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房失利于冬就开始怨天尤人真的没意思,但后来金巧巧出来千字长文回应那些网友调侃,感觉她讲的也挺有道理的,我反正是觉得不管哪部电影都有自己独特价值吧。
金巧巧回怼网友说参加节目和电影上映没关系,说实话这个时间线确实对不上,有些网友太着急喷了,根本不看时间就开始瞎编,她参加《演员请就位》是在电影上映前,哪能跟什么票房失利有关系,这种不做功课就来喷的做法有点过分,让人觉得真是浪费键盘,不过网上喷子那么多也不奇怪,总有人闲着没事干,觉得自己能随便说别人几句,也不考虑事实是什么。
金巧巧气不过所以才写长文回应很正常,毕竟看着自家丈夫的电影被这样说,任谁都会心里不舒服,我要是她可能比这反应还大,我觉得她这个反应算客气的了,没有直接开骂已经很理智了,换成其他明星可能早就爆粗口了,网友们也太不给面子。
于冬那边确实做法有问题,本来可以好好总结经验教训,结果非说是被别家粉丝打低分,这就有点甩锅的感觉了,自己电影有问题不认,反而怪别人不公平,这样就显得没有担当,作为一个电影公司的老板应该更有格局一点。
撤档这事儿确实挺打脸的,先说绝不撤后来又撤了,这种打脸场面看得人都替他尴尬,如果一开始就承认《哪吒2》太强大,自己选择主动避让可能还好点,结果非要硬刚,最后被市场打脸,这下更没面子了,有些决定还是要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
票房真的不能代表电影的全部价值,这点我同意金巧巧的看法,不能只看数字,很多经典之作当年票房也不高,后来才被认可,只是现在大家太功利了,只看票房数字,不看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和情感表达,这对电影创作者不太公平。
金巧巧说剧组挖了18米深水库,演员在海上拍摄,这些付出确实是普通观众看不到的,拍电影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动作戏或者特效戏,需要很多人冒险,还有演员们在油井上打地铺,这些幕后的辛苦确实值得尊重,不管最终成片如何,起码这些人的努力是真实存在的。
演员们冒险拍爆炸戏,这个风险确实挺大的,虽然现在有替身和安全措施,但拍这种场面本身就很危险,我看过一些拍摄特辑,确实挺吓人的,有时候那些火焰和爆炸看着就在演员身边,稍有不慎就会受伤,这种牺牲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虽然拍摄辛苦不代表成片就一定好,但至少应该给创作者基本的尊重,现在网上动,这种评价太简单粗暴了,没有考虑到电影创作的复杂性,每部电影背后都有无数人的心血,这种随意践踏别人努力的行为确实不太厚道。
影视行业真的很辛苦但普通人看不到,尤其是剧组的普通工作人员,他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条件艰苦,还要受各种气,薪水也不见得有多高,就因为热爱这个行业才坚持下来,如果最后成片被人随便说是烂片,对他们的打击是很大的。
金巧巧手画海报为两部电影加油挺有意思的,说明她虽然是维护自己丈夫,但也没有去贬低别人的作品,这种态度还是很可贵的,不像有些人非要把另一部电影踩下去才觉得自己赢了,她这种能为行业整体加油的心态挺好的。
拍电影需要巨大投入但回报很不确定,尤其像《蛟龙行动》这种投资10亿的大片,如果票房不好,资金回收会非常困难,对投资方打击很大,可能会影响到后续的创作,所以电影不单是艺术创作,也是商业项目,这种平衡很难把握。
于冬抱怨评分平台不公确实不够成熟,因为任何产品都会遇到这种情况,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欢,与其抱怨不如反思电影本身哪里可以做得更好,《蛟龙行动》票房不理想肯定有多方面因素,不能简单归结为被恶意打低分,市场竞争就是这么残酷,要学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
《哪吒2》之所以票房这么好,跟影片质量肯定是分不开的,不是靠粉丝刷数据就能达到124亿这么恐怖的成绩,一定是真的打动了观众,金巧巧也承认饺子导演的认真和执着,这种客观评价对手的态度很好,比于冬的态度要成熟得多。
有些网吴京把爱国饭话挺有意思的,确实现在很多电影都想借爱国情怀吸引观众,但观众也越来越理性了,不是打着爱国旗号就能骗票房的,内容和质量才是王道,《长津湖》和《战狼》受欢迎是因为它们除了爱国情怀外,故事和制作都很扎实。
《蛟龙行动》豆瓣6.3分其实不算太差,属于中规中矩,很多人打三星说明影片基本及格但不出彩,这种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并不是所谓的恶意打低分,如果真的是烂片分数会更低,所以于冬的抱怨并不完全站得住脚,还是要正视观众的真实感受。
现在观众对国产电影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不再是随便拍点什么都能赚钱的时代,这实际上是好事,倒逼电影人不断提高水平,虽然短期内可能会有些项目亏钱,但长远来看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市场的选择比任何评论都更真实。
