋;另一笔是职务补贴,1400大洋。

这不就很容易看出来嘛,胡适明面上的收入可比蒋介石多出好多,甚至比蒋介石还特殊。

不过,就历史记载里的“购买力”来讲,胡适跟蒋介石那完全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蒋介石的“超强购买力”】

宋美龄是蒋介石的老婆,她的荣华富贵都得靠着蒋介石。就看宋美龄平常的开销和娱乐啥的,蒋介石那800大洋就算都交出来,恐怕连个零头都不够。

宋美龄和蒋介石所在的“民国四大家族”基本都是这样,工资对他们来说就只是个象征罢了,他们捞钱的法子五花八门,根本就不区分公和私。

在蒋介石领头的“四大家族”眼里,只要能找到个由头,公款私用这种事,他们干起来那是一点都不会客气的。

也有数据表明,多年的农业贷款、茶业贷款啥的,最后都成了CC陈氏兄弟放高利贷的本钱。

蒋介石统治的时候,随随便便一道命令,就能把全天下的财富都归为自己所有。

就像当时有个“白银国有”的命令,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老百姓的存银都搜刮干净。粮食、黄金这些很多“经济必需品”,在四大家族跟前儿也根本保不住,重点就在于他们想不想要。

整个民国时期,四大家族那可就是地地道道的“官僚资本”了。他们可会利用手里的权力来获取活动的条件,权钱效应在他们身上那体现得叫一个淋漓尽致。这么一直运转着,四大家族很快就在短时间里发展起来了。

再联系蒋介石的工资水平去看,这其实就已经很讽刺了。

《大公报》明确表示,在民国时期,官僚资本遭到过它的强烈批评,《大公报》觉得官僚资本没有承担起应负的责任。

当年美国华盛顿州有一位民主党议员也指出:打仗的时候,中国那些官场里的大人物在美国存的钱多得吓人。

伦敦也有人提到,从香港运出去的白银,价值差不多高达3000万英镑,而且这些白银有三分之二都已经换成硬通货黄金了。

这还用想吗?这些钱都是“四大家族”的,和这些钱比起来,蒋介石当年炒股亏的钱那就是九牛一毛。

蒋介石统治了22年,他打着各种看似正当的旗号偷偷攒了好多钱。可这人特低调,用严守秘密的法子保住自己的“名声”。

蒋介石自己就汇聚了大量资金,除此之外,孔祥熙还在一旁推波助澜。

并且,孔祥熙就是个很纯粹的商人,他一点都不抵触跟别人合作。他手底下有三才生煤矿公司、华福烟草公司、中国建设银行公司等十多家企业。

孔祥熙要是光凭自己企业营业的本事,根本没可能成为亿万富翁。他发家,大多是靠贪赃枉法这种手段得来的。尤其是抗战时期,他掌管着行政、财政还有金融方面的大权,想捞点钱那还不容易嘛。

况且,他背后有宋美龄撑着,宋美龄背后又有蒋介石。这说到底就是家族生意,蒋介石要是不从中间捞点好处,那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事儿。

蒋介石那边瞒着不透露,他到底有多少财富,现在谁也没法儿真搞明白,只能从他买的那些豪宅之类的东西瞧出来,他可老有钱了。

另一边,孔祥熙帮蒋介石捞了多少财富,这更是个大问号。

过去流行一种说法:蒋家是陈家的党,宋氏兄妹有孔家的财。

这就更能表明,孔祥熙是国民党四大家族里的金融寡头之一,就连美国的舆论界都不否认这一情况。

1946年的时候,马寅初先生估摸着,孔祥熙差不多有40亿美元。

后来,宋美龄他们蒋家人去美国的时候,孔家可是帮了大忙。很明显,他们就是一伙儿的嘛。

不管怎么说,要是光拿蒋介石的工资去估量他的财富,这肯定不科学。他的花销是个特别惊人的数目,不过这个数目到底有多大,恐怕到现在都很难查清楚。

蒋介石可是官商结合的“典型”,他那巨额财富从哪来的,大家心里都明镜似的。就那几百大洋的工资,蒋介石肯定瞧不上眼。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