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那美军少校慢慢地掏出手枪,拉开保险,然后快速向前击发。
连续几声轰鸣,在空中炸响。
众人屏息以待,片刻后,有个浑厚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五枪40环!”
那美军少校听到之后,略有得意地看向许光达:
“许司令,请!”
许光达掏出手枪,而后又放下,他从身后战士的手中,接过一杆步枪,笑道:
“我只用一枪,就能赢下比赛!”
……
(1)许光达1908年,许光达出生在湖南长沙的萝卜冲。
许光达
当时长沙各县可谓一团狼藉,数月的洪水席卷各地,使得三十万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天灾尚且如此,人祸更是可恶,趁着洪灾肆虐的时候,地主也是赶紧抓住“机会”,狠狠地赚了一笔。
这种情况,到许光达长大的时候,仍然没有改变。
有一天,他和几个小伙伴在浏阳河边玩耍,他亲眼看见一个妇人抱着一个正在哭闹的小女孩,猛地跳下河去。
汹涌的河流一下子吞噬了两人。
这突如其来的事情,让小小年纪的许光达吓了一跳,也是从那个时候,他心中的某种东西,似乎被触动了一般,久久萦绕不息。
7岁那年,许光达的家里也支撑不下去了,许光达拿起鞭子,成了放牛娃。在放牛的过程中,许光达总是会经过一个学堂,那里面书声琅琅,很是好听,有时候许光达听着他们,连牛都忘记了。
他羡慕在那里读书的孩子们,但家里没有钱供他读书,所以在放牛的时候,他都会牵着牛儿,走上两里路,来到学堂的窗户边,偷偷地听学生们上课。
天气暖和还好,这天气冷了,许光达就有些扛不住了,有一次,衣服单薄的许光达,饥寒交迫下,直接是在窗下晕倒了,辛亏私塾里的先生注意到了他。
老师把他抬进屋里,灌了姜汤,许光达这才慢慢地有了知觉。看着众人的目光,许光达此时也有些不好意思,连忙站起来:
“先生..不..不好意思哩,我..我下次肯定不在旁边听!”
但此时的他身体却没什么力气,刚要起来的身体,又径直地倒了下去。
那私塾先生赶紧扶住他,笑道:“莫得事,娃娃,我知道你哩,许家的五伢子,以前你在窗边的时候,我就发现你哩,你可以听,不碍事!”
说起了,他很欣赏这个孩子,许光达对知识的那种渴望,比这学堂里任何一个学生都要强,许光达这种“程门立雪”的求学态度,哪个老师不喜欢呢?
到后面,许光达在这个私塾先生的帮助下,上了小学,成了许家第一个读书人。后来,参加革命后的许光达才知道,这个改变他命运的私塾老师,正是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的国文老师——邹希鲁。
青年毛泽东
从许光达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他命运的指针,也被悄然拨动了一下。
……
学校的氛围让许光达真切地感受到了,改变命运,甚至是改变世道的可能,他把所有注意力放在学习上,不敢浪费一点时间。
但是就在许光达以为能改变命运的时候,命运却狠狠地嘲弄了他一番。
世道艰辛,人如刍狗,在许光达11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大妹妹先后病死,他的弟弟也直接被送人。面对这些噩耗,小小年纪的许光达无疑是承受了许多,命运把他逼到了一个角落里,让他无法喘息。
迷茫的许光达不知道后路如何,不过幸好,在他进入长沙师范学校后,曾经改变他命运的邹希鲁,再一次帮助了他。
作为许光达的国文老师,邹希鲁给予了许光达关键的指引,也就是那时候,许光达接触到了革命。
通过《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论著,许光达看待世界的眼光不一样了,或许是年少时期的疾苦,许光达对于书中描绘的东西有很深的感受。如果非要用什么形容的话,就像是通过一个狭窄的山洞后,然后豁然开朗一样。
