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中,斗争最为激烈的两派,当属以元始天尊为首的阐教,与以通天教主为首的截教争锋相对。
主要原因无他,两派立场不同!元始天尊及玉虚弟子顺天应命,兴周灭纣;通天教主及截教弟子,逆天而行,保商灭周。
尽管后来通天教主在弟子多宝道人的挑唆下,动了嗔怒而摆下了杀伤超强的“诛仙四阵”,还有规模更大的“万仙大阵”,引发元始天尊、太上老君,还有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东西方四圣的联手对抗,乃至惊动了九霄云外的玄门总领袖——鸿钧老祖出面调停,但很多人对通天教主这位尊神,还是给予了很高的褒赞和评价。
首先,通天教主本领超凡,神通广大,能伏龙降虎、擒妖缚怪。他是鸿钧老祖最小的弟子,也是老祖最为得意,受其喜爱的弟子,更是分宝崖中,获得法宝最多的弟子。
其次、通天教主有博大的情怀和胸襟。由于他创立的截教,取截取天地一线生机之意,所收受门徒时,不问出处,不问根由,不设门槛,有教无类,门下形形色色的弟子众多,不乏能人。
第三、通天教主的性格很直率,爱恨分明,对门下弟子也不护短。这从广成子归还火灵圣母的金霞冠,三谒碧游宫等故事情节上,不难看出。
尽管通天教主后来一时犯下糊涂,召集百万群仙,不惜与阐教和人道二教直接对战,甚至不惧东西方四圣的联手,还发出了再立地火水风、再建一个新世界的想法。
但在师父鸿钧老祖的公断和调停下,主打一个“听劝”,及时收手,与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两位师兄握手言和。
“此丹炼就有玄功,因你三人各自攻。若有先将念头改,腹中丹发即时薨。”
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原著第84回,“子牙兵取临潼关”一章节中,谈到了鸿钧老祖为防止三个徒弟继续斗法,从袖中的葫芦里取出了3个仙丹,让3个教主吞下腹中,然后吟出了上面一首诗,带着通天教主返回到了“紫霄宫”。
而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拜别师父鸿钧老祖后,也命12金仙弟子各回洞府,等待封神过后再返本元,重新三花聚顶。
由于通天教主执掌碧游宫大教,门下又有仙徒弟子万千,他在被鸿钧老祖带走,乃至封神后的下落是什么,至姜太公最后分封天庭八部365位正神结束,他也再也没有任何音讯。
但在网络中,有人从后来的道教最高神“三清”大佬(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的组成人员名单和塑像中推测,通天教主后来成为了三清中的第二大神——灵宝天尊,居住在36重天第二高位上清仙境。
在不少道教名山道观里,三清的塑像都富有深意,元始天尊左手虚拈,右手虚捧(或拿一圆珠),象征天地未形、万物未生混沌状时的“无极”。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灵宝天尊(通天教主)双手捧一半黑一半白的圆形“阴阳镜”(或拿太极图),象征从无极状态衍生出来的“太极”。
道德天尊则手拿一把画有阴阳境的扇子,象征太极分化出的乾坤(天地或阴阳)两仪。也就说是,“三清”合起来,更像一幅道教的宇宙图。
三清作为道教的最高神,几乎所有的道教大庙里都有三清宫或三清殿、三清阁。三清尊神安坐其中,而道教全真派的“天下第一丛林”——北京白云观三清阁内的三清神像,便是久负盛名的一组。
“辟地开天道理明,谈经论法碧游京。五气朝元传妙诀,三花聚顶演无生。顶上金光分五彩,足下红莲逐万程;八卦仙衣来紫气,三锋宝剑号青萍。伏龙降虎为第一,擒妖缚怪任纵横;徒众三千分左右,后随万圣尽精英。”
《封神演义》原著第82回,“三教三会万仙阵”一章节中,描写了通天教主这位混元大罗金仙的光辉形象,作者许仲琳老师,除了上面的描述外,通天教主出现在万仙阵时,又称其:天花乱坠无穷妙,地拥金莲长瑞祯;度尽众生成正果,养成正道属无声。对对幡幢前引道,纷纷音乐及时鸣;奎牛稳坐截教主,仙童前后把香焚。霭霭沉檀云雾起,纷纷杀气自氤氲;白鹤唳时天地转,青鸾展翅海山登。通天教主离金阙,来聚群仙百万名。
然而,在电影版的《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里,却将个性鲜明和恩怨分明的通天教主,塑造成为了秃头蓝肤,神色萎靡颓废,周身散发着暗黑气息的“光头大佬”,通天教主的形象与希腊神话中的冥王哈迪斯颇是相似。
不少观众和网友认为,电影《封神2》将这位截教领袖“秒变”光头大佬,是对通天教主的一种反派形象的塑造,丑化了中国传统神仙的形象。
还有网友质疑:当通天教主穿上黑袍变身“东海伏地魔”,当元始天尊的面容阴鸷似西方邪神——这究竟是东方封神史诗,还是西方魔幻殖民?
这也难怪,同样取材于文学作品《封神演义》素材的电影《哪吒2-魔童闹海》一路开挂,票房突破82亿元,而《封神2-战火西岐》却出现了褒贬不一,甚至两极分化的争议,票房突破十字大关后,便徘徊不前,至今难有大的突破。
就问你,当看到有着“诸神参拜,万仙来朝”美誉,门下弟子数不胜数,却成为了“光头版”的通天教主,您能接受吗?还有兴趣看下去不?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