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有一个人物那可真是相当传奇,他就是刘备。想当初呢,刘备刚开始起步的时候,身边仅仅只有三个人而已。可谁能想到呢,就是在这样看似极为薄弱的基础之上,经过一番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到最后,他居然成功地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国家,这一路走来,真可谓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首先要提到的第一件事,那肯定就是杀害功臣了。在这当中呢,有三位大概率是难以逃脱被加害的命运的,那么这三位究竟都是谁呢?
“卧龙”诸葛亮
确实啊,排在首位的就是蜀汉的军师诸葛亮呢。可能不少人心里会犯嘀咕,刘备向来是以仁义著称的君主,按常理说,他怎么会做出那种对待帮助自己建立蜀汉的大功臣不太好的事儿呢?大家肯定会觉得挺纳闷儿的,毕竟诸葛亮对蜀汉的建立那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刘备怎么就会出现让人产生这种疑惑的情况呢?
应该有不少人心里都会存在这样一个疑问吧,那就是刘备实际上是个极具野心的人。
大家知道吗?刘备的野心,其实早就被诸葛亮察觉到了呢。不过呢,在最开始的时候,诸葛亮也还没能真正看透这其中的本质哦。
想必大家都熟知三顾茅庐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呢,刘备多次前往拜访诸葛亮,那他所怀的目的,诸葛亮心里其实是十分清楚的。刘备把自己的目的说得很是好听,美其名曰是要“匡扶汉室”呢。
像这样怀揣着伟大梦想的人,诸葛亮身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自然是乐意去帮助他的。
你这种说法是不正确且不符合原著所表达内涵的,诸葛亮之所以愿意出山辅佐刘备,可不是因为被“骗”哦。在东汉末年那个乱世,刘备心怀兴复汉室的大志,虽历经诸多坎坷,四处奔波但始终不改其志。他听闻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便带着关羽、张飞不辞辛劳,三顾茅庐诚心诚意地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呢,本就是一位有远大抱负、满腹才华的贤能之士,他一直隐居隆中,实则是在等待一位明主,能够让他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心中的理想抱负,拯救天下苍生。当他看到刘备如此礼贤下士,对自己这般敬重且有着兴复汉室的决心,深感刘备是一位值得追随、能够成就一番大业的明主,所以才欣然出山,决定辅佐刘备,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这完全是基于彼此的志向契合以及刘备展现出的诚意,绝不是所谓的“被骗”呢。
在诸葛亮全力且倾心的帮扶之下,刘备的处境那可是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呢。原本或许还面临诸多艰难困境的刘备,有了诸葛亮在旁出谋划策、尽心辅佐,日子就如同芝麻开花一般,一天比一天过得顺遂、红火起来啦。随着自身势力不断发展壮大,刘备后来甚至都发展到了能够称王称霸的程度呢。
刘备有称王的想法,而对于这一点,诸葛亮心里是极为不满意的。在诸葛亮看来,当时的局势或许并不适合刘备急于称王,可刘备却有着这样的念头,这让诸葛亮觉得不妥,内心满是不赞同的情绪。
想当初,大家可是说好要一同匡扶汉室的。可谁能想到呢,到后来,刘备他自己竟然称王了。这也就罢了,更让诸葛亮怎么都没料到的是,刘备在这之后,居然还更进一步,直接称帝了呢。
在这个时候,可能有不少人会这样讲:“你看呐,汉献帝在那时早就已经被曹丕给从皇位上踹下来啦,曹魏政权都已经建立起来了。既然都已经是这样的局面了,那也就没必要再去想着匡扶汉室这件事儿了嘛。”
虽说表面上可能没表现出来,但实际上刘备心里早就有着称帝的念头了,并且相关的想法已然准备得差不多了呢。
曹丕称帝建立曹魏之后,仅仅过了半年时间,刘备这边呢,就在成都瞅准时机顺势而为,登上皇位啦。
在三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当中,可能不少人心里最为反感的就是孙吴政权啦。为啥这么说呢?主要就是他们的种种所作所为实在是太让人讨厌了,以至于很多人一提到孙吴政权,就忍不住皱起眉头呢。
有这么一种情况,就是有一些人特别不喜欢他们的顶头上司孙权,这种厌恶的人还不少呢。不过这里得说明一下,孙权称帝的时间是在刘备建立蜀汉八年之后哦。
另外要知道,刘备所定下的国号为“汉”呢。这意味着什么呢?其实就是表明他心里有着这样的想法,那就是想要让汉朝继续延续下去。当然啦,这么说呢,是从比较好的那个方面去看待这件事的哦。
说得不好听些,刘备其实早就急切难耐,心里一直惦记着称帝这件事儿呢。
我们暂且就先假定刘备称帝是出于为了汉朝的目的吧。然而呢,仔细去看他的一系列所作所为,真的是让人十分费解,因为他的那些行为表现,压根就称不上是在真正地匡扶汉室。
在刘备称帝之后没过多久,那关羽竟然被东吴的一些卑鄙小人给暗害了。这事儿对刘备的打击可太大了,他一下子就彻底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啦。刘备心里那叫一个悲愤交加,当即就发誓,无论如何都一定要为自己的二弟关羽报仇雪恨,绝不能让二弟就这么含冤死去。
大家可能会疑惑,刘备真的是心里那么想的吗?
