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接到闺蜜的“吐槽”电话,而被吐槽的对象,居然是她家刚满半岁的女儿悠悠。
在闺蜜的吐槽声中了解了事情原委:原来最近,她被女儿“针对”了。
闺蜜表示:这段时间,女儿突然变得不老实,居然学会了“欺负”大人了。带娃过程中,不是被女儿扣眼睛、抠鼻子,就是冷不丁被“扇巴掌”。
听完闺蜜的“吐槽”后,只能哭笑不得的安慰她:这是正常现象,几乎每个新手妈妈都有这样的经历。
需要知道的是:宝宝的这些“怪癖”,并不是他们在“欺负”妈妈,反而藏着很多他们想要表达的想法和诉求。
宝宝的“怪癖”背后,大多藏着这些秘密
第一个:探索世界的新奇方式
对于小宝宝来说,世界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盲盒”一样,他们迫切地想要去探索和了解。
到底该如何探索、如何了解呢?对于现阶段的他们来说,只能通过最直接、最常用的探索工具来完成,那就是他们的小手。
宝宝出生后的几个月开始,就会进入“手部敏感期”。这个阶段,宝宝会发现他们的小手可以做很多动作,抓握、触摸、抠东西。
出于好奇,宝宝会用手去抓去周围的东西,感受物体的形状和温度。而妈妈的脸,对于宝宝来说,就是一个既熟悉又充满吸引力的“大玩具”。
至于所谓的“扇巴掌”,妈妈们真的错怪宝宝了。很多时候,都是宝宝无意识的动作,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手部的力量和控制能力,完全是不小心打到妈妈。
第二个:情感表达的小信号
虽说宝宝还不会说话,但他们也拥有自己的情感。爱妈妈,当然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不然妈妈怎么能知道呢?
抠妈妈的五官、“扇巴掌”这些行为,就是宝宝在向妈妈表达爱意。只可惜,他们的方法有些简单粗暴,很多妈妈实在理解不了。
当宝宝开心、兴奋,或者是想要引起妈妈注意的时候,他们就会通过这些亲密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个时候,妈妈可千万不要因为宝宝的这些动作而发怒。相反,要给予宝宝积极的回应,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表达的爱意得到了回应。
第三个:需求未满足的“小抗议”
既然会表达爱意,那宝宝自然也会表达自己的抗议。当他们的需求得到不满足的时候,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妈妈注意。
饿了、困了、想玩耍、想更换尿不湿,这些都是宝宝现阶段最大的需求。为了让身边的妈妈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需求,只能出此下策。
这个时候,妈妈们别急着生气,而是仔细观察宝宝的行为和表情。结合他们平时的习惯,判断出宝宝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倘若能及时满足宝宝的这些小需求,那妈妈就会发现:之前被“欺负”的行为,会第一时间停止。
新手妈妈,如何应对宝宝的“动手”行为?
既然知道宝宝“动手”背后有这么多原因,那新手妈妈更要理性对待这些行为。
既不能过度反应,也不能置之不理,要不然就会影响宝宝的身心健康。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应对方法:
1、保持基本的耐心冷静
当宝宝出现这些“动手”的行为时,妈妈要做的事情就是保持冷静。
切勿大声呵斥宝宝,更不要打骂,这样会让宝宝感动害怕。无形之中,会破坏他们的安全感,影响情感发展。
2、转移注意力
在宝宝“动手”的时候,妈妈可以通过其他事情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用宝宝喜欢的玩具、音乐,或者其他感兴趣的东西,把注意力从“动手”转移到其他地方。
3、建立规则
虽说宝宝还小,但适当的建立一些规则和界限,还是很有必要的。
哪怕他们听不懂,也要让宝宝知道:任何时候,都不能用力抠妈妈、打妈妈。如果“动手”了,就会接受适当的惩罚,逐渐让宝宝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4、引导正确行为
宝宝的行为习惯,无论好坏都需要妈妈的正确引导。
当宝宝出现“动手”行为的时候,妈妈可以抓住他们的小手,然后轻轻握住,引导他们去触摸一些安全、柔软的物品。
写在最后:下次再被宝宝“欺负”的时候,希望妈妈们能换个角度去看待这件事,将它当做和宝宝互动的一种方式,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