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打着“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那么他的百万大军吃什么?

思真娱娱 2024-04-14 09:00:57

文 | 栗頿

编辑 | 栗頿

明朝末年,老百姓民不聊生,既要忍受持续不断的天灾,又要承受朝廷加派的巨大赋税,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想要改变眼前的现状,指望当时已经腐败透顶的朝廷,简直是痴人说梦。怎么办呢?老百姓只能想办法自救,那个时期农民起义大爆发。

在农民起义的大浪潮里,李自成以其独特的口号“赢闯王,不纳粮”赢得了无数农民的支持。也在这场起义中取得成功,推翻了当时已经腐败不堪的明朝政府。

李自成之所以起义,就是因为他知道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太苦,想要凭借起义的方式,改变当前的社会现状,让所有老百姓都脱离苦日子。

“不纳粮”,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争取民心。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李自成深知:想要推翻明王朝,需要得到更多老百姓的支持。

还别说,李自成起义的这个口号,很快就被传播开,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自发加入他的队伍。大家一致觉得:李自成是好人,将来肯定也会成为一个好官,或者好皇帝。

起义初期,李自成将队伍命名为“闯王军队”。那时候,参与农民起义的人员并不多,李自成前期筹措的军粮勉强能维持大家的生活。可慢慢地,随着李自成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队伍人数也蹭蹭上涨,温饱也成了问题。

可即便如此,李自成还是坚持“不纳粮”的原则。他知道,一旦开了“纳粮”的口子,那他曾经招揽的民心,树立的形象,就会在顷刻间轰塌。

不纳粮,队伍吃什么呢?

那么问题来了:随着参加农民起义的人越来越多,李自成的队伍从几百到几万人、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他们到底吃什么呢?

要知道,农民起义是一件很耗费精力和体力的事情。队伍中的士兵人数暴涨,意味着大家对衣食住行的需求量不断提升。作为领袖,李自成要考虑的事情很多,最首要的就是士兵们的口粮问题。

人少的时候,李自成筹措军粮的方式很简单——打劫。

他命令手下的人抢夺土豪劣绅的财产,用打劫来的钱财充当军费。虽说没有结余,但军服、兵器、粮草和军饷都能跟得上。甚至,在钱财充裕的时候,还会用来救济贫苦的老百姓,一度成为“劫富济贫”的代名词。

到了起义中期,李自成的队伍人数已过几十万。如此庞大的军队,也让他开始为军粮发愁:附近的土豪劣绅,基本上都被他们抢劫一空,已经到了无处可抢的地步。

怎么办呢?李自成还是觉得“劫富济贫”的方式更好。于是,他把目光放在了更偏远的地方,以“任务”的方式,把抢劫土豪劣绅的事情分配下去。还别说,每次抢劫成功后,就能缓解燃眉之急。

可问题是,明朝的土地就那么大,有钱的土豪乡绅就那么多,终有全部被抢完的一天。最后,李自成起义的队伍,又再次陷入了军粮危机。而且此时,他的队伍任务已超过百万,军粮的需求更大。

若是照这样下去,没有推翻明王朝之前,李自成的士兵就可能会被“饿”死。眼下的重点,就是找到解决方案,让所有士兵先填饱肚子,才有力气继续起义打仗。

新政策,顺势而生

眼看着抢不到军粮,又没办法“纳粮”,李自成只能另辟蹊径。一番思考之后,他想到了“抚流亡,通商贾,募民垦田, 收其籽粒以饷军”的方式。不得不说,李自成具备高瞻远瞩的能力,是个合格的领袖。

抚流亡,和“不纳粮”的初衷一样,也是为了俘获人心。农民起义全面爆发后,老百姓流离失所,老弱妇孺没有能力参加起义,解决不了温饱的时候,只能在路边乞讨。所谓“抚流亡”,就是安抚和帮助这些流离失所的老百姓,让他们安定下来。

通商贾,字面理解就是:要跟商贾打好关系,鼓励他们多进行商业活动,促进贸易。要知道,那些被抢的土豪乡绅,他们很大一部分都是商人,通过经济贸易赚取了万贯家产。李自成意识到经济的重要性,只有商贾继续做生意,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他们才有可能“抢夺”到军粮。

募民垦田,收其籽粒以饷军。既然不能纳粮,那就招募老百姓开垦荒地,自己生产自己用。李自成坚信自己民心所向,只要提出的要求不算苛刻,老百姓都愿意配合。农民最擅长的就是种地,只要他们愿意开垦荒地种植,再加上李自成军队的帮忙,一定会种出很多粮食,解决眼前的军粮紧缺的问题。

在开荒种田这项政策上,足以看到李自成的谋略。开荒种粮做军饷,一来能保障军队的粮食供应,让更多的士兵填饱肚子;二来能促进农业发展,等到农民起义成功后,老百姓也不用担心饿肚子,绝对的双赢政策。

或许李自成生来就注定不凡,他提出的每一项政策,最后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当他带着百万士兵攻进京城的时候,意味着属于明王朝的时代,终于要过去了!

成也“不纳粮”,败也“不纳粮”

按理说,李自成带领士兵取得胜利,接下来应该开启属于他的时代才对。可偏偏,历史记载李自成称帝建立政权,只维持了短短42天。

原来,建立王朝政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真的应了那句: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做了皇帝,李自成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需要用钱财的地方也更多。

之前的军队,依旧继续军粮维持日常开销;各级的官吏,为朝廷出力,肯定也需要俸禄;无家可归的灾民,自然也需要钱财救济;想要让民生快速恢复,也需要巨大的经济支撑。

原以为明朝最后一任皇帝,被推翻之前,肯定会有“小金库”。凭借这笔财产,也能暂时缓解这些经济危机。可谁曾想,李自成命人搜遍了皇宫上下的角角落落,却一无所获,原来崇祯是个“穷”皇帝。

没办法,李自成只能“重操旧业”,开启了“追赃助饷”的筹钱方式维系政权。他派人专门对明王朝的官员富绅进行追缴,按照官员的等级需要缴纳不同的“赃款”。倘若如数缴纳,就能免去皮肉之苦;可要是拿不出“赃款”,就会被士兵各种严刑拷打,很多还为此搭上了性命。

这样看来,李自成和当时明王朝的统治者没有任何区别。尤其是手下的士兵,为了维持温饱,居然在李自成看不到的地方烧抢掠夺,再次把老百姓推进火坑。曾经和李自成一起打天下的将领和士兵,早已经忘了他们的初衷。而这一切,都是拜李自成的“不纳粮”所赐。

皇位还没有坐稳的李自成,就被满汉联合进攻。这一次,李自成没有那么幸运,他错过了最佳的应战时机,在这场战争中兵败。

不可否认,李自成提出“迎闯王,不纳粮”的初衷是好的。他的格局和远见很好,也懂得俘获人心,只是登基为王和带兵起义是两回事。每个人都有不太擅长的区域,可能在处理朝政这件事上,李自成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0 阅读:2

思真娱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