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群体的社会,尤其是在中国这个自古以来盛行集体主义的国家,学会理解社会群体心理,洞察人心,对立足社会以及个人的成功显得格外重要。
早在读大学时,我就读了一本讲述社会群体心理的著作。这本著作的争议很大,有人说它是揭秘社会群体心理的神作,有人却说它是一本毫无逻辑的垃圾书。
不过,许多人根本没有真正的翻开过这本只有130多页的书。我读了这本书步入社会后,我才明白,这本书对社会群体的描述有多么的真实。

这本书便是法国心理医生勒庞的著作——《乌合之众》。
没错,看到这本书的名字,你便知道这是一本研究群体的书,但显然作者对群体的印象并不太好,称他们为乌合之众。
不过,如果我们单纯的撇开这个缺憾,去翻开里面的内容,我们会获益良多。
书本开篇便向我们介绍了研究社会群体心理的对象——异质性群体。简单点来说,就是一群不同的人,有着同样的观点和目的而组成的群体。

我书架上的乌合之众
没错,社会群体便是其中一种。这种群体在今天的网络世界里到处都是。网上持有各种各样的观点的人们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个个心理群体。
在社会同样也是,信奉不婚主义的群体,信奉人情世故的群体,爱国群体,公知群体......等等很多。显然,我们放眼当下的世界,这本书所研究的群体现在充斥着整个社会。
这也正是这本书的应用价值所在,书中的那些对象,你很容易就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例子。
将群体心理对象分好类后,就到了书中的核心部分——群体的心理特征。
令人意想不到的群体心理特征我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实在是在书中看到了当今社会群体的影子。比如,书中谈到:“一旦个人在某种情况下成为了群体的一员,那个人的个性和智力便会消散。
个人通常在群体里的性格与智力与其本身截然相反。群体的人们有共同的集体心理,这一心理不是每个人心理的简单相加。
这种集体的心理往往更加的偏执,勇敢,和易受鼓动。人在那些一个个的心理群体中,会无意识的释放自己的天性。

书中提到:“群体是个无名氏,因此在群体中的个人不必承担责任。这样一来,总是约束着个人的责任感便在群体彻底消失,个人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也就是说,人在形成一种群体后,会产生法不责众的类似想法,会更加向往做出一些曾经个人不敢做的事以及不敢说的话。
就像如今社会上的一些人一样,倘若某种观点群体的数量非常庞大,在这些群体统治下的一些领域,如果有人提出了和群体不一样的观点或者批评,很快这个人就会收到一群人的口诛笔伐。
有时候,群体干出了一些坏事,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制裁。一些人打着群体的旗号来满足私欲。
一些欧美国家的黑人,还有那些热衷后现代主义的狂人,那些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往往都不会立马的得到制裁。

希特勒狂热的支持者
面对那些走上街头的人,有许多人根本就不是为了单纯的口号,许多人只是借助群体满足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望罢了。
尤其是书中提到:“一个人如果身处于群体当中,那么他的勇气便会成倍的增长。”这是因为,群体的力量是庞大的。
人一旦置于某个心理群体里,那么他便会感到一股力量。因为他知道,和他一样的还有很多人,在面临一些敌人或者面对一些反对群体的观点和行为时,个人便会义无反顾的挺身而出。
这种群体赋予的勇气有好有坏。
作者在书中写到,这种勇气即造就了那些为了自由民主义无反顾献身的人,以及为了群体的理想而舍身忘我的人。
但同时,这也造就了那些野蛮的破坏分子,那些恐怖的法西斯分子以及喜欢暴力的人。
这种群体的力量和勇气,往往需要一个正确的引导。

此外作者还提到:“群体是非常容易受到情感的影响,并且容易接受暗示的。”
所谓暗示,便是那些各种各样的理论和观点,那些不同的思想和做法。这些不同的想法和行为非常容易打动群体。
也就是说,一些言之凿凿的理论,不管它的逻辑有多么多的漏洞,但总会有群体信奉它。这是因为群体是非常容易受到情感的渲染。
书中写道:“群体的智力总是不如个人,但群体的情感却强于个人。”这里对群体的智慧虽然有所偏见,但总的来说是正确的。

因为即便那些最聪明的科学家,最有逻辑的哲学家或者是那些学者,知识分子等等。如果他们置于一种群体当中来思考的话,他们个人的智慧便会淹没在群体中。
像雅典那最原始直接的民主,法庭里的一群陪审员等等,这些群体里不乏专家和学者,但做出决定时,这些智慧的个人往往不能够发挥自己的智慧。
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也是如此。
这些知识分子在议会里七嘴八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可一旦涉及他们背后代表的群体利益时,他们只能乖乖的做出一些不那么正确的投票。

