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听不懂方言,我听到了最残忍的真相…

沅冰 2025-04-09 17:19:40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血液,是承载文明的江河,是延续历史的精神纽带 。”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活化石,不仅记录着一方水土的独特风貌,更承载着无数人的情感与记忆。可有时候,当我们假装听不懂方言,竟会意外撞破那些隐藏在日常背后、令人心碎的残酷真相。

我有个朋友阿雅,在一家广告公司做创意策划。公司里有个小团体,几个人总是聚在一起用方言聊天,声音不大不小,却像是在刻意营造一种排外的氛围。阿雅刚进公司时,为了融入大家,每次他们用方言交流,阿雅都会笑着凑过去,即便听不懂,也努力表现出感兴趣的样子。

有一次午休,阿雅路过茶水间,听到那几个人又在说方言。出于好奇,她放慢了脚步,假装在一旁接水。刚开始,她还以为他们在聊工作上的趣事,可渐渐地,话语里的恶意越来越明显。她虽然不能完全听懂,但从他们偶尔夹杂的几个普通话词汇和那尖锐的笑声中,阿雅听出他们在嘲笑自己的创意,说她“没脑子,想出来的东西老土又没新意”,还调侃她为了上位在领导面前“装模作样”。那一刻,阿雅的手紧紧握住水杯,指关节都泛白了,她怎么也没想到,平日里表面和和气气的同事,私下里竟用这样恶毒的语言评价自己。

这让我不禁想起东野圭吾在《白夜行》里说的:“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当我们身处群体之中,总以为真诚待人便能换来同等的善意,可人性的复杂往往超乎想象。那些在方言掩护下肆无忌惮的诋毁,就像隐藏在黑暗中的毒箭,冷不丁地射向毫无防备的人。

从这件事就能看出,语言有时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更可能成为伤人的武器。方言在此时,成了恶意的遮羞布,让人在自以为安全的语言屏障后,暴露内心最丑陋的一面。

在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其实并不少见。在一些地方,当地人会用方言对异乡人评头论足,以为对方听不懂,便毫无顾忌地表达偏见和轻视。就像之前网上热议的一个事件,一位外地游客在某个旅游景点向当地居民问路,对方用方言回答,游客表示没听懂,希望对方说普通话。结果那几个当地人在游客转身离开后,用方言嘲笑游客“土气”“连方言都听不懂”。这看似是一件小事,却反映出人性中狭隘和不友善的一面。在一个本应包容开放的社会环境里,因为语言产生的优越感和歧视,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无端拉大。

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家庭中。有些长辈会用方言在晚辈面前讨论一些不想让他们知道的事情,自以为巧妙,却不知这些所谓的“秘密”,可能会在不经意间给孩子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比如,有个孩子偶然听到爷爷奶奶用方言说自己是个累赘,父母当初不该生下他。从那以后,这个孩子的性格变得极度自卑内向,原本开朗的笑容也消失不见了。家庭本应是温暖的港湾,可因为方言背后那些伤人的话语,让孩子的内心布满阴霾。

假装听不懂方言,让我们听到了人性中最不堪的部分。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残酷的真相而对人性彻底失望,而是要从中反思,学会尊重每一个人,不论对方是否能听懂自己的语言。毕竟,真正的善良和尊重,不需要语言的伪装,而应该体现在每一个细微的行动和言语之中。只有当我们放下偏见,以真诚和包容之心对待他人,才能打破方言筑起的隔阂,让温暖与善意在人与人之间流淌 。

0 阅读:4

沅冰

简介: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