一国之君嘛,那肯定得讲究信用。就拿《三国演义》里来说呢,当初可是有那种类似“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约定,就算做不到这么绝对吧,那怎么也得有一些相应的表现才行。而这里说的出动大军去报仇呢,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维护自己作为君主的颜面。毕竟在那种情境之下,信用也好,颜面也罢,对于一位国君来说还是挺重要的呢,所以才会有这样为了维护颜面而出动大军报仇的举动啦,当然这都是基于《三国演义》所呈现的情节来讲的哦。
接下来要说的是,刘备做出后面的举动,是为了发泄自己内心的怒火。为啥他心里会有这么大的火呢?其实啊,是因为在此之前,他就已经对东吴怀着极为强烈的不满情绪啦。
在刘备还没有称帝的时候,他和东吴那边的关系呢,表面上看起来是很不错的,处于一种交好的状态哦。不过呢,这里面是有个重要前提的,那就是双方得有共同的利益存在才行呢。而这个共同利益具体来说,就是要一起联手去抵抗来自北方的曹魏势力啦。
然而,当那个威胁在一段时间内得以解除之后呢,刘备和孙权两家之间存在的嫌隙就逐渐凸显出来了。要知道,在当时那个时候,孙吴一方自认为还是有一定的实力和能耐的,所以呢,就常常做出一些举动,这些举动可把刘备气得够呛,可刘备却也只能把愤怒憋在心里,没办法直接说出来。
刘备在称帝之后呢,采取的是一种隐忍的策略。他心里盘算着先让自身的势力不断发展强大起来,之后就打算先把东吴给灭掉呢。可没想到,关羽的离世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实在是太大啦,一下子就让他失去了平日里该有的理智。就算是诸葛亮出面去劝说他,那也根本没什么用。这么一来呢,这也可以说是在刘备和诸葛亮这对君臣之间,出现了那么一些嫌隙咯。
大家不妨设想一下,仅仅是建立了蜀汉这一件事,就已经有不少情况出现了呢。要是他最后真的统一了整个华夏大地,那估计当初那些劝过他的人,恐怕都得性命不保啦。
诸葛亮无疑是蜀汉开国的第一大功臣,他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稳固那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呢,人终有一死,即便是诸葛亮这般厉害的人物也没能逃脱这个命运。这从白帝城托孤时的一段话便能够看出来呢。
实际上,这是父子二人特意在那儿演一出戏呢,就是故意做出那样的表现给人看啦。
刘禅实际上并非是人们所认为的那种傻笨之人哦。要知道,在他登上皇位之后,可是有不少大臣都被他给处置掉了呢。对于刘禅的这些举动,他的亲生父亲刘备那肯定是心里有数的啦。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诸葛亮真的动了篡位的心思,打算把刘禅从皇位上给拉下来,自己取而代之的话,那刘禅肯定不会坐以待毙。要知道,他作为一国之君,即便平日里可能很多事情都依靠着诸葛亮去处理,但真到了这种关乎皇位存亡的关键时刻,那必然会调动起全国上下所有的力量,全力以赴地去和诸葛亮对抗,想尽办法把诸葛亮给消灭掉,以此来保住自己的皇位和蜀汉的江山社稷。
另外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在当初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刘备做出了这样的安排:他仅仅是把政治方面的大权交付给了诸葛亮,而军事方面的大权呢,则是交给了李严来掌管。
这么说吧,诸葛亮要是起了反叛的心思,那他可连一点点反抗的余地都不会有哦,直接就会被给灭掉啦。想想看,这就是让人越琢磨越觉得可怕的白帝城托孤啊。当时刘备在白帝城把后事托付给诸葛亮,表面上看是对诸葛亮极为信任,可实际上呢,这里面藏着的这种一旦诸葛亮有二心就会被轻易收拾掉的情况,可不就是让人心里直发毛嘛,这就是白帝城托孤背后那令人细思极恐的一面。
表面上看,这仅仅就是一场平平常常的托孤之事罢了,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实际上呢,在这看似简单的表象之下,却暗藏着一个极为庞大且复杂的阴谋,只是一般人很难一眼就察觉到其中的端倪。
仅仅靠当前这种情况就妄图除掉诸葛亮,那要是等到刘备真的实现统一整个华夏的大业之后,就更别提会怎样对待诸葛亮了。毕竟在还未完全达成最终目标时就有这样的心思,要是大功告成,情况恐怕会更加复杂难测呢。
“神威天将军”马超
大家应该都知道马超这个人吧,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都挺不错的呢。就说他为了给父亲报仇,那股子勇猛劲儿,一路紧紧追击曹操的时候,真的是让大家看了感觉特别解气。
不过大家可以思考一下,马超他到底是出于什么缘由非要去替父报仇呢?那导致发生这所有事情的人,又会是谁呢?
