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头骨破碎案后续:老师认罪判五年,家属不满求重判!

风铃说社会 2025-04-09 05:44:42

“我不是坏孩子,请严惩老师!”9岁女孩躺在病床上的这句话,撕开了这起恶性校园伤害案最痛的一角。

2024年11月,长沙岳麓区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涉事教师宋某明5年有期徒刑,但判决结果却让全网炸锅:家长抗诉失败,孩子哭求严惩,而法院的“从轻判决”更被质疑“程序不公”……这起案件背后,究竟藏着多少隐情?

事件回顾:课堂上的“致命三角尺”

2023年9月6日,长沙博才梅溪湖小学的数学课上,老师宋某明因课堂纪律混乱,抄起三角尺砸向一名吵闹的学生,却误伤了前排的9岁女孩刘某辰。

三角尺当场碎裂,碎片扎入女孩头部7公分,颅骨破碎、脑组织受损,甚至需要开颅手术取出异物。

更令人愤怒的是,宋某明未第一时间通知家长,反而清洗血迹、隐瞒伤情,拖延两小时后才将孩子送医。

术后,女孩虽脱离生命危险,却留下终身后遗症——智力受损、行动障碍,被鉴定为9级伤残。

而宋某明在庭审中一度翻供,声称“尺子脱手”,最终却承认“故意砸人但误伤”。法院以“自首情节”为由轻判5年,家属愤然抗诉,却以失败告终。

庭审争议:自首还是掩盖?

判决书显示,法院认定宋某明“自首认罪”,但家属强烈反驳:“他洗掉血衣、拖延救治,报警后才被传唤,庭审多次翻供,这算哪门子自首?”更蹊跷的是,法院仅允许被告家属旁听,受害方爷爷奶奶因强行入场被关押,甚至导致老人肋骨骨折。程序正义的缺失,让舆论直指“司法偏袒”。

关键证据——教室监控始终“无法调取”,校方含糊其辞。家属质疑:“若真是意外,为何不敢公开录像?”而宋某明被曝曾有体罚前科,却仍通过审查进入教师队伍,更让公众对学校监管产生信任危机。

家属的抗争:赔偿难抵一生之痛

尽管校方与家属达成赔偿协议(网传金额或达百万),但女孩母亲郭女士含泪表示:“钱能买回孩子的健康吗?”孩子术后出现智力衰退、心理创伤,甚至恐惧重返校园。而宋某明及家属至今未道歉,冷漠态度令家属心寒。

抗诉失败后,郭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声:“哪怕被驳回100次,我们也不会放弃!”网友纷纷声援,但部分视频遭平台限流,真相的传播举步维艰。

舆论撕裂:5年刑期够不够?

支持判决者认为,教师非蓄谋杀,且已受惩处;但更多人质问:“若重伤孩童只需坐牢5年,公平何在?”尤其对比其他暴力案件,如威海虐童案(家属求判死刑),此案量刑争议巨大。

法律专家指出,“间接故意”与“自首”是轻判关键,但公众更期待司法能传递“零容忍”信号——毕竟,教师暴力伤害学生,摧毁的不只是一个孩子,更是社会对教育安全的信任。

结尾提问:您如何看待此案判决?

5年刑期,能否震慑教育暴力?当程序正义遭遇情感诉求,我们该相信冰冷的法条,还是追问“人性之恶”?若您的孩子遭遇此类伤害,您会如何抉择?

0 阅读:0

风铃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