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国家自然博物馆新展“桂地寻龙——广西恐龙动物群特展”迎来参观热潮。70余件珍贵展品亮相,带领观众走进远古广西,感受恐龙作为往昔地球“主人”的风采。

步入展厅,最引人瞩目的便是长达十几米的扶绥中国上龙骨架。“这个骨架其实只有3颗牙齿是真的化石,其余部分都是模型。” 国家自然博物馆地球科学部助理研究员裘锐带记者走到骨架不远处的展柜。“与别的肉食恐龙不同,扶绥中国上龙的牙呈圆锥形,牙齿表面还有很多纵向的棘,这是棘龙的典型特征。”裘锐说,牙齿化石的发现也为扶绥中国上龙“正了名”。最初的研究认为,扶绥中国上龙属于水生爬行动物蛇颈龙类,2008年才被重新鉴定为棘龙类。“广西境内发现了这种会抓鱼的巨型兽脚类恐龙,与同时期的丰富鱼类动物群密切相关。满嘴尖牙的扶绥中国上龙不只是站在浅滩捉鱼吃,它可能像鳄鱼一样优雅地在水中穿行抓捕猎物。”

与扶绥中国上龙并排而立的是另外一个大家伙“大石南宁龙”,是广西乃至华南地区第一个研究装架的鸭嘴龙类恐龙。有趣的是,世界上第一具被研究装架的恐龙就是鸭嘴龙类,中国第一具被发现、研究和装架的恐龙也是鸭嘴龙类。

走近何氏六榜龙背椎模型,观众一眼就能注意到其中的空洞结构。“这样的结构启发我们,巨型蜥脚类恐龙或许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重。”裘锐说,事实上,这类恐龙为了减轻体重,身体上分布了很多空腔,有些空腔内或有气囊。“之前我们推测成年的巴塔哥巨龙为100吨左右,实际上只有70吨上下;潮汐龙在50吨左右,比过去的推测轻了差不多一半。”

展览特意呈现了一件恐龙肢骨、一件蜥脚类恐龙腿骨化石供观众上手触摸,与亿万年前恐龙世界零距离对话。除了恐龙化石之外,展览还以“远古广西”为序章,通过蛛网珊瑚、中国拟珊瑚、拖鞋珊瑚等古生物化石,带领观众穿越回亿万年前的广西,感受那个生机勃勃的远古世界。

展览展出至2025年2月23日。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牛伟坤,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