事实上,这所有情况的引发者正是马超。事情发展成这样,究其根源,就是马超所导致的呢。也就是说,造成当下这一切局面的人,就是马超没错了。
在这之前,马超的父亲马腾呢,他可是带着两个儿子,还有其他的族人一同前往朝廷去当官啦。这也就意味着,他们都处在曹操的管控之下,是在曹操手底下做事呢。
在那个时候,曹操派出了人马去攻打河东这个地方。而曹操呢,他心里盘算着要从凉州那儿借道经过。可这时候马超却不这么想,马超琢磨着,曹操这家伙肯定没安好心,他借着借道的由头,很可能会趁机把凉州给拿下呢。
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出现,马超把多路大军集合起来,以此来抵御曹军的进攻。
在这一场关键的战役当中,情况那可是相当危急,差一点儿就把曹操给逼到绝境,搞不好他就得提前踏上黄泉路,在那儿等着那些英雄豪杰们去相聚了呢。不过呢,曹操这人确实厉害,他自身所具备的实力可不是一般的强悍。就靠着这份实力,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波折与战斗之后,他最终成功地把马超发动的叛乱给平定下去了,又稳住了自己的局势。
正是由于发生了这件事,才致使曹操在后来完全变了态度,彻底跟之前不一样了,双方的关系由此急转直下,曹操不再像之前那样,而是彻底翻了脸。
在那次大战结束后没多久的时间里,马超又一次聚集起了数量众多的大军,并且就此展开了新一轮的进攻行动。就这样过了几个月之后,曹操采取了一个极为严厉的举措。他下令把马超家族中那些在朝廷担任官职的族人,一个不落全都给抓了起来。而抓起来之后,更是做出了十分残酷的决定,将这些被抓的族人统统都给杀害了,据说当时被抓被杀的族人数量多达上百人呢。
在这些被害人当中,其中就包括马腾以及马超的两个弟弟。马腾和马超在当时也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呢,而他们的这两个弟弟也不幸成为了被害人中的成员哦。
韩遂与马腾啊,早些时候那可是关系极为要好的兄弟呢。两人平日里相处得很不错,彼此之间情谊深厚,在旁人眼里那就是一对好哥们儿的典范。然而呢,世事难料,后来因为这样那样的一些事情,具体啥事儿也不太好说清喽,总之就是这些事儿导致他们之间渐渐产生了矛盾,而且矛盾越来越大,最后,竟然闹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曾经的那份深厚情谊也就此消散啦。
有一种说法是,韩遂竟然是马超的杀母仇人。按常理来讲,和自己有着这样血海深仇的人,那肯定是势不两立的。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马超却认了韩遂当了义父,这事儿还真是挺让人惊讶,也挺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呢。
在这样的情景之下,估计大家伙儿心里头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一位往昔的人物,那便是吕布啦。您瞧啊,这两人的行事做派呢,乍一看还真有那么几分相似之处,都隐隐透着一种认贼作父的感觉呢。不过呢,细细琢磨就会发现,他们所处的境况其实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别的哟。
在那之后,马超选择去投靠了张鲁。他心里盘算着,想着凭借张鲁所拥有的兵力,去为自己的族人报仇雪恨呢。可事情的发展往往不尽如人意,最终马超并没有能够达成这个心愿,这次借助张鲁兵力报仇的计划以失败告终。而在经历了这次失败过后没多久,马超便离开了那里,逃走了。
在那之后,面对刘备这个被有些人视作伪君子所抛来的橄榄枝,马超没有丝毫犹豫,迅速地选择了归附于他。要知道,当时的情况使得马超在面对这样的机遇时,很快就做出了这一决定,从此便与刘备一方有了关联。
啊,假如刘备最后真的成功夺取了天下,那么像马超这样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不孝不忠行为的人,按照常理推测,很可能是会被刘备给除掉的呢。你看,在那种争夺天下并且已经成功坐拥天下的情况下,统治者往往会对身边人的品行等各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而马超曾经的那些举动,确实是不符合传统意义上对于忠孝的标准,所以就存在被处理掉的可能性啦。
