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对“取消公摊”的相关评论指出,一些地方最近官宣的房地产新政策受到社会关注,“取消公摊”即商品房销售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
公摊面积的计算较为复杂且往往不透明,容易导致得房率偏低,这一制度因此饱受诟病。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能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所购买的房屋面积与得到的实际生活空间相对应。
这一改革举措具有多方面意义。从房地产发展的角度来看,民生是落脚点,得房率的高低、首付、还贷压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居民购房意愿。购房“所见即所得”,既尊重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让市场更透明,也挤掉了销售“水分”,降低了购房交易成本,有助于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信心。
不过,要落实好这一政策,还需要完善测绘规范、更新房屋计价标准、明确公摊部位管护责任等配套管理制度跟上。
此前,住建部官网挂出的《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曾引发关注,其中提到“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这被普遍解读为取消公摊面积,但据业内人士表示,按套内面积交易并非意味着取消公摊面积,也不会影响购房总价。因为该《规范》只是技术规范,不是法律规章,其约束的是工程建设行为,约束对象是相关建设单位,而开发商的市场交易,仍然会按照《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延续管理。
总之,“取消公摊”的政策旨在解决公摊面积计算混乱、不透明等问题,以提高购房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但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相关配套措施的支持和完善。