一些网友调侃金巧资亏钱了,不的太过分了,完全是造谣,人家参加节目的时间在电影上映之前,根本对不上时间线,而且金巧巧本来就是演员,参加演员类节目很正常,硬要扯到家庭经济问题上,这就有点恶意中伤了。
网上很多人喜欢跟风黑,看到别人说不好自己也跟着说,甚至都没看过电影就开始喷,这种行为真的很不负责任,对创作者也很不尊重,我觉得至少应该看过才有资格评价,否则就是纯粹的造谣,这种风气对整个社会都不好。
金巧巧说怕有一个人喜欢这部电影,就话有点极端,但也反映了创作者的心态,他们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人理解和欣赏,即使只有少数人,这种渴望理解的心情也很容易理解,毕竟创作是要拿出来跟观众交流的,不是自己关起门来自嗨。
网友键盘敲碎是别人用命磨的作品,这句话虽然有点煽情,但也不完全夸张,拍电影确实有危险,很多特技戏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完成的,像《蛟龙行动》这种有大量海上和爆炸场景的电影,安全风险肯定不小,这方面确实值得观众尊重。
现在社交媒体时代,任何人都可以随便发表意见,门槛太低导致很多不负责任的言论泛滥,对电影创作者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有些人根本不考虑自己的言论会对别人造成伤害,这种网络暴力现象确实应该引起重视,需要全社会共同治理。
电影市场确实竞争激烈,尤其是春节档这种关键档期,几部大片同时上映,观众的时间和金钱是有限的,不可能都去看,所以必然会有取舍,在这种情况下,《蛟龙行动》撞上《哪吒2》这种现象级作品,票房受影响很正常,选择档期也是营销的一部分。
博纳投资10亿拍《蛟龙行动》的魄力还是值得肯定的,敢于投入巨资拍国产大片,这种勇气不是所有公司都有的,虽然这次票房不理想,但希望他们不要因此就放弃高成本创作的尝试,继续探索适合中国观众的商业大片类型,市场需要多元化的作品。
于冬作为博纳掌门人确实应该更理性些,电影行业本来就是高风险高回报,不可能场场都赢,遇到失败就怪这怪那的态度不够成熟,反而暴露了自己的格局问题,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应该有更好的抗压能力和失败智慧,希望他能从这次经历中成长。
《蛟龙行动》最终票房3.89亿,投资10亿的话确实亏得不少,但也不能说是彻底失败,毕竟还是有观众买单的,只是与预期相差太远,可能博纳对这部片子的期望值设得太高了,预期管理也是项目运作中很重要的一环,要尽量客观评估市场前景。
单纯依靠爱国主题确实越来越难吸引观众了,因为这类题材已经很多了,如果没有创新点或者特别出色的制作,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电影人需要思考如何在保持主旋律的同时,增加作品的娱乐性和艺术性,找到更平衡的表达方式。
电影评分机制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时会出现恶意刷分的情况,但这不应该成为电影失败的借口,如果影片真的优秀,绝大多数普通观众的真实评价会逐渐显现出来,短期的评分操作很难长期影响一部真正好的作品,时间会证明一切。
媒体报道也应该更客观全面,不要为了流量故意制造矛盾和对立,有些媒体断章取义或者过度解读,把事情炒得很大,这对行业环境是有害的,希望媒体能够发挥正面引导作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而不是一味追求眼球效应。
电影人应该学会正确面对失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而不是怨天尤人,每次失败都是宝贵的经验,可以帮助改进下一次创作,电影史上很多伟大导演都经历过惨痛失败,但正是这些失败塑造了他们后来的成功,希望于冬和博纳团队能够保持这种心态。
观众对国产电影的期待值确实提高了,这是国产电影整体水平提升的结果,也是对电影人的更高要求,观众花钱买票,自然希望看到高质量的作品,这种良性压力其实对创作者来说是好事,可以促使他们不断突破自我,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中国电影市场这几年发展很快,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但在创作水平上与好莱坞还有差距,需要电影人静下心来,踏踏实实提升创作能力,不要一味追求短期票房,也要考虑作品的长期价值和口碑,真正优秀的电影往往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电影行业需要建立更健康的生态,避免恶性竞争,同行之间可以良性竞争但不要互相诋毁,共同做大市场蛋糕对所有人都有利,希望未来的中国电影市场能够百花齐放,各种类型的电影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让观众有更多元化的选择。
总之,《蛟龙行动》票房失利是个遗憾,但希望相关各方都能从中学到些什么,观众可以更理性地评价电影,创作者可以更虚心地接受批评,媒体可以更客观地报道事实,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电影环境,毕竟中国电影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