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事变后,如果李渊抗拒李世民,尉迟敬德会怎么做?

历史其实很简单 2019-08-23 22:45:30

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派出尉迟敬德带着一支军队去保护李渊和宰相,当时李渊和他的宰相们一起在海池泛舟。这里需要注意,尉迟敬德披甲执矛前去的,而且由于他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一定有些狼狈。

李渊见到尉迟敬德是什么表现,史书记载:上大惊,问曰:卿来此何为?尉迟敬德回答:太子和齐王作乱,秦王已经诛灭了他们。秦王害怕惊动陛下,所以让臣前来宿卫。李渊转头询问裴寂:没想到今天发生了这样的事,该怎么办呢?裴寂没有说话,陈叔达和萧瑀两位大臣说:太子和齐王本来就奸邪,还没功劳,“功盖宇宙”的秦王杀了他们,您只要把国事委托给它,就没有事了。李渊听后说了一句:好!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夙愿。

当时大战已经结束,还有一些残部在继续战斗,于是尉迟敬德就请李渊下一道手敕,把军队都交给秦王来处理,“上从之”。

通过以上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李渊对于玄武门事变表现得较为平静,甚至还说了一句把国事委托给秦王是他的夙愿。真的是这样吗?在《尉迟敬德传》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李渊问尉迟卿来此何为?尉迟回答之后,“上意乃安”,李世民杀了李渊的两个儿子,李渊怎么会“意乃安”呢?从“上大惊”到“上意乃安”,李渊经过了什么心理活动?

很显然,李渊在看到尉迟敬德带着一队人马,披甲执矛,身染血污来到自己面前时,他的第一反应是秦王反了,自己可能要被杀了,但是听说秦王杀了太子,派尉迟来保护自己的之后,李渊明白了,秦王没有打算对自己动手,他好歹还口头宣称是来保护自己的,看来他只是想要权,于是“意乃安”。

尉迟敬德披甲执矛来到李渊面前,而且还带了一支军队,这件事的性质远比我们想得要严重,根据《唐律疏议》的规定,滥入大内是要被处以绞刑或者斩刑的。根据《贞观政要》的记载,贞观元年,长孙无忌见李世民的时候忘了卸刀了,大臣封德彝便建议李世民将负责看门的校尉处死,并判长孙无忌2年徒刑。但是,尉迟敬德此次去见李渊,不但没有卸兵器,还带了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这说明什么?说明尉迟敬德要和李渊撕破脸皮了。

在事后,尉迟敬德并未受到任何处罚,因为根本没人敢像封德彝那样提议李渊审判尉迟敬德,因为大家都知道,尉迟敬德这次是来夺权的,而不是来请求指令或者谈判的。

好在李渊非常识时务,多年的经验告诉他,别挣扎,挣扎就是死,不死也要被软禁,被控制,总之,他已经没有任何机会补救此事了,只能接受。李世民为什么派尉迟敬德去,而不是自己去呢?因为尉迟敬德能干很多他不能干的事情。在事后,李世民把弟弟李元吉的所有财产都赏给了尉迟,尉迟一下子成了大唐首富,这就是李世民对首功之臣的奖赏。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