在那大业尚未成就之时啊,没办法,只能暂且留着他们的性命喽。为啥呢?就是要让他们来帮着自己去打拼天下,毕竟这打江山可不是件容易事儿,多个人手就多份助力嘛。可等到天下终于太平了,安稳了,这时候啊,各种各样的罪名就开始往他们身上安了。
马超这人有个特点,就是特别容易背离自己所追随的主人,就因为这一点,他的忠诚度着实是要打个问号,很值得去好好考验一番。要知道,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像马超这种让人心里怀疑程度比较高的人呢,好多君王往往会采取一种做法,那就是找个合适的罪名给他安上,然后把他给杀了,这样做的目的呢,就是为了彻底杜绝以后可能会出现的祸患。
“武圣”关羽
最后要说到的是和刘备结拜过的二爷关羽。大家一看到这儿,心里可能就会冒出疑问来啦,刘备和关羽那可是结义兄弟,感情好得很呢,按常理说,刘备怎么可能狠得下心去杀害关羽呢?这确实让人觉得挺费解的。
虽说人们常讲这样一番话,不过呢,有那么一句流传已久的老话讲得特别在理,那就是:“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意思就是啊,往往是将军们历经艰难险阻,浴血奋战,才最终平定了天下,让世间迎来太平的局面。可奇怪的是,等到真的太平了,这些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们却常常难以安享这份太平,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办法好好地在这太平世道里安稳度日。
大家知道吗,张飞和关羽,从表面上看呢,他们是刘备的结义兄弟,三人情同手足,有着很深厚的情谊呢。但要是从实际的身份和所起的作用来讲,他们实际上就相当于是帮刘备去征战四方、打下一片天下的将领哦。也就是说,他们一方面有着结义兄弟这种亲密的关系,另一方面在刘备争夺天下的大业中,承担着重要的将领职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呢。
不知大家是否留意到这样一个情况,每次到了打仗的时候呢,关羽和张飞那可都是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面,奋勇地冲锋陷阵。可再瞧瞧刘备呢,往往是待在后方,就那么看着。想当初,他们可都是有着满腔的豪情壮志,说过不少豪言壮语的呢,可如今这般情形,似乎早已没了当初那种豪情满怀、壮志在胸的状态啦。
曾经有过这样的约定,说好要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可谁能想到呢,到了实际情况中,却有一个人,就那么在后方袖手旁观着,仿佛在看戏一般,全然不顾当初的约定,真的是让人挺无奈又挺感慨的呢。
要知道,桃园三结义那可是《三国演义》里面所讲述的故事。就其真实性而言呢,目前还是得打个问号的,还需要进一步去考证呢。也正因如此,这就越发能明确一个情况啦,那就是关羽和刘备之间呢,实际上仅仅就是单纯的君臣关系罢了。
这里要着重说一下关羽这个人,他可是相当有能力的呢。怎么个有能力法呢?一方面,他在治军方面特别擅长,能够把军队管理得井井有条;另一方面呢,他对于打仗也十分精通,在战场上那也是很有一套的哦。所以说,关羽的能力着实不容小觑呢。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刚开始加入刘备阵营的时候啊,出现了这么个情况。关羽呢,对听诸葛亮的安排这件事,是有点不太乐意的。为啥会这样呢?其实就是因为关羽他自身是很有本事的,有着足以让他显得有些“嚣张”的资本呢,所以一开始才会对诸葛亮不太服气啦。
要是你希望我能听从你的安排,那得有个前提条件哦,就是你得在各方面比我厉害才行呢。只有这样,我才会愿意按照你说的去做。
大家都知道,在那个时候关羽所驻守的地方是荆州五郡。说起荆州,它的地理位置那可是相当重要的,其重要性都不用过多去阐述了,大家心里也都明白着呢。
