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不就是买个冰淇淋吗?至于试吃十几次吗?”

站在欧洲街头的冰淇淋店,我尴尬得脚趾抠地。店员阿姨硬塞给我第5个试吃勺:“最后一种,你绝对会喜欢!”
她不知道,那一刻,我眼泪差点砸在芒果雪芭上——活了30年,第一次有人逼着我在意“我到底喜欢什么”。
01|国内不敢说的“不要”,在这里成了天经地义“抹茶太苦?那咱们换焦糖海盐!”
“草莓不够浓?试试我们的野生浆果!”
当店员第三次擦掉我手里化掉的试吃勺时,我突然想起上周在国内便利店:
“能换个口味吗?”
“扫码下单的不能改。”店员头都没抬。

《2024国民心理白皮书》显示:
76%的人点餐时会说“随便”
83%的职场人年终总结写着“感谢领导栽培”
但被问到“你最想要什么”时,热搜答案却是:“想要小时候那个敢哭敢闹的自己”

“亲爱的,选错冰淇淋顶多拉肚子,”
“但总选别人喜欢的口味,你的心会生病。”
65岁的冰淇淋店主玛尔塔眨着蓝眼睛:
“我离婚后独自开店20年,秘诀就一句——先尝够自己的甜,才能给别人甜。”

在罗马,孩子能在教堂前试吃8个球不买
在东京,打工人会为了一杯手冲咖啡迟到
在巴黎,老太太敢为抢最后一个可颂翻白眼
而我们呢?
相亲要说“听父母的”
点菜要说“都行”
辞职要写“个人原因”
什么时候能吼一句:“老子就要巧克力味的!”

“你在意过自己的感受吗?”
评论区敢不敢晒出:
1\. 最近一次任性的“我就要”
2\. 最想撕掉的“懂事”时刻
05|实操清单:从今天起做个“不好惹”的人
5秒法则:点奶茶时闭眼3秒,第一反应要什么就直接喊
拒绝话术:把“算了吧”换成“这次我想选XXX”
任性日记:每天记下1件“我就要”的事,哪怕只是“我就要多睡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