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健康的优势与劣势|《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

柳叶记事本 2024-08-15 11:21:20

《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是柳叶刀旗下一本开放获取期刊,是促进“世界各地平等获取优质卫生保健服务”这一柳叶刀全球倡议的一部分。本刊的终极目标是改善西太平洋地区人群的健康结局,并将致力于推动西太平洋地区临床实践的改善和卫生政策的进步与发展。最终期望能够提高该区域及相关国家的卫生质量。柳叶刀特别推出《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精选论文合辑,分享给读者。

论文精选

1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健康的优势与劣势:一项中国主要大城市的比较研究背景

城市生活通常与更好的健康结局相关,因为城市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服务、更便利的交通以及更佳的人类发展机会。然而,空间不平等导致了健康上的差异,形成了城市健康的优势与劣势。为推动健康老龄化人口研究,提供相关实证证据,需要了解健康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对中国各大城市的流行病学证据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究这些城市独特的发展轨迹如何影响老年居民的健康状况。

方法

我们在中国的六个主要城市中,追踪了过去20年来空气污染(NO2,PM2.5,O3)、绿色空间(通过NDVI测量)、道路基础设施(环路区域)和夜间照明的变化。研究跟踪了一个包含4,992名老年参与者的纵向队列(平均年龄87.8岁),累计观察了16,824人年。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了14个变量对寿命的影响,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婚姻状况、居住地、家庭收入、职业、教育、吸烟、饮酒、锻炼和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医药相关设施、体育、休闲服务相关场所和旅游景点的关注点(points of interest, POI)数量。

结果

地理位置接近关注点可以显著提高生存率。对于居住在POI丰富区域的老年人,其死亡风险比POI贫乏区域低34.6%至35.6%(最高四分位数相比最低四分位数)。然而,POI丰富区域的空气污染水平(包括PM2.5和NO2水平)较高,每增加10 μg/m3的PM2.5和NO2能使死亡风险分别增加21%和10%。与有多个卫星城中心的多中心布局城市相比,城市生活在中心区域划定清晰的单中心城市中的效果估计值更高。

解释

空间不平等为一些人带来了城市健康优势,而对另一些人则带来了健康劣势。公共设施布局和经济活动区域与健康益处相关,并可能抵消绿色空间减少和空气污染增加所带来的负面健康影响。本研究的实证证据显示,老年友好型城市环境的最佳健康收益来自于基础设施、POI、绿色空间以及低空气污染的平衡。

2基于实时连续血糖监测的住院糖尿病患者短期皮下胰岛素持续输注血糖管理:一项随机临床试验背景在医院环境中,使用实时连续血糖监测(real-time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rtCGM)技术仍主要处于研究阶段。本研究旨在评估rtCGM在接受短期皮下胰岛素持续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CSII)治疗的住院糖尿病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

这项随机、平行对照试验在上海某三级医院的内分泌病房中进行。研究纳入住院期间需要短期CSII治疗的1型和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1:1),分别接受基于rtCGM的血糖监测和管理或CGM盲法下的即时(point-of-care, POC)标准治疗(8次/天)。通过血糖在3.9-10 mmol/L(TIR, %)这一目标范围内的时间占比差异衡量主要结局。本研究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ChiCTR2300068933)。

结果

在475名随机分组的患者中(rtCGM组237名,POC组238名),平均年龄为60±13岁,基线糖化血红蛋白平均水平为9.4±1.8%。在rtCGM组中,CGM记录的平均TIR为71.1±15.8%,POC组为62.9±18.9%,平均差异为8.2%(95%置信区间[CI]:5.1-11.4%, P<0.001)。与POC组相比,rtCGM组中血糖水平高于目标范围(>10 mmol/L)的平均时间显著更低(28.3±15.8% vs. 36.6±19.0%, P<0.001)。血糖水平低于目标范围(<3.9 mmol/L)的平均时间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11)。此外,与POC组相比,rtCGM组达到目标血糖水平的时间显著更快(2.0天 [1.0-4.0] vs. 4.0天 [2.0-5.0], P<0.001)。两组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解释

在住院期间接受短期CSII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rtCGM比POC标准护理能更好地控制血糖,并且不会增加低血糖风险。