1926年,已经是共产党员的许光达,成为了黄埔军校炮科大队的一名新生,训练没多久的他,便直接来到了国民革命军第4军,担任炮兵排长。
都说战火是最锻炼人的,几次战斗下来,许光达就脱去了稚嫩,变得成熟起来。不过还没等他好好在战斗中磨炼自己,“四一二”突然爆发。
一时间,许光达再次感受到了风雨飘摇的感觉。
许光达倒是没有觉得前路渺茫,虽然共产党在“四一二”之后,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但是许光达坚信只有握着火把的人,才能走出黑暗。
所以在听说“南昌起义”爆发后,许光达连同部队的几名共产党员,一起偷偷溜出兵营,准备去找组织汇合。也算是幸运,在他们全力赶路下,终于赶上了起义军后卫部队25师。
当时人才稀缺,而许光达这种炮科人才更是少有,所以许光达一进部队,就当了排长,当时他不到20岁,所以战士们也给他取了一个“娃娃排长”的名头。
许光达
虽然是“娃娃排长”,但许光达的行事作风可不是“娃娃”做派。早年间在学校以及在战场上付出的努力,在此刻都有了显现。许光达不仅做事雷厉风行,而且他也善于治兵,在他的带领下,他所在的排很快成为了部队里的“尖刀”。
而此时起义部队也从江西来到了福建的长汀,一路推进。
接连的战斗让许光达的部队,受损严重,战士们早就疲惫不堪,但是他们不能停留,后面如同虎狼一般的敌人紧追不舍,一旦停下脚步,等来的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当时中共前敌委员会也知道,这样不是长久之计,为了让主力部队能顺利转移,他们决定兵分两路。主力部队一路,另一路负责吸引敌人,这个任务就落到了许光达所在的25师身上。
敌人集结了3个师的兵力,足足有上万人,也就是说,许光达和他的部队要拖住这几十倍的敌人,给主力足够的时间转移。
作为团里的尖刀排,许光达带着自己的兄弟抵在了阵地最前沿,敌我巨大的兵力差距,让许光达深感肩上沉重的压力,他知道,前沿阵地绝对不能破,一旦他这里出现了口子,那离全军溃败也不远了。
战斗开始了。
硝烟、血腥充斥着这片天空,许光达看着黑压压的敌人,有些恍惚,他有些耳鸣,只听见子弹在旁边嗖嗖而过。
不过多年的战斗经历,还是让他勉强维持住了局面,虽然敌人很多,却不懂配合,没有发挥出相应的战斗力,所以他带着部队,也能抵住一段时间。
双方的对峙,一直到了第三天,敌人依旧是采用车轮战术,而起义军战士已经疲惫不堪,就在许光达思虑如何突围的时候,突然天边蔓延过来一片白雾,雾很大,而且能见度很低。
许光达当下觉得这是一个反击的机会。
于是他请示上级后,带着战士就摸了过去,众人在雾中慢慢地前行,不断接近敌人的阵地,没多久,许光达在一个小山头上,看见了底下黑压压的敌人。
“打!”
许光达抱起一挺机枪,借着大雾,带着众人冲下了山。
这倒不是许光达莽撞,现在是大雾,几乎都看不见,这时候敌人受到了攻击,凭他们之前的表现,第一反应肯定是逃跑。
而当许光达甩了一排手榴弹,在人群中炸响后,敌人的表现也确实如他所料,他们连山上下来多少人都没有侦察,就直接搬起东西逃窜,有的就干脆趴下,武器仍在一边,等着当俘虏。
许光达看着敌人如此不堪,也是有些欣喜,不过就在他带着战士,向前推进的时候,忽然旁边有人大喊:
“快卧倒!”
许光达还没来得及反应,耳边就传来了急促的蜂鸣声——一颗炸弹在他身边猛然炸开,气浪直接是把他掀飞了出去,许光达只感觉到腰部巨痛,之后,天旋地转间,便失去了所有知觉。
……
(2)革命年代漆黑的小屋里,一股橘黄色的火焰,摇曳个不停。
许光达慢慢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个农户的家里,这时候他才知道,自己受伤后,被部队安排在这里养伤。
他看着一旁的党代表廖浩然,声音有些沙哑地说道:
“浩..浩然,部队咋样哩!”
“唉..部队起义失败了,后面又遭到了敌人的围剿,大部队主力已经没了,只剩下三河坝那边还有些同志!”
