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的连花清瘟,起飞的院士首富,以岭药业百亿财富如何而来

爱说历史多少事 2022-12-24 19:20:28

随着政策的变化,大家对药物的需求都普遍增加,甚至出现了感冒药供不应求的现象。除了常见的芬必得缓释胶囊、扑热息痛之外,还有一样药物成为了人们的家中常备药,它就是连花清瘟胶囊,也有人闹出笑话不小心买了莲花瘟清。

这些药都能让我们更好的抵抗病毒,而连花清瘟胶囊的背后是一位富商的致富故事,也是一位院士的研发之路。此人正是吴以岭,他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百亿财富的呢?本文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一、个人努力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天道酬勤”,吴以岭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吴以岭出生在河北省故城县一个小有名气的医生家庭。他的父亲吴世升是一个对中医颇有研究的大夫,加上老祖先积累下来的书籍,吴以岭可谓是从小就浸泡在知识的海洋里。

恰巧他也表现出了在中医方面的天赋、五岁就可熟备药方、13岁就能分辨200余味药材并了解其功效。那个时候学校教育还不够完善,吴以岭的高中生涯受到的明显影响。他便一点点阅读家中的中医古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等医学名著,丰富了他的知识。

高考恢复后,他考上了河北医科大学中医系,又成为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第一批硕士研究生。随后他奋战在医疗一线中,一干就是十年,对心脑血管疾病颇有研究。在面对药物研发和市场环境的双重压力下,他依然坚持下来,最终成立了石家庄开发区医药研究所附属医院和黄帝制药厂。

这两个单位,就是河北以岭医院和以岭药业的前身。在他一个人身上,兼顾了商人、医生和院士的身份。之后富豪榜上显示:吴以岭家族已坐拥15亿美元的财富,因此他也被称为“百亿院士”。但即便如此,他依旧坚持出诊,亲自为人看病。

二、拳头产品

以岭药业如今的拳头产品正是我们所熟知的连花清瘟胶囊,它原本要应用于2003年的非典疫情上。当时非典很多症状都类似于古代中医所描述的瘟疫,于是吴以岭使用了板蓝根、藿香、红景天等药物制成的连花清瘟胶囊。

但这个时候非典已经接近尾声,他敏锐的意识到感冒药市场所存在的一条规律:大市场在感冒,大机会在流感,于是吴以岭将其改变为更加符合日常需求的感冒药。在2009年甲流疫情的蔓延中,连花清瘟成为疾病对抗的头牌兵,在中成药领域上获得了优秀的成绩。

而在近两年新冠治疗上,连花清瘟跻身有效方剂当中,成为大家的必备良药。而它也为以岭药业创造了87.82亿元的收入,并且的这三年当中,以岭药业的年度净利润均超过了2019年的二倍。

三,发展危机

吴以岭所说的那句“大市场在感冒,大机会在流感。”,实则也揭示了一种巨大的隐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疫情政策逐渐开始改变,市场对连花清瘟这一药物的需求会逐渐降低。而以岭药业所存在的问题也开始浮现:显然以岭药业将连花清瘟胶囊视为自己的摇钱树。

但他们将利润仅仅应用在营销推广上,这也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战略方针,而在更加具体的研发费用上则一直较少。这意味着等到疫情红利消失之后,整个以岭药液的营业额都会受到影响,产生大幅度滑坡。

总结

吴以岭之所以能够收获如此成功,个人的天资努力是一方面,而他对市场的敏锐观察也是一方面。作为典型的将技术转化为财富的代表,他也说明了知识不仅可以用来造福人们,还能为其带来收益。

而他将连花清瘟胶囊的经营战略归纳为“大市场在感冒,大机会在流感”。将人们的日常需求作为市场基础,将流感作为提高创收的机会。这样的战术是成功的,在这三年当中使其大量获利。然而吴以岭最大的失误在于过分注重营销推广,而不注重产品开发,随着政策的变化,过强的涨幅也会带来严重的回落。大家是怎么看待的呢?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对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