3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强化血压控制:一项整群随机试验的事后分析背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ISH)患病率高,且预后相对较差。然而,目前仍缺乏直接证据表明强化血压控制在这些患者中的益处。本研究旨在评估以血压<130/80 mmHg为目标的强化血压控制在ISH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是针对中国农村高血压控制项目(China Rural Hypertension Control Project, CRHCP)中ISH患者的事后分析,ISH定义为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140 mmHg且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90 mmHg。主要结局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包括中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CVD死亡。采用混合效应Cox比例风险回归和广义估计方程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在2018年5月8日至11月27日期间,研究共将7,981名患者随机分配到干预组,8,005名患者分配到常规照护组。中位随访时间为3.02年(25–75%:2.98–3.06年)。在36个月随访结束时,强化血压控制组的平均SBP/DBP为126.5/71.2 mmHg,常规护理组的平均SBP/DBP为148.1/78.6 mmHg。干预组的复合CVD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1.52% vs. 2.30%/年;多重调整风险比(HR): 0.64; 95% CI: 0.57–0.72; P<0.001),尤其是中风(多重调整HR: 0.61;95% CI: 0.53–0.70; P<0.001)、心力衰竭(多重调整HR: 0.57; 95% CI: 0.36–0.91; P=0.017)和CVD死亡(多重调整HR: 0.64; 95% CI: 0.50–0.83; P<0.001)。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干预组的主要复合结局显著减少了36%。进一步的交互分析显示,干预对主要结局的减少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CVD病史、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和基线DBP等亚组中是一致的(所有交互测试的P值均>0.05)。尽管干预组的低血压发生率有所升高(RR: 1.71; 95% CI: 1.28–2.28; P<0.001),但两组患者在症状性低血压、晕厥导致的受伤跌倒和肾脏疾病的发生率上均无差异。

解释

在ISH患者中,强化血压控制(血压<130/80 mmHg)在预防心血管事件方面是有效且安全的。

4中国人类、动物和环境领域的抗菌素耐药性:使用治理框架的政策文件综述

抗菌素耐药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R)对人类、动物和环境构成了多方面的威胁。为应对此问题,中国自2000年代以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然而,迄今为止,尚未对这些政策文件进行全面评估。本研究旨在使用治理框架,涵盖政策设计、实施工具以及监测与评估三个方面,对国家层面的AMR政策文件内容进行回顾。我们从政府机构网站上识别了2003年至2022年间的44份AMR文件。研究结果揭示了三个治理领域之间的显著差异。在政策设计和监测与评估方面,尤其需要在“协调”、“问责”、“可持续性”和“有效性”这四个领域进行加强。从“同一健康”(One Health)的角度来看,环境领域相比人类和动物领域受到的关注较少。有效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来自各方利益相关者更有力的承诺和更广泛的支持。

5中国低资源配置的医院对于抑郁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整合照护:I-CARE随机临床试验背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常伴有抑郁症,这不仅对患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还会增加医疗费用,但在低资源配置的医疗环境中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模式。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于2014年10月至2017年3月连续招募了在中国16家县级医院就诊的21岁及以上在疾病稳定后和出院前的ACS患者。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干预组(IC)或常规治疗组(UC)治疗,并按医院和抑郁严重程度分层。被随机分配到干预组的患者接受心内科护士协调下的心身整合医疗模式,包括ACS二级预防项目和对抑郁症状的干预,后者主要包括抑郁症状的筛查和分类、抑郁的个体咨询和小组咨询。被随机分配到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主要结局指标是患者健康问卷-9(PHQ-9)评分从基线到6个月和12个月的变化。次要结局指标包括由全因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中风、以及任何原因的再入院组成的主要不良事件(MAEs)。于2018年3月进行最后一次随访。该试验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册号为NCT02195193。结果共有4,041名ACS患者(IC: 2,051; UC: 1,990)符合入组条件,平均年龄为61±10岁,男性占63%。两组患者PHQ-9评分均值在6个月和12个月均有所降低。但PHQ-9评分在IC组与UC组之间的差异,无论在6个月(平均差异(MD): -0.04, 95% CI: -0.20, 0.11)还是12个月(MD: -0.06, 95% CI: -0.21, 0.09)均无统计学显著性。除二级预防药物使用率(IC组45.2% vs. UC组40.8%; RR: 1.21, 95% CI: 1.05-1.40)之外,MAEs和其他次要结局指标在两组间也未观察到显著差异。预先设定的亚组分析显示,相较于UC,IC在女性和社会支持较低的患者中可能具有更好的效果,但在中度和重度抑郁患者中效果较差(交互作用的P值均<0.05)。解释本研究发现,与常规医疗相比,由心内科护士领导的ACS和抑郁症整合医疗没有改善所有出院ACS患者的抑郁症状。干预在部分亚组中显示的更多获益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6FURLONG研究中患者报告的伏美替尼与吉非替尼作为中国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背景