因为群体的人总是要照顾群体的利益,在群体里如此多的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为了统一口径,最后只能折中。
书中指出了群体的一般特征之后,又进一步的指出了群体特征背后的性格特点。
群体性格的特点并不复杂比如,群体易受情感的渲染,而这些情感往往是简单又夸张的。书中写道:“群体只会被极端的情感所打动,一个希望打动群体的演说家,就必须出言不逊。”
比如书中提到:“任何观念,只有保持非常简单的方式,才能被群体普遍接受。”
除了简单又夸张的情感以外,书中还提到,群体非常热衷于强权和果断。

希腊民众对亚历山大的崇拜
比如书中写道:“群体对强权俯首帖耳,对弱者却毫不手软。”放眼当下社会,对上级领导点头哈腰,而底层人处处相互为难的例子还少吗?
“纯粹而简单的断言,摒弃了所有的推理和证据,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体头脑最可靠的办法之一。”
书中的这句话简直一针见血,群体总是喜欢那些简单而冲击力强的言语,就像那些政客演说时的表演一样,总有许多狂热的追捧者。
除了这些,书中还对群体的特点和心理特性做了许多分析,篇幅有限我就不一一论述。除了这些特点的分析以外,书中最感染我的便是对领袖、统治者、英雄的剖析。
领袖与英雄,那些最懂群体心理的人书中提到:“一切帝国的缔造者,信仰的使徒或者平庸一些的,一伙人当中的头目,都是无意识的心理学家;他们对于群体性格有着出自本能但往往十分可靠的了解。”
没错,正如书中所说,这些群体当中的领导者,往往非常的洞悉群体的心理性格。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让群体信服,能够领导群体。
作者在书中提到,群体本身就会无意识的区分等级,并且尝试选出群体的头目。因为群体的的凝聚力需要一个人来组织。
反过来,群体的头目曾经也是群体的一份子,他在群体中逐渐看透群体的性格特点,便以此来让更多的人信服他。

这些群体的头目和领袖非常清楚,群体热衷于幻想和名望,群体自带兴奋属性。
书中写道:“凡是能让群体提供幻觉的,也可以很容易的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想破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正是如此,那些领袖和英雄总是给群体一些许诺和梦想,群体相信这个领头羊能够带领他们实现,因此将他捧上天,倘若这种幻想破灭,那这些曾经的英雄很快又会被群体送上断头台。
那些在世界革命中或者国家改革中牺牲的那些人,他们那时好时坏的名声足以证明这一点。
书中作者还把领袖影响群体的三个秘诀总结了出来,那便是:简单、重复、传染性。
没错,拿破仑说过:“最重要的修辞手法只有一个,那便是重复。”

拿破仑
那些头目和领袖总是热衷于重复反复的强调一件事,一个口号,这些东西很快就会刻进群体每个人的脑子里。
让群体记住并信奉那些话语最简单的方法的确是重复。这也是铺天盖地的广告核心的原理。
而群体对简单理论的接受就更不必说,书中写道:“含义最模糊的词语,有时反而影响最大,词语唤起的形象不依赖于它们本来的含义。
像那些民主、自由等词语,含义成百上千,非常的含糊,而也正是这些词语,衍生了一大批激烈的群体争吵,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人提到这些词唤起的形象各不相同。

群体最喜欢这种含糊的词语。就像那近些年网络流行起来的热门词语,没人关心词语本来的意思,因为人们一听到这个词语,就会想起词语当初传播的某个视频或者形象。
书里还有许多关于英雄和成功者的名望以及教育与宗教等现象的看法,篇幅有限我也不一一举例了。
结语总之,《乌合之众》这本书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
关于当今的社会群体以及那些领袖和管理者,以及那些吵得不可开交的群体,我有了更深的见解。
诚然这本书也有很多缺点,作者的西方中心论,对妇女儿童的偏见以及对东方文明对拉丁民族的偏见等等,但这并不妨碍这本书的价值。没有哪一本书是十全十美的。
所以,我非常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
尤其是那些要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或者正在社会挣扎的普通人,为了防止自己变成乌合之众,让自己对群体有着更多的思考,懂得更多人情世故;
不妨点击下面的卡片免费阅读一番,让自己离成功更近一些。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