这么来讲吧,在刘备那个时候,手底下诸多武将当中,若论打仗最为厉害的,那无疑就是关羽了。关羽可是极为典型的有勇有谋的将领,他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功绩相当之高。而也正因为他的功劳实在太大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都达到了让主公刘备有所忌惮的程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功高震主的情况了。
有这样一位极为厉害的将领,他驻守在一处极为重要的地方。要是刘备真的能够夺得天下的话,那关羽肯定会成为和诸葛亮一样的头号重臣呢,这估计是板上钉钉的事儿,谁都改变不了这个局面。
然而,关羽和诸葛亮是有所不同的,在他身上存在着一个方面,很容易引发他人的质疑。
想当初啊,经历了一场战役,结果呢,刘备他们这一方战败了。战败之后呢,刘备就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转头就去投奔袁绍了。而和刘备一起的关羽呢,情况就不太一样了,他在这场战役之后,被曹操给生擒住了。
曹操对关羽的才能那是极为欣赏啊,正因如此,曹操并没有将关羽杀掉,反而是对其加以重用呢。在那个时候,关羽还曾和张辽一同去攻打颜良。一番交战之后,最终颜良便是被关羽给成功斩杀了。
然而,时间并没有过去太久,关羽就向曹操辞行了。之后呢,他径直前往袁绍那边,目的就是要去寻找刘备。
关羽有着这样的履历情况,从这些方面来看的话,刘备在取得成功、成就大业之后,是完全具备理由去杀掉关羽的呢。
在电视剧《新三国》的剧情里面啊,关羽被害之后呢,曹操当时就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你想当初啊,要是真的就跟着我了,那这天下可就成咱们的啦。”意思就是曹操觉得要是关羽一开始就投靠他,凭借他们的能力等因素,说不定就能拿下整个天下呢。
不得不说,曹操讲得确实很在理。要知道,曹操自身所拥有的实力那可比刘备强太多啦。就拿双方的兵力、地盘等各方面综合来看,曹操都占据着很大的优势呢。再看看关羽,那可是一位相当出色的良将,武艺高强,又重义气,在战场上那也是威名赫赫的。设想一下啊,如果曹操和关羽这两方真的能够实现强强联合的话,那局面可就大不一样啦。以曹操原本就雄厚的实力为基础,再加上关羽这样厉害的将领助力,那在当时的局势下,估计刘备还真就很难再有什么大的作为了,说不定就没他什么事儿喽。
不得不说啊,这所有的一切似乎真的就是命运的安排呢。你看啊,很多将军在经历了无数的征战,好不容易立下赫赫战功,得以功成名就之后,往往就会面临一个极为残酷的处境,那就是被君王赐死。这仿佛就是一种难以逃脱的宿命一般,着实让人感慨万分呐。
也许有人会讲,刘备向来被视作一位仁君,大家觉得他是绝不可能做出像朱元璋那般杀害大臣的事儿的。可实际上呢,这是因为刘备他直至最后也没能成功夺得天下。要是他真的坐拥了天下,情况又会怎样,那可就不好说了呢。毕竟在历史上,有不少君主在打江山时表现得宽厚仁慈,可一旦坐稳了皇位,心态等各方面可能就会发生变化啦,刘备会不会也如此,谁也没法确切知晓,只是就他未得天下这个情况来看,确实没出现类似朱元璋杀害大臣的情况罢了。
你看啊,假如刘备真的得到了天下,那个时候呢,关羽、诸葛亮这些可都是极为重要的大臣,他们一直以来在刘备打天下的过程中那可都是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就算天下已经到手了,他们也依然会在朝堂之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呢。而刘备呢,心里就会琢磨啦,自己的儿子将来可是要继承这大好江山的,可面对关羽、诸葛亮他们这些厉害的角色,儿子能应付得过来吗?他,还真就挺担心这事儿的呢。
当一个家庭或者一份产业规模庞大、根基深厚的时候,往往最担心的事情就是会被旁人掌控了去。而且呢,这规模越是宏大,这种担忧就越发强烈呢,就仿佛心里始终悬着一块大石头,时刻担心着会失去对其的掌控权,落入到他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