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对孩子“哭穷”

星华说情感 2023-09-04 22:26:02

去一个亲戚家里拜访,一到亲戚家,亲戚就开始抱怨生活的各种不如意,让人心生怜悯。

到了中午,孩子放学回来,饭桌上,孩子嫌饭菜不太好,吃几口就不想吃了,亲戚瞬间暴怒,质问孩子——这也不吃那也不吃,你以为家里有金山银山吗?孩子听了,扭头就走了。

回头亲戚又说,这孩子真是太不懂事了,真不知道大人挣钱多难……

心想,也许他还没到懂得年纪吧,等到自己挣钱那一天,自然也就懂了,何必这么早就给孩子灌输这种心理呢!

可有的家庭习惯了这样的做法,也许是真情流露,真心希望他们的孩子能懂活着的难,能多多理解父母一点,可是这样的话说多了,反倒会适得其反。

一,让孩子变得自卑

同样也是一个亲戚家,十多年前去他家时,他家女儿还是个六七岁的小女孩,特别可爱,天真活泼。

十多年后,亲戚带着女儿来家里做客,当年的小女孩已经长成了大姑娘,性格也有了很大变化。

席间,亲戚一直当着女儿的面哭穷,说家里日子多么不好过,她女儿脸上明显挂不住了,对她说——妈,你能不能别说了!然后起身就走开了。

亲戚却不以为然,说“这孩子脸皮太薄了”。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倒也未必,有些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孩子,照样很懒惰,常常见到的现象是——有的孩子因为家庭的贫困,变得特别自卑。

就像亲戚说的,这孩子小时候很开朗,越长大反而越内敛了。

这“内敛”其实是一种假象,“内敛”的背后是自卑的心理,这种自卑心就是爱哭穷的父母强加灌输给孩子的。

二,让孩子充满反感

适度的培养孩子独立自强、勤俭节约固然没错,怕只怕每天“洗脑式”的对孩子唠叨没完。

有的人一辈子就那么几句话,只要与孩子交流,就说“你爸妈不容易”、“咱家里没有钱”、“你一定要有出息”……

也许一开始,孩子会很理解父母的辛苦,但是总对孩子讲这样的话,就像和尚念经,岂不让人心烦。

孩子忍不住了反驳一句——爸妈,我懂了,你们不要再说了。有的父母居然会觉得,孩子翅膀硬了,敢顶嘴了!

著名主持人鲁豫曾自述道,她每次见到她父亲,她父亲都爱“老调重弹”,那些故事她都听了无数次了,她难免感到厌烦,有一次她忍不住说了一句,爸,这件事你已经讲过许多遍了……

有的父母总是对孩子“诉苦”,难免让孩子觉得——你们的目的不纯,你们是真得爱我吗?还是为了让我对你们好一点。

说实话,真对孩子好的父母,往往很少自吹自擂,而是把“好”付出在行动上。

三,让孩子变得不孝

有的人对孩子哭穷,就是希望孩子多多努力,长大有了出息多回馈父母,让父母也沾沾光,过上好日子。

见过一种人,他们特别害怕儿女不孝顺,因此对儿女有很强的防备心理,就比如他们给孩子钱的时候,必然要提醒一下孩子——这钱是爸妈辛辛苦苦挣来的,咱家没有太多钱。

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有一种很沉重的“负罪感”,每一次孩子需要父母资助时,都会默默低下头,每一次花钱时,孩子都会说一声“对不起,爸妈”!

这样的孩子,太不幸了!

当他们步入社会挣到第一笔钱时,也必然会想到——回馈父母。给父母打个电话,或者给父母买份礼物,他们内心感到无比骄傲,幸福。

可是真有一种人,当儿女挣钱后,他们马上要求儿女把挣的钱全部“上交”,也许,他们真得是很贫穷吧,迫不得已而已。

可是也接触过一种人,家里明明有积蓄,他们不舍得花自己的钱,就花儿女挣的钱,或者他们对儿女偏心,一边对“女儿”哭穷,跟女儿要钱,一边把女儿的钱转手送给“儿子”花——这样的人,让人无法理解。

因此,当有的孩子长大后,看透了自己的父母,心里便有了恨,便也就失去了最本真的“孝心”。

常言道,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看一个孩子是什么样的人,基本可以看到他父母的为人。

一个家,比起物质上的贫穷,最怕“心穷”。

有的孩子的心,真得太“穷”了,因为他从小就在一种悲观、消极、堕落的思想环境中长大,本来可以天真快乐的成长,脸上却慢慢失去了最纯粹的笑容。

有句话说,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人啊,既然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就首先努力让他活得好一点,自己没能力就沉默吧,别把自己人生的失意归仄于孩子,别因为自己“心穷”让孩子阴霾一生。

0 阅读:0

星华说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