在FURLONG研究中,伏美替尼(furmonertinib)作为一线治疗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中表现出优于吉非替尼(gefitinib)的疗效。本研究展示了预设的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PRO)作为次要终点。

方法

在这项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的III期研究中,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每日接受80 mg的伏美替尼或250 mg的吉非替尼治疗。通过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问卷的核心30项(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 Core 30, EORTC QLQ-C30)和肺癌患者生活质量问卷的13项条目(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 Lung Cancer 13, QLQ-LC13)评估PRO,使用重复测量和事件时间分析的混合模型进行分析。将分数差异达到10分或以上视为具有临床意义。

结果

共有357名患者(伏美替尼组178人,吉非替尼组179人)接受了至少一剂研究药物,并完成了至少一次PRO评估。与基线相比,总体得分变化的统计学显著差异显示,伏美替尼可能更有助于多方面的改善,包括身体功能(组间差异2.14 [95% CI 0.25–4.04],p=0.027)、恶心/呕吐(−1.56 [95% CI −2.62至−0.49], p=0.004)、食欲减退(−2.24 [95% CI −4.26至−0.23], p=0.029)、腹泻(−3.36 [95% CI −5.19至−1.54], p < 0.001)、脱发(−2.62 [95% CI −4.54至−0.71], p=0.007)以及其他部位疼痛(−4.55 [95% CI −7.37至−1.74], p=0.002)方面,但未达到临床意义。伏美替尼组在身体功能(危险比0.63 [95% CI 0.42–0.94], p=0.021)、认知功能(0.73 [95% CI 0.54–0.98], p=0.034)、恶心/呕吐(0.64 [95% CI 0.41–0.99], p=0.042)、食欲减退(0.63 [95% CI 0.43–0.92], p=0.016)、腹泻(0.63 [95% CI 0.46–0.85], p=0.002)、呼吸困难(0.72 [95% CI 0.53–0.98], p=0.034)、咳嗽(0.67 [95% CI 0.44–1.00], p=0.049)、吞咽困难(0.54 [95% CI 0.35–0.83], p=0.004)和脱发(0.62 [95% CI 0.42–0.90], p=0.012)的恶化时间比吉非替尼更长。

解释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中,与吉非替尼相比,伏美替尼在多个功能和症状方面表现出更好的评分,且可以延迟恶化的时间。

7孕前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与后代先天畸形风险的关联:一项基于中国大型国家样本的记录链接研究背景

女性在孕前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是否会影响后代的先天畸形风险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使用了一个中国女性的大型国家样本评估了这一关联,既考虑了整体的先天畸形风险,也考虑了不同器官系统的风险。

方法

本研究对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参加国家免费孕前健康检查项目的女性进行了记录链接队列研究,并从国家出生缺陷监测网获取了其后代先天畸形的数据。我们共获得498,968条记录,其中127,371条记录因孕前HBV状态不明、多胎妊娠或孕前检查在受孕后进行而被排除。根据孕前状态,将母亲分为两类:HBsAg−或HBsAg+,在某些分析中分为三类:HBsAg−、HBsAg+/HBeAg−或HBsAg+/HBeAg+。使用多水平逻辑回归探讨血清学状态与先天畸形风险(分别或总体)的潜在关联,同时探索可能影响这些关联的因素。

结果

在纳入分析的371,597名女性中,21,482名(5.78%)在孕前为HBsAg+,8,333名(2.24%)的胎儿或儿童诊断为先天畸形,包括7,744名HBsAg−女性和589名HBsAg+女性。HBsAg+状态与总体先天畸形的风险增加相关(OR 1.14, 95% CI 1.03–1.25),尤其是心血管畸形(OR 1.18, 95% CI 1.03–1.35)。HBsAg+/HBeAg−状态与显著更高的心血管畸形风险(OR 1.19, 95% CI 1.01–1.39)以及生殖系统畸形风险(OR 1.51, 95% CI 1.02–2.23)相关。孕前HBsAg+状态与先天畸形风险之间的关联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活性的影响(Pinteraction<0.05)。

解释孕前HBV感染可能与胎儿畸形相关。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认这一关联是否为因果关系,还需要评估对计划怀孕的HBsAg+女性进行抗病毒治疗是否能降低胎儿畸形的风险。END

Cover image by Photo taken by Melita McKinnon.

中文翻译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文为准。

0 阅读:0

柳叶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