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真兮解读】一个能够接得住你负面情绪的人,才算是真的爱你

王真兮情感 2024-12-24 19:39:47

在知乎上看到过这样一个观点:一个能够接得住你负面情绪的人,才算是真的爱你。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奋力前行,时而欢笑,时而落泪,时而坚强,时而脆弱。我们习惯于在人前展示最好的自己,而将那些不为人知的情绪深埋心底。然而,真正的爱,恰恰是那种愿意穿透重重防备,温柔拥抱你所有不完美的勇气上。

一行禅师提到:“当你种莴苣时,如果它长得不好,你不会怪那棵莴苣,你会去找它长得不好的原因,它可能需要施肥、浇水或者少晒点阳光。但是,如果我们和爱人产生了问题,我们却会归咎于对方。”因此,当爱情出现问题时,与其争论谁对谁错,不如先冷静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

曾看过这样一段话:“衡量一个人有多爱你,就要看在你负面情绪爆发时,甚至和他吵架的时候,他会怎样对待你?爱上那个乐观开朗的你或许很容易,但同样能够去爱、去包容那个阴暗负面的你,却很难。如果一个人,面对你负面情绪的时候,能够温柔的对待你,不指责你,那么他一定是值得你同样去爱的那个人。”

我们常常以情绪为耻,尤其是在失控时,更是羞愧难当。然而,情绪是人类共有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有了这些情绪,使得我们更加真实地和自己相处,也更容易和他人建立深度连接。作家布琳·布朗指出,脆弱是所有情绪和感觉的核心,是建立真正亲密关系的关键。

如果情绪的背后,是受到了不安全感的驱动,那么即便表现乖张,其实也是在表达脆弱。此时的他需要一个包容的空间,允许他表达感受,袒露脆弱。这时的一个拥抱,一句“我懂”,往往胜过千言万语。如果伴侣总是缺乏共情能力,直接给对方贴上负面标签,那么很难真正看到对方,也很难觉察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即便两个人事后达成和解,也只是掩盖了问题,无法触及真正的亲密。

李雪琴曾在节目中提到一个现象:大多数情绪稳定的人,都不能共情爱人。她说:“有的人是那种,就是你跟他这个事你已经气死了,他都觉得这算什么事,你为什么要跟我吵架。”“他情绪平稳到,我不觉得你有任何情绪波动的理由,更看不到情绪背后的需求。”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情绪智力”。它指的是个体识别、理解、表达以及调控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简单点说,就是一个人能否敏锐地察觉到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变化,能否理解这些情绪背后的意思,以及如何表达和管理这些情绪。 那些很难接纳自己情绪的人,往往同样难以理解和接纳别人的情绪。这样的他们并不是主观故意,而是个人局限所致,缺乏看见和回应情绪的能力。

正如阿兰·巴迪欧对爱的本质所阐述的那样。他认为,真正的爱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深刻体验,要求个体超越自我,尝试进入“他者的存在”。

所谓“他者的存在”,即放下自我中心的束缚,超越局限和自恋,以伴侣的视角来体验生活和世界。这意味着在关系中,不该出于个人的偏见而自以为是地揣度对方。当伴侣情绪激烈时,我们应该能穿透表象,看到对方的本质。那些看似无理的“攻击”,其实是对方内心脆弱和不安的信号。

当你越了解伴侣时,往往越能理解他的情绪。你会明白,这些情绪并非无缘由的宣泄,而是来自原生家庭的伤痕、安全感的缺失以及被忽视的痛苦。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鼓励双方在关系中去发脾气。相反,最好的方式仍然是温和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在伴侣还没具备这种温和的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时,我们看到了并能够超脱个人局限,在面对冲突和痛苦时,能有机会接住对方的情绪。给到对方包容、力量,最终,在爱中找到彼此,共同成长。

真正的爱情,经得起平淡的流年,更经得起情绪的波澜。因为爱,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所谓“懂得”,是我们能感受到对方的痛苦,即使那痛苦我们未曾亲身经历。在一段感情中,“我爱你”固然动听,但“我懂你”更加触动人心。

0 阅读:2

王真兮情感

简介:情感挽回 情感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