河坝战役
……
许光达休养好后,立即动身去了潮州的联络点,可是到城门口才发现,那里贴满了通缉起义军的告示,看样子,党组织已经撤离了。
之后,两人又奔波于汕头、南京等地寻找组织的痕迹,最后一直到翌年的1月份,他们才在安徽的寿县联系到党组织。
不过还没等许光达喘口气,寿县的组织再次被反动派找到,众人被冲散,不得已,许光达又踏上了逃亡之路。
虽然这些年的失败和逃亡,让许光达疲惫不堪,但是他心中的那团火一直没有灭,敌人虽然强大,但共产党人就如野草、如同白杨一般,是极具生命力的。
逃亡到河北的时候,许光达突然想到了自己年少时的老师邹希鲁,此刻就在清河做县长。
当然他们还有一层关系,就是翁婿关系。
不过有一点,老师邹希鲁并不知道他已经是共产党员,只知道他后面是去了黄埔军校,于是许光达拜访他之后,邹希鲁便请他留下,帮他打理县务。
而许光达这边想着,他现在和党组织处在断联状态,那倒不如,先在清河留下,在这里搞一搞革命武装也好。
于是不久后,清河县的警察局多了一名叫许光达的局长。
他上任之后,精简职务,然后操练部队,一时间清河的治安彻底换了一个样子,与此同时,许光达把武器库里的枪械全部拿出来,以扩兵之名,组建了一支四五十人的队伍。
许光达一边把有革命志向的青年拉入队伍,亲自教导,一边带着队伍去到周边山林,剿灭山匪,以战养战。正当这支队伍发展地有声有色的时候,许光达却得知,反动派可能得知他在清河的事情了。
于是,许光达立即策划了一场宴会,请了清河所有的警察吃饭,甚至连守监狱的护卫,也一起喊来,就在众人觥筹交错,喝得大醉的时候,许光达带着队伍直接来到监狱,把被关押的革命分子全部放了出去,最后又一把火烧了监狱……
清河
一天一夜的大火,映红了半个清河。
而第二天,邹希鲁带着许光达留下的信件,回到了长沙教书,许光达则不知道带着他的队伍去了哪里……
直到1929年7月,有人在中共开办的上海军事训练班里,见到了许光达,虽然他那时才20多岁出头,但他给人的感受,是已经变化了很多。
人们不知道的是,经过这些年来的革命斗争,以及各地的游历,许光达已经有了质的变化,这或许为他后来能成为开国大将埋下了伏笔。
1930年,许光达在刚成立的工农红军第6军做参谋长,后面又去了红三军第8师22团当团长。
这时候,许光达要做的事情可不比之前游击队伍的“小打小闹”,这么多人的队伍,如果用好了,是能重创敌人,取得重大战果的。
当时许光达参加的一个比较著名的战役就是——马良坪战斗。
在整个鄂西北苏区中,这算是最著名的战斗之一。当时国民党十几个团队的兵力,围堵红三军,并且意图在马良坪一带全歼红军,为了诱敌深入,展开迂回战术,红三军在马良坪展开了惨烈的阻击战。
马良坪战役指挥部旧址
当时马良坪战斗中集结了上万人,其规模十分巨大,许光达带着部队和敌人只打了四个小时,双方的伤亡就大得吓人,枪林弹雨间,几乎每秒过后就要倒下几人。
就算是许光达这个团长,为了鼓舞士气,也带头冲锋了好几次。
后面战线拉长,红三军指挥部决定向外突围,突破敌人的封锁线。敌人追得紧,不过许光达之前累积了丰富的游击经验,在他的全力布置下,部队不仅突围迅速,而且还能找到机会狠狠反击一下。
后面,部队在许光达的率领下,沿着狮子岩、化龙堰,一路行军进入了县城,逃脱了敌人的围堵。可以说,在此次马良坪战斗中,许光达在保存革命火种上,起着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
不过,战场上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1932年,在湖北孝感一带的反围剿中,许光达带头冲锋时,不幸被敌人的机枪射中躯干,当场重伤昏迷。
幸好后面的战士拼死掩护,才把许光达拖下了战场,虽然保住了一条命,但苏区的医疗条件差,他身体中的子弹一直取不出来,最后周转之下,许光达在这年夏天,被送到了苏联进行手术。
也就在那时,他再次进修,学习了坦克、大炮使用等技术,这也为他后面成为中国第一任装甲兵司令员打下了基础。
……
(3)归来在取出子弹后,许光达先后去了列宁学院以及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进修。
苏联
而主要学习的方面就是机械,先是各种的汽车,后面增加到各种型号炮的使用、坦克驾驶等方面。
等许光达1937年回国的时候,他已经是军事机械方面的高手了。
当时毛主席还接见过他们这批留学生,其中让许光达记忆犹新的一句话就是,毛主席笑着对他们说:
“你们学的是装甲车、坦克、甚至是飞机,我们现在这些都没有哩!但是我坚信,将来我们肯定有自己的机械化队伍,一定用得上的哩!”
……
回国的许光达并没有直接被派遣到战场上去,而是先去军政大学当了教育长,负责我军的军事人才输送。
虽然没有回到自己心心念念的疆场上,但许光达没有抱怨,抗战是全国一盘棋,在哪里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1942年,被视为中国抗战最为艰难的一年。
前有苏联和日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有滇缅公路因为日本的轰炸而停运(滇缅公路是国际抗日援助物资的主要路线)
各种各样的因素下,日军在这一年极度地疯狂,也就是这时,许光达再次提出上前线的请求。最后经过考虑,中央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且让许光达调任了晋绥军区第2军分区的司令员。
晋绥军区干部合影
许光达接到调令之后,当夜就急忙出发,奔赴第二分军区。
而他到达之后,也没有休息一分一秒,连忙对当地的抗日情形,进行了调查研究,很快许光达就向下面下达了多项任务。
其中在敌占区开展反“蚕食”斗争和与国民党部队改善关系,解除后顾之忧的政策最快起作用,日军的攻势很明显地被缓解了。
而有喘息之机后,许光达又立即投入人手到根据地的生产之中,争取让后勤得到最大的保障,然后最重要的就是练兵了,在许光达心中,抗战能不能长久,部队能不能坚持下去,这战士的战斗力是必然要校验的。
在许光达的领导下,2分区部队战斗力直线上升,当时被日军占领的宁武、偏关四县的土地,在许光达的运筹帷幄下,直接被收复,而日军的沿路据点,也在他的精心谋划下,被全部拔出。
到后面,日寇实在是没有精力再去应付这么多的地方,最后只能龟缩到铁路沿线和一些重点市镇。可以说,许光达到来之后,整个晋绥根据地都变了模样。
除此之外,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有一天,二分区接到通知说,有一个美军观察组要来到这里参观,当时美国和中国关系还算可以,为了开辟当时被誉为世界上最危险的“驼峰航线”(空中物资援救线),美国也算下了不小的功夫。
“驼峰”航线
所以这美军观察组来了这里,八路军自然要好好招待的。
为了表示八路军的诚意,许光达还亲自迎接,带他们参观了八路军战士的训练,这为首的美军少校也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好奇地看个不停。
不过到后面,看到众多八路军战士百步穿杨的枪法后,这美军少校争强好胜的心也起来了,当下就提出要比试比试枪法:
“许司令!我们一人五枪,看谁的环数高!”
话音刚落,那美军少校从腰间掏出手枪,拉开保险,而后向前击发:
“砰!砰!砰!砰!砰!”
那美军少校的手很稳,而且面不改色,看来对自己的成绩很有信心,当战士报出5枪40环的打靶成绩后,他嘴角的笑意更甚。
这没有校准的过程,加上是手枪速射,还能打出基本上每枪8环的成绩,看来这美军少校还是有点东西,收好手枪后,美军少校对着许光达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许光达笑道:“我只用一枪,赢下比赛!”
美军少校一脸错愕,还没等他反应过来,许光达从战士的手中接过一把步枪,紧接着推弹上膛,对着空中就是一枪。
美军少校一脸不解,不过几百米外的空地上,突然掉下一只肥肥的野鸭。
原来在两人说话的时候,许光达看到了远处飞来一群野鸭,突然他计上心来——不如就用这远射移动靶,来灭一灭这少校的威风。
看着许光达随意的一枪,竟然就把飞得极快的野鸭给打了下来,那美军少校心悦诚服,感叹道:“果然一枪就赢了比赛!”
但许光达也不让他尴尬,对着一旁的战士道:
“快去哩!把那野鸭捡回来,给少校同志加餐哩!”
众人听到这话,也是微微一笑。
后面,这美军少校离开的时候,还送了几件价值不菲的随身物品给许光达,以表示他的敬意,而许光达也给他回了两件大礼。
一件是日本指挥刀,一件是刚刚缴获的日军军犬。
……
(4)终局抗日结束后,全国再次陷入了内战。
而许光达也再次表现出他极为不凡的军事天赋。
保卫延安一战中,许光达率第3纵队西渡黄河,犹如天神下凡一般,活捉了国民党的常胜将军廖昂,为陕甘宁边区打下一剂强心针。
连周总理都曾特别提到他:“此一役,许光达功不可没!”
周总理
后面,国民党战场上出现了坦克这种新型武器时,也是许光达亲赴前沿,教给大家如何用挖沟、砍树、设障等方法对付。
为了消除大家对这个铁疙瘩的畏惧,他还亲自上阵,演示如何用炸弹爆破坦克,在他的推广下,各野战军很快就学会了打坦克、甚至是“活捉”坦克的经验。
在开国大典后,许光达又被毛主席亲自点名,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个装甲兵司令,为中国军队现代化之路披荆斩棘。
而许光达作为军人得到的荣誉,更是在1955年授勋的时候到了顶点——因为他被授予的是大将军衔。
不过,这反倒让许光达有些不安,因为在部队中,按军功、按资历来讲,比他更适合这大将军衔的人,至少有好几人,所以这让他有些“高处不胜寒”了,于是他连忙写了一封“降衔申请书”,上交中央。
毛主席知道后,感叹道:
“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
……
1969年,许光达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